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公司上市时间(市值2000亿美金的软件公司)

adobe公司上市时间(市值2000亿美金的软件公司)(1)

Adobe凭借图形文字打印软件PostScript和修图软件Photoshop享誉全球,这两款软件奠定了现代视觉设计的基础,而对网站分析公司Omniture和软件公司Macromedia的收购则巩固其市场地位。

最新市值达到了2000亿美金,比特斯拉多150亿,Facebook目前市值是7000亿。

Adobe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决策之一就是从授权软件公司转型为云计算公司。这个过程费钱费力,对一个公司来说基本不可能圆满完成,但Adobe做到了,在瞬息万变的行业中站稳脚跟。然而这不过是Adobe又一个前瞻决策的例子。

在过去的35年里,和Microsoft、SAP一样,Adobe的艰难决策不知凡几,却成功重组公司业务并保留忠实客户。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Adobe的年收入超过了70亿美元,市值超过950亿美元。

业绩斐然的Adobe有许多明智的产品、市场和财务决策。让我们来一窥究竟:

1. 为设计师研发的第一批软件产品,掀起了一股桌面排版浪潮;

2. 富有远见的收购拓宽市场,深入了消费领域;

3. 从授权软件公司彻底转型为基于云计算的SaaS公司。

接下来我们详细回顾一下Adobe的发家史。

1982-1993年:桌面排版革命

许多人听说过Adobe是因为它旗下的照片编辑软件Photoshop。Photoshop太有名了,以至于成为了一个动词,就像Google和Xerox(美国办公设备制造公司施乐公司,Xerox作动词意为“打印”)。

但是Adobe不再只专注于设计工具,在过去的35年里,它已经从视觉设计软件公司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大型企业软件供应商。

Adobe的创始人是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和查克·格施克(Chuck Geschke)。初次见面时,他们还在美国帕洛阿尔托Xerox研究中心担任工程师,负责个人电脑和激光打印。

他们发现企业和专业人士需要更简便的排版和打印软件。把突发奇想做成软件公司,有两个要素:战略伙伴和优质产品,或者叫准确市场判断。

他们认为,在发展初期,企业的重心是向市场推广其想法。沃诺克和格施克早已心知肚明:企业需要桌面打印软件,而Xerox要想进入桌面打印市场需要很长时间。于是,这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在职业生涯中期做了一个重大而又冒险的决定——辞职创业。

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打印编程语言Postscript,也是桌面打印软件的一次尝试。Postscript程序允许用户将电脑连接外部打印机打印。Adobe走到了大规模数字图像产品制作的前沿。

PostScript反响热烈,尤其是科技大咖的推崇,比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乔布斯听说了PostScript后,便找到了诺克和格施克,提议Adobe软件与Apple硬件强强联合。

“我们(Apple)很快认识到,我们的硬件比他们(Adobe)的好,但是他们的软件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史蒂夫·乔布斯这样评价。

与Apple的合作是Adobe公司腾飞的基础。这件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大获成功。这促使了另一家软件公司Aldus提议三边合作。Aldus有一款叫做PageMaker的产品,可以对文字和图形进行处理。这是一种理想的合作关系,因为它能够向用户展现Apple的Macintosh界面有多敏捷,以及PostScript打印程序的强大功能。

产品铁三角早期的成功让Adobe创始人意识到,面向专业人士的桌面应用有更广阔的市场,桌面应用应该允许更直观的操作,而不仅仅是使用代码。基于这一设想,Adobe研发出下一款产品,用户在电脑上编辑图片就和在纸上一样容易。

Adobe开发了PostScript、Photoshop和Acrobat软件(都是数字图像领域最前沿的产品),采用了新型文件格式(如.PSD和.PDF),从而制定行业标准。Adobe早期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设计软件,还在于为用户如何利用数字设计制定了标准。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Adobe的早期发展史:

