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

写在前面:

小时候,每至春节,家里总要多布置些新鲜的花草,或水仙,或月季,亦或繁茂的垂盆草,看上去生机勃勃的。

长大后才知道那叫“岁朝清供”,寓意吉祥如意,既是春意和雅趣,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看看春节又近,案头没有水仙,只有香雪兰开得热闹,满屋都是花香,这算不算我的岁朝清供呢?

花谱上说,香雪兰虽然幽香似兰,但它却并非是兰花的一种,尽管如此,我还是将其视为兰花一般的珍爱。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因为看到它,就会让我想到深谷幽兰,以及那些令人口齿噙香的赞美兰花的古诗词。

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1)

01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兰室五咏·其五》

赏析:

花瓣洁白,花蕊金黄,兰花素淡清丽,即便是无人欣赏也一样散发清香。

其实,兰花的花心并不是很大,但它却能容纳许多的馥郁芬芳。

张羽此诗构思奇妙,赞其色咏其香,由外形到内在,层层推进,可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所求不多,奉献颇多,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这是兰花的品质,也是诗人谦谦君子的高雅志趣。

张羽是元末明初十才子之一,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诗、书、画俱佳。

张羽出生世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元朝官员,他亦科考有名,可并未得到官职和任用。

进入明朝后,应征朝堂,两度被朱元璋放还,第三次终被授太常司丞,可不久又因事被流放。

几番起落,身心疲惫,本想有所作为,奈何生不逢时,这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小诗,令人回味无穷。

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2)

02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清 袁枚《偶步》

赏析:

我偶尔到西边的走廊下散步,不经意间,看到一朵静静开放的兰花。

花开的消息是谁传递出去的呢?如若不然,怎么会有蜜蜂前来采蜜?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西廊下,这朵独自芬芳的兰花给了诗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只是一朵孤单的小花,却也极力绽放出最强的生命力,从而香飘幽远。

不赞其香,蜜蜂自来。因为对生活以及人生的热爱,袁枚常被那些虽渺小而倔强的生命而感动。

如墙角的青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又如那生生不息的野草,“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袁枚有政绩,因不屑官场倾轧,40岁即辞官归隐随园。

为文自成一家,为诗主张“性灵说”,“真、新、活”是袁枚的创作追求,清新自然,文笔生动,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如《偶步》。

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3)

03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 郑板桥《题画兰》

赏析: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缝隙中,芬芳馥郁。

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不在意它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

这首题画诗咏物抒怀,遗世独立,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孤芳自赏,这是兰花的淡泊心态,也是诗人的隐逸情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有才华,诗、书、画无一不精,且为官清正廉洁,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清廉刚正,虽屡遭排挤和打击,仍秉持操守宁折不弯。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任世间熙熙攘攘,我自笑傲山巅,这是兰花的品行,也是诗人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高尚情操的写照。

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4)

写在后面: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汪曾祺老师在其散文《岁朝清供》里,这样描述一位老者折梅供瓶过年的情景。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就像兰花能够活出自我一样,不论是富有还是清贫,我们的日子都要过得有烟火气,这就是仪式感。

看看案头的香雪兰,忽然就有一丝意难平,芬芳馥郁,幽香缕缕,它怎么就不属于兰花的一种呢?

别人的香雪兰入冬即开花,我的香雪兰不近年底不吐蕊,年年如此,想来,它亦是带着使命的吧,只为我的岁朝清供吧?

想到此处,我就又释怀了,管它是不是兰花,只要它有兰花的芬芳也就足够了,只要它如约而至依时绽放也就足够了。

其实,香雪兰早已经具备了兰花的品质,就如以上三首赞美兰花的小诗里描述的那般:“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咏兰诗一组100首(送给您三首经典的咏兰小诗)(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