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

伏天将至,对于一些夏天动不动就一身汗的人来说,简直是度夏如年,空调、凉西瓜、冷饮都是现代人夏季解暑必备利器,然而在没有冰箱和空调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消暑度夏的?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2)

古人的夏天吃什么

要说古代人们夏天最爱吃什么,那必然也是“冰”了。

其实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朝,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3)

到了周朝,《诗经》与《左传》中都有冬天藏冰的记载,朝廷中有专门的官吏负责每年寒冬时凿取冰块存放在“冰室”或者“冰井”里,等到盛夏时节再取出。

还专门有负责掌管冰块的官员,被唤作“凌人”。

有冰,怎么能缺少冰箱呢?

春秋末期,一些冰镇饮品出现了。比如米酒、“柘浆”、“瑶浆”等等,瑶浆最有意思,人们先用各种鲜水果榨汁,再加工成糊状,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冷饮,颇有点现代冷饮的雏形。

这个能起到冰镇效果的容器就是--“青铜冰鉴”。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4)

战国冰鉴

“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可见其与现代的冰箱功能是一样的。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5)

延禧攻略冰鉴剧照

不过,那个时候毕竟配料比较少,古人用冰的方式相对单调,多半是用来冰镇果蔬或饮品。

时间来到唐朝,冷饮变得更加精致了,此时冰淇淋鼻祖“酥山”出现了。

首先,盘底先铺满一层冰,之后将“酥”(从北方游牧民族传来的一种乳制品,与今天的奶油、黄油相似)加热到近乎融化,中间可以加上蜂蜜、酒酿等。

然后滴淋在盘子一类的器皿上,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再将其放到冰窖里冷冻,最后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

“酥山限于大富之家和宫廷中才有可能制作,高规格的宴会上少不了酥山助兴,并且酥山的体积越是大,便显得这场筵席的档次越高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6)

现代模仿的酥山和古代的酥山

此外,唐朝时期人们发现硝石可以吸热,本来是为了生产火药才开采的硝石,却意外发现它在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热量,制冷效果足以让水结冰,冰块由此开始普及。

而唐朝商人还在冰中加糖用以揽徕生意,有甜味的冰,其实就是现在“老冰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冷饮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老百姓们也能享用的食物,作为热爱美食的中国人发挥手艺,陆续推出了各种饮品和冰品,人们吃冰时还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添加到冰里搅拌食用,相当于现在的“刨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类似冷饮店的招牌。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7)

清明上河图中的“饮子“就是现代的饮品店

到了元朝,蒙古族人民爱喝奶,于是便把牛奶放在冰块上保鲜,意想不到的是此牛奶味道反而更佳,当时被称为奶冰,然后又尝试加入蜜糖和果酱,结果制成了冰雪状的奶制品,类似与冰淇淋。元好问《续夷坚志》载:“冰水冬日结冰,小于芡实、圆结如珠……盛行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这一方法被马克波罗发现,带回了意大利,根据此配方进行改良,后来便有了闻名于世的哈根达斯,以及最近较火的钟薛高。

明清时期冷饮花样繁多,以"冰镇酸梅汤"最负盛名,清末,已经出现一种饮料,称为“荷兰水”,也就是汽水了。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8)

古人夏天穿什么?

对于古人夏天的穿着,不同朝代文化风俗不同,他们所穿着衣服的风格也大不相同。超薄衣服、纱衣、吊带裙、抹胸,这些衣服古代都有,并不是我们现代独有的产物。

就譬如说魏晋风流时期,当时他们都以飘逸为美,很多魏晋名士都穿着宽袍广袖,在竹林间,山野间谈笑,有的时候甚至敞着怀。

而且吊带裙也不是女性独有的,这一点古人就非常看得开,古人夏天穿的衣物也有类似吊带裙的服饰,比如下图中的大佬们。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9)

唐代花蕊夫人也在《宫词》中写过“薄罗衫子透肌肤”,周昉画的《簪花仕女图》就是最好的证明,仕女们同样都穿着纱衣和抹胸装,清凉又不失端庄。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0)

唐朝周昉画的《簪花仕女图》

当然了,这些衣服都是达官贵族才能享受的,平民是不可能有此待遇的。平民也有平民的避暑衣服,比如下面这种衣服。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1)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2)

古人夏天玩什么?

赏荷、泛舟、登高赏景等是古人常见的户外避暑休闲娱乐方式。

古时南方人最喜好水上纳凉,还常与赏荷结合起来,“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惯。正如宋代诗人苏轼《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3)

苏轼《夜泛西湖》片段

到了明代,“大暑赏荷”之风更盛,苏州人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作为荷花的生日,这一天泛舟赏荷最为壮观。清代苏州文士顾禄撰写的《清嘉录》中记载:“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

除了赏荷,走到大自然中也是古人的最佳避暑方式之一。

唐代诗人李白在《夏日山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难忍盛夏酷暑,来到山间避暑,躺在浓荫树下,摘下头巾,任凭凉风轻拂肌肤,自由自在。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4)

除了遮阴纳凉的物理避暑之法,古人还提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心理疗法。暑天里人极易激动上火,所以古人认为热天要“静下心来”,这被古人称为“精神养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消暑》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首诗描述的正是古人在避暑过程中达到的“心静身自凉”的惬意境界。

古人夏季衣服怎么穿(夏天怎么过古人吃)(15)

这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现代人很少能做到,恐怕早就躲进了空调房里了。

当然,古人消暑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很多,不仅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更蕴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独特匠心。其实咱们现代人的避暑方法,古代人早已经给你做好攻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