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同样,没有资本也就无法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便是剩余价值,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

《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同样,没有资本也就无法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便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本人曾指出:“在本书中,我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可见,《资本论》主要在于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并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

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表面似乎公平合理,但实质上并非“等价交换”,因为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报酬。

①资本生产的实质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拥有较多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

因此,资本生产过程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货币不一定是资本,即货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表现为资本。

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取得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它的实际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而货币转化为资本,就是以劳动力变成商品为基础的。

作为商品,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并通过对它的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的生产

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要揭示此过程,必须考察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劳动力一天的使用就归资本家所有,尽管工人劳动6小时就可以生产出与日价值等价的劳动力价值,但资本家不会让工人只劳动6小时,而可能会要他们劳动12小时。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一个定点而延续下去,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都是源于剩余劳动和同一劳动过程的劳动时间延长。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

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因此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加重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剩余价值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

所有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即实现价值增值,从而获取剩余价值。它就如吸血鬼一般,只有吸吮工人的剩余劳动才会重生,吸吮剩余劳动越多,生命力则越旺盛。

工人劳动的时间,其实就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时间。如果工人利用这部分时间做自己的事情,那就相当于剽窃了资本家的时间。

在职场工作的小伙伴们,有时候我们的划水和摸鱼,可是在无声无息中褥了资本家的羊毛啊~

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举个例子,作为建筑设计工作从业者,各大设计院为提高图纸生产的效率,IT部门专门研究开发了效率工具程序,以辅助提升设计人员的出图效率。

它的发明,绝对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的时间,而是为了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便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因此,凡是缩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都会扩大剩余劳动的领域(比如,会给你分配新的工作任务),资本便将得到更大的增殖。

③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在循环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作准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只有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才能实现剩余价值。

一定量的货币要执行资本的职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在流通领域内,一定的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把由一定的货币额转化而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从而生产出包含原预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的商品,在本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第三,将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再投入流通领域,通过商品的出售,把它们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使这些货币再次转化为资本。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家,仅是由于他的货币不断地执行资本的职能。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下,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运行周期的增加额,便是资本积累的本质。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作资本的积累,即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除了拿一部分来消费,剩下的都被当作资本积累起来。

他们狂热地追求剩余价值,并不仅仅为了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资本,而扩大资本的办法,就是依靠不断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过程。

此外,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同于货币储蓄者那样,与自己的个人消费和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剩余劳动量的价值成比例。

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崇尚消费的时代,总是隐藏着资本家最精心的算计。因为资本家的挥霍和积累,双方并不会产生矛盾。

而作为工薪阶层,毫无节制地消费,必然和财富的积累发生冲突。这样便无法完成一定量货币的原始积累,就不能执行资本的职能。

这也是资本家最想得到的结果,让阶层更加固化,工薪阶层想尝试执行资本的职能的机会都不可能有。

因为,资本家大肆宣扬消费主义,让其无法完成个人的原始积累。

当资本积累的不断增进,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这一规律深刻地反映了资本家积累的增长,造成社会贫富阶级两极分化的客观必然性。

劳动力必须不断地以价值增值手段的身份并入资本,不得脱离资本而独立存在。虽然它的买家不断更换,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资本的从属。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

④原始积累的秘密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而剩余价值又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这整个运动过程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摆脱这个循环,我们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

人们在解释这种原始积累时,就像在谈一段过去的奇闻轶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种人,一种是勤劳和节俭,另一种则是散漫和浪费。

随着时间的累积,前者积累了财富,后者却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可以出卖的东西。

然而,少数人的富有和大多数人的贫穷,正是从这种情况开始的。

后一种人无论怎样劳动,他所拥有的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仍空无一物;前一种虽然早已不直接劳动,但他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资本的原始积累,在19世纪以前,就是通过暴力、武力掠夺搞到钱和资源。例如,通过战争或抢劫获得第一桶金。

当代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什么形式呢?

主要获取方式是通过“非正当手段”、“拉朋友合伙”、“贷款”和“工资累积”等途径。

结合现实来说,第一桶金很难挣到或者存到,不说几百万,就是几十万的现金,让一个普通年轻人拿出来,都异常困难。

穷二白却成功的人,在创业初期,都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没有本金,靠存的钱,靠朋友,能搞到几个钱?

家里如果有钱,就可以直接跳过“原始积累”了,不在探讨范畴内。

就算搞到了钱,这也才完成了第一步。还有第二步,“资本的积累”。市场是完全充分竞争的,有了“原始积累”,也只是刚开始。

只能说这个时候,能够接触市场,能够做一些事,但成功率还是十不存一。

虽然《资本论》并不是一部致富学,因为它并未给我们提供获得财富的技巧,但它能让我们了解更加真实的社会本质,并思考自己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