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道德经有一种胸怀叫)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道德经有一种胸怀叫)(1)

01

最近“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事件经过比较曲折。

日前媒体报道: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在泳池里,两名13岁的男孩可能与安医生发生接触。

安医生让男孩道歉,但遭到拒绝,男孩还朝她吐口水,做鬼脸,安医生老公情绪激动,冲过去将该男生按到水里,可能还打了孩子。

之后,男生的妈妈带着家属和朋友一起在游泳馆浴室里打了安医生。男孩母亲常女士解释,儿子只是游泳时碰到了安医生,但安医生丈夫冲过去将儿子朝水里按,还打了一耳光,儿子同学上前理论也遭推搡。

最后媒体大量报道安医生丈夫打孩子事件,而男孩父母也召集亲友到安医生工作的医院闹事,要求沂源开除安医生。最终安医生不堪忍受压力,服药自杀。

在这件事中,安医生的丈夫以为自己有理,毕竟孩子有错在先,所以他动手打孩子。而孩子的母亲又觉得自己孩子被大人打,自己又成了有理的受害方,所以不仅打了安医生,还闹到人家单位。

这个事件的结果是很悲剧的,安医生自杀身亡,三个家庭破碎;而幼小的孩子经历这一切,也难免给其成长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双方都有理,也都有错。如果有一方做到得理也饶人,也不会酿成如此悲剧。

有理由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网络上最近也流行“你有理你怕啥”的经典语录。但有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妄为,有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伤害别人,践踏别人的人格。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道德经有一种胸怀叫)(2)

02

《傅雷家书》中说: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要知道,有理、无理不过是相对的。一旦你滥用你的“有理”去伤害别人,你就成了无理的一方。

古代有个宰相,胸怀很宽广。下属告诉宰相:有人在喝醉酒以后不断辱骂您。宰相听了也不生气,他说:“告诉我他们怎么骂的我,而不要说他们的名字。”

宰相的意思其实很明确,我想听听他们都骂我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要听名字,是因为记住就忘不掉了,他不想深究,不想计较。

这就叫得理也要饶人。饶人,也是饶过自己。因为仇恨害人更害己。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道德经有一种胸怀叫)(3)

03

《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于人 。

古人所说的“契”,就像现代的“契约”“合同”。古代契约分左右两栏,出借方拿左契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所谓执左契,就是得理。手中握着凭据,也不要苛责别人,不要责难别人。

老子还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司彻,就是古代催缴税收一类的官职。

这就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得理,也断然不会逼迫别人。而无德的人一旦得理,就会像古代的税官那样苛刻刁诈。

得理也饶人,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胸怀。而那些得理不饶人的人,最终会变成“无理”的人,最终害人害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