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

前言:本文大约4500字,大概阅读时间8分钟。我是流浪在云梦泽的读书人,希望浏览这篇文章的人阅读愉快。期望你的关注、点赞和讨论。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佛教和道教当之无愧。因为他们从最初直到今天,都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习惯。而同时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也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了华夏历史重要的部分。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其影响力自传入中国以来远超道教,直到明清时期。而在此期间,佛教和道教之间一直恩怨情仇不断。明清之后人们才逐渐接受道教和佛教的和平相处。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历史记载,人们在举办丧事的时候,会同时请和尚和道士一起做法,祈求平安。亦或是进入道教的宫观或者佛教的寺院去上香祈福,祈求神仙和佛菩萨的保佑。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是什么时候被人们接受并发展起来的呢?

01、佛教兴旺的历史机遇

东汉到西晋时期佛教默默无闻。公元67年,是佛教进入中国的元年。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在刚开始的200年时间,其实一直都默默无闻。虽然他们赢得了白马寺第一次道佛巅峰对决,可是这并没有因此让佛教得以迅速传播。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2)

但是不管是汉晋时期还是五胡乱华的时代,封建王权对外来佛教都青睐有加,当时的统治者还是认可他们。

你看,东汉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国第二年,佛教就在当时东汉最高统治者的授意下,在帝国的心脏洛阳修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就算如此,我们在史籍文献基本看不到关于佛教兴旺的记载。

五胡乱华时代,佛教得到大兴一直以来,佛教对中央王朝的上层虽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直到五胡乱华时代。

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渊带领军队攻破长安灭亡西晋,正式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3)

至此之后,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五个少数民族势力,先后在中国北方大地建立起了十六个政权,史称“十六国”。他们因此也登上中国历史最高舞台。但是他们的政权极其不稳定,有的只能维持几年,最长的也就维持四五十年。

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第三任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正式结束了北方长达百年之久的五胡乱华时代。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4)

虽然政权交替频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特别喜欢佛教,对佛教的高僧特别倚重。他们在自己的治下大力宣扬佛教,对信奉佛教的人包括异族都抱着宽容的态度。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后汉的创始人匈奴人刘渊和后赵的创始人羯族人石勒。那石勒做皇帝之后,甚至颁布旨意让自己治下的百姓信奉佛教。

大规模建造石窟,我们现在看到的比如洛阳伊阙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凿出来。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5)

有了这长达100多年的五胡乱华,佛教在华夏大地开始大规模的传播。直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前,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的时候,佛教的规模已经非常之大,让人咋舌。

佛教在中国发展起来到底怎样?我们来看看。

02、佛教的人数:2人到300万

公元67年(汉明帝永平10年),东汉汉明帝派出的使者(帝国高级知识分子和外交人员)通过西域,去到了天竺(今天印度的大部分地区)。跟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天竺人,他们是佛教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之后他们开始传教。

为此,东汉的皇帝第二年就批准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寺庙——白马寺。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6)

公元480年,北魏境内的僧尼数量达到惊人的200万人之巨。

公元574年(建德三年),华夏大地上的北方政权北周,这个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灭佛行动。在长达三年的行动中,被官方勒令还俗的佛教僧尼高达300万人。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7)

距离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仅仅500年的时间。根据《周书》和《北史》等文献记载,公元386年,中国北方人口总数接近2200万。而在公元464年,南方人数接近464万。直到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时候,全国人口数量接近2900万。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当时佛教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就在14%,每7-8个人之间就有一个是佛教徒。

要知道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宗教信仰人数占到全国人口数量的比例也才14%可想而知佛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03、佛教的寺庙:从1座到33000座

前面讲到,公元68年(也就是佛教高僧第一次来华的第二年),他们在当时中央最高权力机构的支持下,在帝国心脏洛阳建立起了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8)

白马寺流传近2000年,至今香火不断,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

到了公元480年(太和三年),北魏境内的寺庙数量达到了恐怖的6478座。而到了514年,不到30年的时间,北魏境内的寺庙数量再一次激增,达到了13727所,足足翻了一倍。

到了公元538年(北魏魏孝静帝一年),这一年北魏的寺庙数量进一步增加到了30000所之多。

虽然在北周武帝和魏太武帝两次灭佛行动没有提到拆除寺庙的具体数据,但看看前面列举的数据,可见其寺庙的规模更是惊人。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9)

就算如此大规模的拆除寺庙,但佛教寺庙恢复建造的速度依然惊人

比如根据《新唐书》记载:到了公元845年,中唐时期的唐武宗再一次发起了灭佛行动,其战果中有一项就是拆除全国大部分的寺院,包括招堤和兰若寺,其数量达到了恐怖的44600座之多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0)

公元955年,距上次灭佛行动刚刚100年时间,后周世宗柴荣又一次发动了灭佛行动,佛教寺院的规模又一次达到顶点,这一次拆除的寺院依然高达33000座。

要知道,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宗教白皮书里,中国目前佛教寺院依然高达33500座,而伊斯兰清真寺35000座。道教的宫观数量仅仅9000座左右。

寺庙的建造就是佛教兴旺发达的重要表现之一。

04、中国目前宗教信仰数据:2亿和14%

第一个数据是2亿。

2010年,随着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铺开,中国社科院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其目的想要摸清有关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数据。

这项调查在2012年完成并对外发布了调查报告。数据显示90%的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至于这不到10%有宗教信仰的人里,而信仰佛教的人数占到了这部分人中大约70%的比例。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1)

2018年,中国国务院对外发表了《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在这份官方文件里,一个重要的数据,那就是中国目前拥有宗教信仰的公民大约2亿

第二个数据是14%。

但在白皮书里,有一个数据其实没有明确,那就是信仰道教和佛教的具体数据。因为白皮书列举另外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信仰人数只有6400万。那另外的1.4亿人不就是信仰道教和佛教的人数嘛!

