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

这部剧之所以能成为职场热剧, 那是因为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职场人士思考和学习的职场技能。@鲁冰花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2017年上映,由沈严导演执导,马伊琍、袁泉、靳东、吴越等人主演,这部剧还获得了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电视剧讲了罗子君(马伊琍饰演)在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嫁人当起了全职太太,当全职太太的这十年,她养尊处优,经常出入高档商场、高档餐厅,对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知之甚少。在三十多岁时经历丈夫陈俊生(雷佳音饰演)出轨,离婚后为了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以及要抚养孩子长大,从一个富家太太重新开始进入职场,在闺蜜唐晶(袁泉饰演)和贺涵(靳东饰演)的帮助下,一路成长为职场女强人的故事。

但是这篇文章不讲平时吵吵闹闹、互相嫌弃,但一有事情总会互相帮助的家人亲情;不讲怎么学习剧中袁泉的穿搭,穿出职场高级感;也不讨论喜欢上闺蜜男朋友到底对不对。

这篇文章讲讲,剧中马伊琍三次找工作的经历,然后根据我的职场经验,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有关找工作和跳槽的职场技能。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1)

01、当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且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的时候,可以选择多尝试先找到自己擅长的事

离婚后的罗子君要争到儿子的抚养权就要先向对方律师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抚养儿子长大的。要证明这个就需要先找到一份工作证明自己是有工作能力的,而不是一个只会挥霍的富家太太。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唐晶给她找了很多类似的,比如收银员、服务员、售货员等等,但都以觉得她受不了苦为由拒绝了她。

好不容易狠下心跟一位商店的大姐说了自己的境遇(找不到工作她就争不到儿子的抚养权),得到了大姐的同情同意让她试两天。但她也因为一个顾客用试用装化完妆说不好看,又拒绝买产品又拒绝卸妆,跟顾客吵起来被顾客投诉而被开除。

之后贺涵帮她找了一家高档大牌店让她去面试。一开始面试的问题她还回答的模模糊糊,当人家问她对他们的品牌和特点有什么了解时,她从品牌的材质裁剪、到这个牌子跟其它牌子有什么不同以及这个牌子的各个系列有什么特点,适合哪一类人都说的头头是道,再加上她自己的穿搭也很不错。然后人家就当场决定让她第二天去上班,而且是正正式式的上班,不是试用期。

为什么罗子君在前面的时候总是被拒绝,而去大牌奢侈店反而直接被录用了呢?就是因为她在离婚之前,经常去那些地方消费,对那里的东西很熟悉。而面试的人一看她对品牌知道的挺多,再加上她的穿搭也不错,就当场录用了她。而且她在入职后的三个月,都是他们门店的销售冠军。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2)

那平时我们在找工作时,尤其是在校的大三大四学生或者是刚出校门的应届学生,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了什么,那在找工作时就可以学习罗子君第一次找工作的这个方法——找自己擅长的事。那怎么找到适合自己或者是自己擅长的事呢?有下面2种方法:

①按照“比别人强一点”来选择职业

我们在找工作时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你要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在《向上管理》中说:定位就是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判断自己是否擅长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比别人强一点”。同样的工作你能比别人做的更快,或者同样的时间你能比别人做的更好,这就是你擅长的工作。

比如,你喜欢写文章,超级有网感,不管是明星事件、热榜电影还是观点文,你都能比别人更快抓取到,比别人更快成文,那么自媒体运营这个工作你可能就比一部分人更适合。

②5-3-1职业定位法

5-3-1职业定位法,就是说尝试5个不同工作,比对之后选择其中3个,进行深度实践。然后,根据结果,敲定1个作为自己的最终职业定位。

比如,大三学生小星在面临一年后毕业就失业的迷茫时,他是怎么运用“5-3-1职业定位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他先敲定了5个觉得自己可能会感兴趣或者适合的方向,如下