1983年:Adobe推出了PostScript,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客户端控制激光打印机一类的输出设备。在PostScript出现以前,排版打印得买专门的打印机和配套系统,且系统与其它设备不兼容。此外,个人电脑只能连接低品质字符的点阵打印机。但是,借助PostScript,用户可以用任何设备打印出清晰美观的高品质字符。PostScript上市仅一年,就为Adobe带来了83,000美元的收入。

1991年:Adobe的领导团队认为,图形软件的市场巨大。联合创始人约翰·沃诺克对行业市场之瞬息万变,更新换代之迅速深有感触,因此也认为Adobe不应该只依赖一种产品。

于是,Adobe开始思考扩展产品线。他们想要开发创建字体、图形创建、图像编辑、页面布局和视频编辑等功能。这促使Adobe发布了一款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先前,Apple推出过一个多媒体文件播放器QuickTime player,这款播放器预示了视频产业的光明前景。后来Premiere的研发也受到了QuickTime player的启发。Premiere在市场大获成功,因为它是最早的桌面视频编辑应用之一。

1993年:用户可以使用Adobe产品创建和编辑不同类型的图形文档。沃诺克认识到,Adobe需要找到一种在不同电脑和操作系统间传输文件的方法。这一年,Adobe发布Acrobat,一套以全新方式创建和查看文档的应用程序。Adobe为此发明了一个新词:便携式文档格式(PDF)。

1994年:Adobe宣布与Aldus“合并”,实则收购了Aldus。尽管两家公司的市场定位差不多,Adobe的利润是Aldus的10倍。Adobe利润高达4,930万美元,而Aldus的利润只有510万美元。收购完成之后,Adobe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一倍,员工由1,000名增至2,000名,一跃成为全球第5大软件公司。

1995年:尽管Photoshop是一款成功的网页应用,Adobe却认为,互联网只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他们不会把重点放在网络应用。这是Adobe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是一次明显的错误判断。纵使错失了如此大的机遇,Adobe仍然存活了下来并继续蓬勃发展。这说明公司打造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且也证明在过去几十年里Adobe在原有产品和新产品上的创新能力。

1996年:在奇兹的领导下,Adobe推出了PhotoDeluxe,这是一款简易版的Photoshop。两年内,它一举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图片编辑工具。也证明面向广泛消费者的产品可以备受青睐。PhotoDeluxe的迅速走红,归因于Adobe和其它图像编辑软件的良好结合,这增强了PhotoDeluxe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一年,Adobe还发布了Acrobat 3.0,通过与通信公司Netscape合作,PDF成为网页图形设计的首选格式。Acrobat成为了一款网页应用,帮助Adobe在核心设计工具市场之外开发了更多的用例。

1997年:Adobe年收入达到9.17亿美元,80%来自于应用程序。这些软件的成功,主要归因于Adobe研发了第一批可以在桌面上访问的图像编辑应用。虽然Adobe不是第一个投放市场的,但提供旗下主流软件打包下载,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

1999年:Adobe推出Acrobat 4.0,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重要更新,并且增添了实用的新功能,包括密码保护、数字化签名、协同注释和审阅,吸引了大批企业用户,Adobe的销售额再一次飞涨。

Acrobat 4.0可以将网页转换为PDF,这在软件行业是革命性的创新,Adobe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由于这些性能优化增加了Acrobat4.0对企业用户的吸引力,Adobe从这一条产品线上获得的收入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从5800万美元增至1.29亿美元)。

时间到了21世纪,

2000年:杰斯克退休,1998年被提升为执行副总裁的布鲁斯·奇兹被任命为总裁。因为布鲁斯·奇兹领导的Adobe消费部分的卓越表现,而后又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在奇兹的领导下,Adobe从一家设计工具供应商转变为一家多元化软件公司,开始了它更大规模的兼并扩张,而这也为后续Adobe丰富的产线奠定了基调。

