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

◆作者:苏怡汀

5天销售25万,这个成绩怎么样?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王江雁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取得的销售成果再一次证明,陆良爨陶,这一曾经濒临消失的古法技艺,正在成为云南工艺品领域的“香馍馍”。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转变?今日君今日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1)

丨王江雁作品“和为贵”。此为仿古壶,作品重在表现爨氏统治时期南中地区的各民族融合团结

爨陶渊源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为躲避战乱,以霍、孟、雍、爨诸氏为代表的中原豪门望族纷纷南迁至西南地区一带避难。公元339年,爨氏家族一举夺得“南中霸主”地位,成为当时滇东、滇中地区的世袭统治者。他们通过易服、通婚联姻等方式,使中原文化与滇文化实现了深度融合和交流,逐步形成了复合多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爨文化”。

这一时期,在爨氏统治地陆良兴建了“爨窑”(位于今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汤官箐村)。制作陶器的匠人是爨氏从夏县带来的陶朱公范蠡的传人汤良、汤芳父子,做陶工人是外来的难民和陆良本地人。那时“爨窑”生产的陶器多是民用陶器,也有少部分工艺艺术品作为宫廷御用和民间收藏。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2)

丨王江雁-全手工歪把石瓢壶

至唐天宝年间,南诏攻灭爨氏,爨文化湮没于历史长河中。清道光七年(1827年),时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在陆良发现了“爨龙颜碑”,典籍中零星记载的爨文化有了实物证据。而今,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书法界。“爨龙颜碑”上使用的字体被称为“爨体”。现存于曲靖的两个爨碑碑刻集中地体现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

爨氏留下的古法技艺至今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陆良境内的马街镇汤官箐、中枢镇菜园以及北坛山等地,依然采用古老的龙窑技术烧制盆、碗、罐、缸、杯等土陶器皿。随着时代的变迁,土陶器皿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菜园、北坛山等一批土窑相继歇业。而马街镇汤官箐村的几户人家,仍坚守着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烧制传统土陶,批量生产花盆、咸菜缸等。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缩小,这些制陶工坊的经营也举步维艰,烧陶的工艺濒临失传。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3)

丨王江雁-全手工贴金茶壶

走精品路线

1968年出生于陆良制陶家庭的王江雁,对制陶工艺耳濡目染。“小时候是出于好奇和当作一个玩的游戏,爱上了做陶。当时就是家庭作坊做民用陶,生产一些咸菜缸、腐乳罐。”面对土陶生存的困境,王江雁开始思考如何延续土陶的“生命”。

“光有实用功能是不够的,一定要给这些老物件赋予文化底蕴,做文化陶,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生存空间。”这是王江雁到景德镇、宜兴、荣昌、钦州、建水等地参观、拜师学艺后得出的结论。2012年10月,王江雁开始对陆良当地的传统土陶进行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他把爨体书法与陶器结合,开发出了精美的爨陶。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4)

丨王江雁

据王江雁介绍,爨陶引进了景德镇陶瓷和宜兴紫砂的制作方法,还吸收了云南建水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爨陶所选材料为“金刚泥”,该原料青、白、黄相间,质地细腻,收缩性强,黏糯性好,硬度比较大。“金刚泥”原料通过机器碾成灰粉状,经兑水、和泥、炼泥、用真空炼泥机抽空泥中的空气形成泥料。经过揉泥料、手工拉坯造型、自然半干后精修、书写绘画、阴刻填泥等环节后成器形,待自然晾干后方可入窑烧制。出窑后,爨陶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硬皮,需要再进行手工打磨和抛光。

在“软实力”打造上,王江雁也颇费心思。爨陶在装饰上注重表现爨体书法的韵味,阴刻填泥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王江雁总结,爨体的刻法就是下笔单刀破门直入,收刀入鞘。凌厉的雕刻刀法之下,所刻线条的长短、粗细、藏露、深浅、曲直,笔笔得当,显露自然大方之感。完成一件爨陶作品,前后需要40多天时间,可以说每一件爨陶作品都浸透了工匠师傅们的心血和汗水。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5)