1.研发类:和同学一起研发一个校园电子商务网站。

2.销售类:和同学一起推销生活用品和少数奢侈品。

3.市场类:接了一个考研机构的宣讲,向机构承诺到时会让多少人到场。

4.设计类:和淘宝合作接单设计一些菜单,宣传单等

5.文案类:加入一些qq群,按照人家的要求写销售文案。

在实践了半年后之后,小星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就是自己不太适合销售类和市场类,因为总是不好意思,别人一拒绝自己就再没勇气继续说下去,而且只要去推销过一次就不敢再去第二次。所以,小星确定了自己想要再深入了解的3个方向:研发类、设计类和文案类。

这三个方向又实践了半年后,小星确定了最终的职业是研发类。其实研发、设计、文案这三个方向小星做的都不错,小星选择研发类是因为做研发类让自己很开心。他说,自己很享受那个过程,而且它能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这样,在大四毕业后,小星凭着之前的实践如愿以偿的得到一份研发方向的工作。

小星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不会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好像既适合这个,又适合那个。只有亲身体验了,你才能找到那个相对适合且相对做起来开心的工作。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3)

02、找工作要找能让自己成长空间更大的工作,且制作一份好的简历是找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就像下棋一样,你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应该在走这一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下三布步甚至全盘的计划 。

这句话是罗子君因为一些原因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再找工作时贺涵跟她说的话。当时,陈俊生和贺涵分别帮她找了一份工作,陈俊生帮她找了跟第一份工作相似的工作,在名品店做店员;贺涵帮她介绍的是市场调研公司的实习生。最后罗子君选择了去市场调研公司。

除去剧中罗子君所说的,她不想再跟陈俊生有任何瓜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去市场调研公司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在找工作时也要尽量找一个上升空间更大的工作。

用上面的方法确定好工作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简历怎么写。在罗子君决定去市场调研公司时,贺涵说他帮罗子君写简历,罗子君反问:“为什么她的简历要贺涵帮她写”。贺涵问她:“你知道公司对你有什么要求吗?知道这个工作需要怎么样的工作经验才能录用你吗?

最后,还是由贺涵帮罗子君做简历,罗子君拿着这张简历去面试,也成功进入了这家公司(剧中除了简历的原因应该还有因为推荐人是贺涵,贺涵在他们这个行业很出名,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写好一份简历绝对是找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该怎么写一份符合岗位要求的简历呢?那就要知道制作简历的三个步骤。

①制作简历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招聘启事,分析岗位的“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

“显性需求”就是招聘启事上写出来的,比如四六级证书、新闻类/汉语言文学/学科语文等专业优先、以及需要PS、AI等一些技能。

“隐形需求”就是HR不愿直白说的一些要求,比如男生优先,可能他们就压根不招女生;比如,招聘秘书时要求形象气质佳,那身高155,体重110,还不爱打扮的人就慎选;比如,课程顾问的那些岗位要求耐心一点,那你就要做好对于顾客的各种刁难问题都尽量要忍,不能生气等等。

所以,在看招聘启事时,要把这些需求转换的直白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跟自己所拥有的去匹配。

第二步:用事实匹配岗位的“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

分析好“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后,就从自己的经历中找符合这些需求的事实。

比如,招聘启事上要表达能力好,你可以写自己在大学时参加了演讲比赛、辩论赛,得了一个什么名次;如果要求要有一定的统筹协调能力,你可以写自己在大学时组织或者协助过XX活动,从活动宣传、组织初赛复赛,安排时间、邀请老师参加,在你的组织和协调下,活动顺利进行。

如果是大四学生,他们是要提前制作好简历在校园招聘会上投,没有提前看到招聘启事该怎么制作一份符合岗位的简历呢?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工作,在网上找一下这些类似工作的岗位需求,把这些岗位需求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跟自己的需求匹配。因为类似的工作需要类似的经验,所以那些都有的就是这个工作肯定需要的,按照这个方法做好简历,再去校园招聘会投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第三步:针对用人需求,精确制作简历

上面两步完成后,分析工作就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把自己找到的符合要求的“事实”合理安排到简历中,一份符合岗位需求的简历就制作好了。如果不这样分析,只是把自己所有的经历,不管符合不符合,一股脑全写上去,恐怕简历只会屡投屡败。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4)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即便你看了招聘启事,还是不知道这个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该怎么办呢?

