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

最近一段时间

正值岁末年初

不少人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您的xxxx积分即将过期”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1)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2)

短信示例

但其实这一过程

很有可能暗含猫腻

甚至是诈骗“陷阱”

……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介绍,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期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进行短信营销推广,邀请会员参与积分商品兑换、打卡签到或邀请好友共同参与等方式进行互动。

还有一些不法经营者则通过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甚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经中消协核实,与以往积分兑换活动不同,现出现一种“积分加现金”的兑换形式,该形式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消费。不仅如此,中消协已经确认该积分兑换商城中的部分商品是假冒产品,还有部分的品牌产品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

如,某链接商城中展示的某知名品牌的羽绒被产品,但该品牌中国区代表明确向中消协表示从未生产羽绒被产品。该网上商城中其他品类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中消协也在核实的过程中。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3)

面对新型“陷阱”

消费者要如何防范?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轻信积分到期作废、提醒兑换商品的短信等信息,更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商品兑换链接”“积分商城链接”。

二、不要轻信所谓的积分兑换“补差价”福利噱头。现在国内主流的品牌方和经营者,大部分均为利用积分进行无条件兑换商品或服务,若遇有通过补差价、需要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消费者一定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以免“失分又蚀财”。

三、不要未经核验就通过短信息或短信内链接直接进行兑换、消费和充值,对于需要输入验证码、实名认证个人和银行卡、账户密码等操作更要保持警惕。

四、不要通过短信、陌生人私信或即时通讯软件推送内容,添加所谓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的私人微信进行交易,也不要相信所谓授权即可操作或远程代为操作。

中消协同时建议电信服务经营者对此类积分兑换商城短信内容、号段等进行监测核实、动态封堵,并对涉诈异常信息、活动加以处置。

近期诈骗套路多

虚假代办信用卡

虚假征信、冒充客服

……

如何提高自己的防骗技能?

警方已为大家备好攻略

一起来看看吧!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4)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5)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6)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7)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8)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9)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10)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11)

收到这样的短信千万别点链接 近期收到这样的短信(12)

转发扩散!

提醒更多人!

(广州普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