丨王江雁正在制作爨陶

2013年后,爨陶作品开始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当年12月,“双线竹鼓壶”获第十二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金奖;2015年5月,“节节高”在第十一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优秀展示奖;2015年9月,“玉立壶”获云南第四届现代陶艺作品三等奖;2017年3月,“八仙过海”获全国第52届工艺艺术品“金凤凰金奖”;2018年,“八仙八宝壶”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产业化发展

虽然有爨文化和优质工艺做支撑,但爨陶若要长远地走下去,就必须要探索属于自己的产业化发展道路。2012年10月1日,王江雁创办的陆良县爨陶艺术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目前,厂区占地总面积15亩,建有7000余平米标准厂房,设有原料生产车间、打磨抛光车间、设计室、生产技术科、质检科等。公司总资产额达3380万元,年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现拥有员工12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6人,技术人员35人。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6)

丨王江雁作品“卓尔不群”。此为龙蛋壶,壶面刻有连篱枝纹样,有吉祥和谐之意。

有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王江雁和妻子李玉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夯实爨陶的文化底蕴中。李玉芬说:“我们特意请来了陆良和部分外地的书画名家刻画爨体书法、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爨陶工艺品上的每个字,通常都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爨体书法名家之手,加上适当的花草树木点缀,爨陶工艺品显得古朴斑斓、纯洁自然。

2个月前,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举行。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最优秀的文化企业及产品。王江雁带着陆良爨陶展品,再一次随云南展团前往参展。在文博会现场,陶器上的“爨”字引起了诸多参观者的好奇,其精美的工艺也让大家赞不绝口。短短五天的参展时间里,陆良爨陶的销售额就高达25万元。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7)

丨王江雁-全手工彩贴龙蛋壶

除了深圳文博会,王江雁和他的爨陶工艺品每年都要参加很多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展会。李玉芬说:“虽然有些展会上的销售额并不多,但我觉得宣传效果挺不错。目前爨陶在省外的知名度很高。”李玉芬解释爨陶高端工艺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瞄准了云南省外,“因为在云南省内建水紫陶已有一定知名度,且市场覆盖率也挺高,省内市场竞争很大。而且爨陶的高端产品品类还是需要一定的消费力。北、上、广这类城市的消费能力也是我们选择外省的一大重要原因。”

除了打造工艺收藏品,王江雁还在爨陶推广上大胆尝试了一次“跨界”。他们与龙润茶集团、通海酱油厂、禄丰香醋厂、杨林肥酒厂、大益茶、龙圆号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盟,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定制具有实用价值的民用生活产品作礼品。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8)

丨王江雁-全手工镂空香罐

“爨陶的原料由云南高原稀有的七彩黏土和陆良彩色沙林的七彩沙制成,原料中含有锶、硒等人体所需矿物质。用爨陶壶泡茶能保持水的甘甜、茶的香韵;用爨陶餐具蒸煮米饭香软可口,保存食物不容易馊;花瓶插花经久不凋谢。”王江雁介绍,爨陶的优良品质与各种名优特产商品有巧妙的结合点,合作水到渠成。

随着这些云南名优特产商品,爨陶远销欧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南宁、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已建立了爨陶产品的经销点或专卖店。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9)

丨王江雁-全手工镂空仿古壶

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企业长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便是通过人才培养迸发出的创新能力。王江雁的公司摸索出一条“自主培养 人才引进”相结合的路子,除了充分开发利用本地的人才资源,还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广西钦州、福建、重庆等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内建立了“大师团队”“大师工作室”,整合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合作打造爨陶品牌。

下一步,他还计划与有关培训机构和学校联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爨陶产业急需的富有创意的专家型人才、技术娴熟的技工人才,为爨陶行业的纵深发展储备陶艺人才,为爨陶生产企业输送生力军。

“爨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与滇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融合的一个多元复合文化,博大精深。但过去,知道的人非常少。我希望能把爨陶打造成一个爨文化的传播载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爨文化的传播力度。”王江雁由衷地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10)

文化与工艺品相结合,听起来是否很简单?王江雁以文化养陶,花了7年时光,走到如今,方有小成。可见,要将观念转变成产品,需要厚积薄发,需要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讲好爨乡陆良的故事(陆良爨cuàn陶)(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