这个数据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4%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接近85%的人口没有宗教信仰。

05、五胡乱华时期佛教传播迅速的根由

首先就是西域的匈奴等民族更早接触到佛教。

因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首先就是从当时的天竺经过葱岭,然后经过西域,穿过河西走廊,之后传入到中原地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2)

按照现代的地理理解,那就是从印度经过巴基斯然、阿富汗进入中国的新疆,然后走甘肃的河西走廊到陕西地区,之后传到全国各地。

也就是说佛教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可能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就已经在西域大规模传播。直到汉朝把西域纳入到帝国版图之后,佛教才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其次是北方人数众多。

你别看五胡乱华,北方战乱不止,大家一群人杀的乌眼青,历代后世王朝都把这段历史称为屈辱史。但是根据历史记载,那时候中国的大部分人口还是分布在北方。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3)

根唐代史学理论《通典》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北方的人口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200万人。要知道当时南方(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区域)在公元464年,人口数也仅仅460万。

这是佛教得以传播的重要基础之一。凡事都要有人参与,没有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宗教的传播也是如此。

然后是佛教人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且不管这僧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从东汉到西晋,我们在历史文献上看不到僧人能参与或者影响政治。但是到了五胡建立的“十六国”政权时,就经常看到。

比如石勒时期的天竺人浮图澄,前秦苻坚时期的卫道安。特别是北魏时期的法果,作为北魏太祖的谋臣,更是被封为公侯。而且他的儿子法猛子还继承了他的爵位,这样的待遇在汉晋时期可是见不到。

道教人员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你看北魏太武帝灭佛时,其谋臣是崔浩和道士寇谦之。但是寇谦之就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和爵位。

佛教的教义让人们在乱世更容易找到心里慰藉和归宿。

佛教因为五胡乱华的“历史机遇”,在中国大地得以广泛传播。其中佛教的寺院遍布中国大地,寺院的僧侣人数多达几十万,在官方的支持下,佛教在天下拥有大批的田产。

06、道教和佛教的恩怨

中国的土地上,两大宗教之间的恩仇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一面重要的镜子。

本以为道士可以通过神仙理论一直忽悠帝王,加上自己又能治病救人,这两大法宝让自己在华夏大地任意驰骋,想不到却因为佛教的传入中国,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佛教从进入中国开始,双方就不是和平相处,双方一直争论不休。因此在佛教传入中国不到5年,也就是在公元71年,道佛双方在白马寺进行了双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论战。

这一次巅峰对决道士一方虽然人数众多,但最后道士完败,两人当场吐血而亡,其余道士和围观群众(公众女眷)集体皈依佛门。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4)

之后道教会向帝王提出毁灭佛教的建议,并得到实行。也就是历史上四次灭佛事件背后,其实都有道教的参与。

比如魏太武帝第一次灭佛时,就是在道士寇谦之和喜欢道教的司徒崔浩的鼓动下,掀起第一次大规模针对佛教的行动。还有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行动,就是在嵩山道士刘玄靖、罗浮山道士邓元以及道士赵归真的提议下发起的行动。

宋朝时期,官方虽然更倾向于道教,但是对佛教的态度特别宽容。到了元朝的时候,佛教又建议元廷诛灭道教,甚至想毁掉道教的典籍《道藏》

自此之后,这两个宗教在华夏大地一直争论不休,他们的恩怨情仇一直延续到今天。

佛教发展时间轴(佛教能兴旺发达的原因之一)(15)

比如在2015年一部《道士下山》的电影,因为其内容对道士的异议,导致当时道佛两家的重要人士都站出来,为自己的宗教发声,差点引发新一轮的大论战。

07、双方争斗的结局

其实在道教和佛教的交锋中,道教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甚至是两败俱伤。

明明是道教人士鼓动王权的灭佛行动,而在这期间道教也跟着遭殃。比如北周武帝灭佛行动中,道教也被列入到摧毁的名单中。他甚至修建通道观,让道士和僧侣住在一起。

道教人士的结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北魏太武帝和唐武宗灭佛背后的理论指导人,道教的人士下场很惨。

比如崔浩被“具五刑”处死,其清河崔氏全族以及与其有姻亲关系母族范阳卢氏、妻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一起,皆受其连累被族诛。

唐武宗时期的以刘玄靖、赵归真为首的十二道士最后也被全部用廷杖打死。

虽然道教的个人偶尔会得到当时的帝王和将相的青睐,从而身居高位甚至搅动当时的风云,比如鼓动帝王发动全国的灭佛行动。但事与愿违,他们虽然一时成功,但随着新的帝国继承人继位,他们的身家性命难保。而且他们想要彻底消灭佛教的想法也落空,反而佛教发展更加迅速。


总之,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在刚开始进入中国200的时间竟然默默不闻,但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到来佛教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流传。这件事情其实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就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要想发展重要的因素就是机遇。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就是这个意思。很庆幸的我们国家,正在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能生逢盛世,何其幸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