2003年:Adobe Creative Suite诞生,Adobe旗下所有的软件被统一打包进入,这也是我们所说的Adobe全家桶的由来。现在我们下载Adobe系列软件,联网激活都绕不开Adobe Creative。

2005:Adobe收购了竞争对手Macromedia及其所有旗舰产品,其中就包含了Dreamweaver,以及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动画视频播放器平台Flash。由于这些产品已经有一批忠实用户,这次收购使得Adobe在消费者市场的份额变得更大。

随着Adobe的所有产品变得更加主流和易于使用,它们也在非专业的消费者市场中流行起来。消费者甚至开始制作盗版软件。虽然盗版这一做法并没有为Adobe带来收入,但充满好奇心的消费者对Adobe产品愈发熟悉。

Adobe同时在消费者市场和网页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极大地拓宽市场。这为它提供实验商业模式的余地,Adobe开始思考比授权更有意义的商业模式。这促使Adobe做出了一项艰难决定:从传统软件转向云端。

2007—2017:转型为云端SaaS公司

“我们总有恰当的动机,如何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创新?如何才能积极地获得新客户,以及如何构建更加稳定的经常性收入流?”Adobe首席执行官沙塔努·纳拉恩(Shantanu Narayen)解释为何Adobe要发展成为云端企业。

在二十多年里,Adobe作为一家基于授权软件的公司始终保有强大的竞争力,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为专业人士和消费者提供设计工具并且人们觉得物超所值。

但是,一个公司在某个行业深耕几十年后,这个行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软件行业亦是如此。通过授权和CD销售软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多公司开始通过订阅在云端销售软件。2007年,来自全球SaaS企业应用软件的收入约为51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这种销售模式的收入增长率将超过100%。

为了继续生存,Adobe也必须开发订阅模式。随着CD-ROM过时,预付软件使用许可证这种销售模式也不再可靠。订阅收入更稳定,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因而财务安全更能得到保障。

Adobe迁移到云端可以保护自己免受竞争产品攻击。随着更多的设计工具软件(如Invision和UXPin)和云端订阅可用的单点解决方案(如Sketch)出现,用户尝试Adobe的竞争产品几乎没有风险。相比于Adobe 18至24个月的产品发布周期,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发布更新和改进。所有这些因素都削弱了Adobe对用户的粘性。

转向云端也有战略优势。Adobe首席财务官马克·加勒特(Mark Garrett)表示,Adobe的用户有更多的创意需求,但创意业务并没有增长,单位产品销量毫无起色。Adobe主要是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收入,但这种做法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尽管转向订阅云服务看起来有利于Adobe的未来发展,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是最适合Adobe的产品或用户的。许多用户依赖Adobe产品工作,而订阅模式不如完全拥有软件可靠,因为用户认为他们的使用和访问可能会突然中断。在云服务器上提供软件引发担忧:人们是否在路上也能处理工作,下载或错误更新是否会阻碍他们的工作。

在业务方面,转向云端也是Adobe展望未来的长期决策,不得不以短期回报为代价。从授权软件过渡到云端SaaS是一个困难、昂贵、耗时的过程。

尽管回想起来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但在当时很难把大量人力物力向云端倾斜。Adobe的许多高层都担心过渡期间公司收入、收益和股价下跌的风险。他们也非常担心客户和股东不理解Adobe为什么要转变,一旦客户和股东失去信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就会一蹶不振。

经过大量的规划和建模,Adobe团队意识到此举绝对利大于弊。最后08-09年的经济衰退坚定了他们的决心,但当时Adobe意识到它在财务上难有作为,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公司和客户。Adobe全身心投入转变解决顾虑,成为一家云端SaaS公司。

下面来细看Adobe是如何做到的:

2007:沙塔努·纳拉恩接任Adobe首席执行官,公司又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纳拉恩带着打破Adobe现状的愿景,建立了更多的数字媒体和营销服务,积极扩大产品用例。布鲁斯·奇兹的贡献是帮助Adobe转型为一家多元化、多产品的软件公司,而纳拉恩的贡献则是成功地将Adobe转变为一家全面的企业云端服务供应商。