首先,先找找自己身边有没有在这些岗位工作的人,找个时间让他们跟你具体说一下工作内容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经验。甚至,如果可以的话,看能不能带你去他们公司看看,让你真正感受一下。剧中,贺涵就是带着罗子君在市场调研公司体验了一遍。

其次,如果是应届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习。如果是已经工作的职场人,可以去参加这个工作的一些讲座或者博览会。

最后,如果这些都没有,可以自己找个公司,在你能最大进入公司的范围内,观察别人在做什么、怎么做。剧中贺涵给罗子君伪造了一些工作经历,罗子君就是去有相应职位的公司观察别人在干什么。在了解关于售后的工作经验时,她还把自己伪装成顾客跟工作人员交流。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去找工作(从我的前半生罗子君找工作中)(5)

03、跳槽尽量选择同岗位或者同行业,这样才能有工作积累,才不会让自己的工作经历付诸东流

沿着剧情发展,第二份工作也因为一些原因丢掉了。在罗子君第三次找工作时,吴大娘(在市场调查公司时带她的人)推荐她去一家咨询公司(贺涵所在的公司)的信息组,凭着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吴大娘的推荐信(吴大娘也是行业的牛人),罗子君也成功进入了这家公司。

除去剧情中罗子君想去这家公司帮贺涵(此时,因为一些原因贺涵在这家公司面临危机),单单只看这两份工作,它们也是有强联系的,她去咨询公司的信息组绝对是在她的职业生涯上跨了一大步。

咨询公司是她之前市场调查公司的上游公司、是之前公司的甲方,也就是她直接从乙方变成了甲方。吴大娘说:“咨询公司的信息组是市场调查公司很多女孩的梦想。”所以,我们在跳槽换工作时也尽量要在相同的行业或者岗位内,要切忌在这个岗位干一段时间,在那个岗位干一段时间,把自己弄成一个“圆形职业经历”的人

在书籍《职场自我成长》中说到:有不少人希望能打造一个可以磨练所有技能的“圆形职业”。“我这方面比较弱,首先加强这一点,接着那里也要加强……”就像这样,想有一个在所有领域“各得80分”的职业。如果用雷达图表现各领域的技能水平的话,应该会是一幅凹凸极少的平整画面,所以叫做“圆形职业经历”。

有的人总是想要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想各种方面都达到相同的水平,以此来提升自己整个职业的总分。这种思维完全是学生思维,因为我们在上学考试时是单打独斗,以总分决胜负,只有每个科目都考到一个好分数,最后考上一个好学校的几率才更大。而且两科各考100分比一科考150(总分)一科考50分应该更容易些。

但是,职场中并不是这样,职场中是以团队作战,以组织的形式开展工作,每个人做着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别的擅长的人来弥补就好。就像我们在大学时参加的团队比赛一样,擅长做PPT的人做PPT,擅长演讲的人上台演讲,擅长找资料的找资料,这样最后的结果也肯定不会差。

如果我们去应聘一个工作——会计岗位,有两个人都是有3年的工作经验,其中一个人有3年的会计工作经验,一个人做了一年会计,一年销售,一年人事。同样是工作了三年,如果是应聘会计岗位,那个有3年会计经验的人被应聘的概率应该更大。

总是在不同领域慢慢积累着不同经验的人,在人才市场上被称为“多面手”。他们可能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所以,我们还是要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积累经验。专注于某个领域,磨炼更高的技能,积累更多、更深的经验。

总结一下:

在网上关于这部电视剧的槽点很多,比如结局最好的居然是那个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比如,不管怎么样,也不该喜欢闺蜜的男朋友;比如,唐晶自己总是把自己的男朋友推给罗子君,自己不愿意跟贺涵结婚,最后知道贺涵和罗子君互相喜欢后又生气等等。

但是,看剧和看书一样,我们只要学习其中好的点就行,比如罗子君这三次找工作的经历我们就可以好好学习,然后在马上到来的“金三银四”时间,找工作时把这些技巧用起来,助力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是看剧的价值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