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

随着人类对深海的探索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丰富的深海鱼被我们发现。有趣的是,这些深海鱼的外表一个比一个奇葩,甚至都有点不像地球上的生物。因此,网上才流传出一句话:反正深海也没人看,随便长长咯。

可是,生物学家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鱼不仅仅是长得丑,而且还长得黑。在几百甚至几千米的深海区,它们几乎和幽暗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1)

(图片说明:角高体金眼鲷抓拍图)

你以为它们只是在无光的深海区看起来黑?你错了,即使来到阳光下,它们依然能让你眼前一黑,让包大人都觉得自己像一张洁白的A4纸。这些深海鱼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你对黑一无所知

很多人以为,海洋生物会通过把自己变得透明来进行伪装。但实际上,即使是在暗无天日的深海里,这些鱼竟然还是要通过黑色来给自己作伪装。

这种黑不是光线不足导致的,而是它们的皮肤所决定的。我们知道,一个不发光物体的亮度,既取决于照在它表面的光线有多强,也取决于它的表面能吸收多少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全部的自然光,那么它就呈现出白色;如果能吸收所有的自然光,那就是黑色。而这些鱼,恰恰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皮肤把几乎所有的光都吸收掉。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2)

(图片说明:角高体金眼鲷静态图像)

来自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Karen Osborn,在对这些从深海中被捕捉上来的鱼进行多次拍摄尝试都失败后,无奈地说:“无论你如何调整相机设置或者光线,它们都能把所有的光都吸收掉。”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即使是用刺眼的聚光灯照射,它们看起来也像是剪影一样。

但另一方面,她反而提起了兴趣,想要对深海鱼的皮肤进行研究。在实验室中,她和她的同事们对18条在墨西哥湾或加州蒙特利湾的拖网中被捕捞上来的鱼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们发现:这些鱼的外表都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吸收照向他们的光线,其反射率甚至都不足0.6%,其中16种的反射率更是低于0.5%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3)

(图片说明:太平洋黑龙鱼)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即使是90年代时学校里那种纯黑色的黑板,反射率尚且有7%。而马路上的沥青,反射率也有4%,这也是你能看见沥青之间凸凹的原因。换句话说,这些鱼的外表比沥青还黑。

目前来说,生物学家在陆地生物身体上发现最黑的部位,就是福格科普华美天堂鸟的羽毛。乍看之下,你可能看不出它的羽毛有多黑。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4)

但是,当它展开全部的羽毛时……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5)

这才是真正的黑,你根本看不见每一根羽毛之间的缝隙。生物学家介绍,福格科普华美天堂鸟的羽毛吸光率达到了惊人的99.95%,几乎所有的光全部被吸收,所以你连羽毛之间重叠的部分都看不到。生物学家认为,这样的黑色羽毛可以更好地衬托出它其他部分的绚丽色彩,从而获得异性的青睐。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6)

(图片说明:动起来的天堂鸟更能让你了解它的羽毛有多黑)

而Osborn等人发现,这些鱼几乎全都具有这样惊人的光吸收率。而且,这种惊人的黑色几乎遍及它们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它们完全隐匿在深海的漆黑环境中,科学家们比喻它们的外表就像是深海区的隐形披风。

他们在论文中写道:“如此之低的反射率让这些深海鱼与已知最黑的动物不分伯仲,它们甚至超过了超黑蝴蝶(反射率0.06%-0.5%),与最黑的天堂鸟相同(反射率0.05%-0.31%)。”

甚至,即使人类的科技已经发达到了今天,才勉强打造出了和它们一样黑的物体,那就是著名的Vantablack(英文全称叫做VerticallyAligned Nano Tube Arrays,译作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7)

(图片说明:黑的世界纪录Vantablack,看了刚才天堂鸟的动图,你就能理解为何Vantablack做得凹凸不平的面具看起来像是PS出来的平面形状)

Vantablack是英国的一家公司在2012年的时候打造出来的物质,它对光的吸收率达到了99.96%,和这些深海鱼的皮肤不相上下。可是,这是人类利用今天的科技才做到的事情,这些鱼不知在多少万年前就靠自然的力量演化出来这样的皮肤了!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鱼之所以这么黑,也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虽然深海区域没有阳光,死一般的黑暗,但是有些捕食者已经演化出了发光的本领。比如约氏黑鮟,就在头顶上演化出了发光的器官,照亮前方的海域,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灯笼鱼”。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8)

(图片说明:约氏黑鮟鱇)

如果被这种捕食者发出的光照射到,那么死期恐怕也不远了。所以,为了躲避这些捕食者,这些深海鱼就长得越来越黑了。

道理是懂了,但是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这些深海鱼到底是怎样凭借着自然之力,就变得这么黑了呢?

研究人员在对这些鱼的外皮结构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其内部的色素细胞非常紧实地挤压在非常小的空间中,几乎没有什么缝隙。甚至在其中一种鱼的身上,这种色素细胞把肠道都包裹住了。他们推测,这种鱼即使吃了发光的猎物,也可以通过肠道周围的色素使其变得黯淡。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9)

(图片说明:太平洋黑龙鱼最有特点的不是细长的身躯,而是极度的黑色)

Osborn解释说:“可以说,它们创造了一种超级高效、超级薄的光学陷阱,光线无法反射回来,也不会穿过它们的身体,只要进入到这一层,就再也看不见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群在深海里游荡的黑体。

实际上,这种吸光的原理并非这些深海鱼所独有的。但是,这些深海鱼单纯靠这一种原理就实现如此惊人的吸光效果,尚属首次发现,而且令人匪夷所思。而生物学家们以往发现的超黑动物体内发现过类似的原理,但是它们还需要其他的生理结构进行辅助。比如超黑蝴蝶或者天堂鸟,其吸光的原理在于微观鳞片状结构通过复杂的排布将光子锁在体内

如果你还记得中学物理中学到的黑体的话,就会发现,超黑蝴蝶或者天堂鸟的原理类似于一个大箱子开了个小口的近似黑体,而这些深海鱼类似于理想黑体……

深海鱼能在浅海生活吗(长得比沥青还黑)(10)

(图片说明:电镜下超黑蝴蝶微观结构)

每次说到动物的这种伪装,我们就能想象到,它们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它们的方法实现伪装。这种伪装不仅仅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会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对于某些需要吸收光线的设备来说,这种技术也有很大的前景。比如相机天文望远镜太阳能电池板等,都对材料的反射率有着极高的要求,或许未来可以从深海鱼身上获得一些经验。

总之,尽管人类的科技已经比一百年前发达了许多,但我们需要向动物、向大自然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论何时,大自然总能让我们看到它的伟大之处。所以,对大自然的敬重,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