2008:Adobe发布了名为Photoshop Express的网页版Photoshop。这是一款非常容易学习和使用的非专业产品,允许用户对照片进行编辑,创建相册,并与他人分享。这表明Adobe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开始创建面向消费者的网页产品,Adobe朝着拥抱互联网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2009:Adobe收购了顶级企业分析公司Omniture。它使得Adobe能够在工作流程中直接为产品用户提供网页分析、测量和优化技术。Adobe开辟了一个新产品类别——分析,然后引入新客户——营销人员。分析和营销业务紧邻Adobe现有的创意设计市场在网页上评估设计性能的新用户可以轻松访问分析工具。这有助于Adobe衡量旗下其他产品的有效性。当Adobe收购Omniture时,Adobe表示,“我们将成为针对营销人员的大数据公司。”

2010:Adobe发布eSignatures,一款基于云的签名工具,表明Adobe正在为云迁移做准备。发布时,Adobe表示,它的使命是“构建易于使用、快速、方便访问的产品,不会被复杂的功能拖累。”Adobe的2010年持续与Apple公司进行正反面的争论,而后者在其iPhone、ipad以及其他产品上不支持Adobe Flash。乔布斯(Steve Jobs)声称Flash不够可靠而且有很多安全问题,而Adobe高管则辩论说Apple是为了掌控iOS平台而采取不支持的态度。2010年4月,乔布斯(Steve Jobs)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Flash的思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概述了关于Flash的思考和HTML5的崛起。

2011:苹果和其移动设备表示将不再支持Flash,之后Adobe宣布他们将停止为移动设备开发11.1版本以后的Flash。作为替代,Adobe计划将更多精力放在HTML5上,这也是科技行业其他公司的做法,从而在网络和移动浏览器上获取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突破点,因为在复杂的技术生态中,软件公司需要围绕硬件公司进行调整。这也促使Adobe优先考虑网页兼容性。2011年12月1日,Adobe宣布收购Efficient Frontier公司。

2013:这是Adobe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Adobe遭遇重大安全漏洞,公司大部分软件的源代码被窃取并被发布到互联网上,超过1.5亿条客户记录可供下载(在2012年,大约400万套支付卡信息被Adobe黑客破解)。为了解决盗版猖獗问题,Adobe发布了Creative Cloud(CC)取代Creative Suite。Creative Suite应用程序未来所有版本都将只能通过订阅服务购买,并且只能在云端使用。其服务从一次性支付1800美元变成50美元/月购买整个CC(或者19美元/月购买单个应用程序)。从那以后,Adobe向云计算的转变被奉为企业转型“教科书”。

Adobe是成功颠覆其商业模式以适应时代变化的科技公司之一。自2013年以“Creative”模式转向只接受订阅的模式以来,这家公司的股票价值增长了600%以上。

今年 11 月初,Adobe 在其 Max 创意峰会上发布了各种新品乃至黑科技,包括适配 iPad 版本的Photoshop、制作沉浸式 AR 体验的Adobe Aero、支持多人协作的 Adobe XD等。

SaaS 业务的坚挺、AI 在功能上带来的持续创新,让 Adobe 在财务上显得颇为自信。在第四财季中,Adobe回购了约280万股公司股票。Adobe第四财季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金流为13.8亿美元。Adobe还预计,该公司2020财年全年营收将达131.5亿美元,其中数字媒体部门营收的同比增幅将达19%,数字体验部门营收的同比增幅将达16%;数字媒体年化经常性收入将达15.5亿美元;据雅虎财经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9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Adobe 2020财年营收将达131.6亿美元。

订阅模式的转变,也对 Adobe 公司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一旦产品在功能创新上无法得到认可,用户会迅速抛弃它们。

时代在变,不变的唯有变化二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