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

说起紫金山,在外地人的印象中可能就是中山陵景区,而在南京人的印象中还有灵谷寺的桂花和萤火虫、明孝陵的最美八百米、梅花山的粉红雪白、植物园的郁郁葱葱。

往事越千年,紫金山在南京一开始人类活动的时候就静静的矗立在那儿,期间,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来到过这里,很多建筑不断被建起又湮灭,很多景点不断兴盛又沉寂,很多传说曾经盛极一时又到无人知晓……紫金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31平方公里的山域中还有很多现在依然能够见到的人文古迹,它们就像颗颗珍珠一样散布紫金山的角角落落,如果你认真去找,就能通过它了解到一段不一样的紫金山的过往。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十个这样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

一、八功德水

佛经上说,西方极乐国土内有七宝池,这个七宝池是由七种宝物天然构造而成,而且池底铺满金沙。哪七宝呢?说法不一,《法华经》中说是“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无量寿经》中说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大阿弥陀经》说是“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恒水经》中说“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反正就是其中世间罕见的七种宝贝吧。

这个七宝池内充满八定水,八定水具有八种功德,所以也叫八功德水。

是哪八种功德呢?温凉、洁净、甘美、轻輮、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紫金山里也有一个八功德水,据说是源于西天阿耨池,据说也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功效。

这里面有两个神话传说。一说是梁天监年间,有一个西域的云游僧人,来到紫金山上的悟真寺修行,但是寺庙周围没有山泉,饮水困难。有一天僧人到深山中找水喝,半天也没有找到,正要回去的时候,来了一个拄拐杖的长眉毛白头发老头,对他说:“我,山龙也。知法师渴饮,特凿功德泉,解你之难。”,说完,把手中拐杖往地下就这么一跺,顷刻之间就出现一眼泉水,泉水碧清如洗,那叫一个好喝啊。据说这就是功德泉的来历。后来又有一个西域的僧人来喝了这个泉水之后,说西域有八大名泉,前不久有一个泉水突然干涸了,这个泉水和那个干涸的泉水喝着味道一模一样,难道把那个泉水搬过来了?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北魏太平真君元年,悟真庵的和尚法喜,也是因为周围没有泉水,天天虔诚礼佛,向佛求西天阿耨池八功德水,求了七天,遂得其泉。这个阿耨池怎么听都像七宝池。

据说八功德水刚开始在独龙阜志公塔附近,明初的时候迁蒋山寺、志公塔的时候,这个八功德水追随神僧宝志迁至了灵谷寺。被视为“圣水”、“灵泉”。这个八功德水可能比不了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的,但是应该也是一种优质的山泉水,古人有诗为赞:“初尝但得烦心解,再饮能令百虑空。软美轻清无限好,经中所说正相同。”六朝的时候,这个泉水还曾供皇宫使用,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也纷纷慕名前来,八功德水也就成了紫金山的名胜。

但是清朝的时候,太平军进南京的时候,在灵谷寺附近和清军激战,导致素负盛名的八功德水只剩下些许清泉,一壁井栏。

现在的八功德水为上世纪30年代修建谭延闿墓时重修,水池2米见方,周砌石栏,池中镶有龙头两只,一只出水,一只进水,泉水终年不竭。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2)

二、飞来剪

话说东吴赤乌年间,紫金山中忽来两只蛟龙,山中整日云遮雾罩,茫茫不见天日。蛟龙时常出山窜行,如遇村庄,房屋树木被飞沙走石打得稀烂,人畜死伤无数,周边百姓苦不堪言。东吴大帝孙权遍寻民间高人欲降服蛟龙,不少民间壮士也自发组织前往山中降蛟,均被恶蛟所伤,无功而返。一日,忽来一白发长眉老者,自称能够降服蛟龙。众人不信,皆劝老者。老者让众人远观,平地飞起,引出两只蛟龙。老者弱小身躯在两只蛟龙之间不停游走,蛟龙大怒,咆哮不止,紫金山上空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老者突然飞上高处,伸手向空中一招,但见自天外飞来一物。初时极小,愈近愈大,通体乌黑,呈剪刀状。两只蛟龙一见此物,登时大惊失色,挣扎欲走已迟,剪状巨物罩住此两恶蛟,两蛟相互纠缠,越来越小,最后化为一块磐石。剪状巨物也不断缩小镇于磐石之上。霎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灵谷寺景区志公殿前的飞来剪传说是为了镇蛟龙所铸,而盘龙石则是蛟龙被镇住所化。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据说飞来剪是朱元璋当年称吴王时所铸,因为飞来剪上原有天吴金三个字,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朱元璋为了称王,也要给自己搞出一些上天已经认可的神迹,就像陈胜吴广起义时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偷偷塞到鱼肚子里一样。但是这个也是据说。

这个飞来剪也叫双铁镇,是一块叉形铸铁,对角长1.6米,厚0.25米,重逾千斤。这玩意还有一个作用,明初的时候建灵谷寺,被用作提举重物的工具,把它作为杠杆的一段,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

但是南京不止一块飞来剪,据说有三块,还有两块分别在中华门的瓮城和朝天宫,也有说在南京博物院的。形状大小基本上一样。除了南京,湖南岳阳楼下也有三只一样的飞来剪。但是究竟这种大块铸铁最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铸造成这样的形状,又是怎么来到南京和湖南岳阳楼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3)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4)

三、六朝坛类建筑遗址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但是从六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到现在也有一千四百多年了,一千多年过去了,在南京还可以看到哪些六朝的遗迹呢?

能够直观看到比较多的就是一些墓碑石刻了,比如麒麟门外的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江宁区高桥门外的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栖霞区甘家巷东南的陈倩永宁陵石刻、仙鹤门外张库村的临川靖惠王萧宏墓、南京东北郊甘家巷的萧秀墓石刻、萧谵墓石刻、江宁区淳化镇的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另外,栖霞寺应该还有一些六朝遗迹,因为栖霞寺始建于南朝。白马公园迁移保护了一批散落在南京各地的六朝石刻,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而且东南大学内居然还有一棵六朝松,这可以唯一从六朝活到现在的生命啊。

紫金山呢?紫金山当然也有,而且级别很高。东吴孙权,东晋五帝,刘宋二帝均葬在紫金山。但是要说紫金山里面也有一个类比西安的唐代天坛、北京的天坛地坛的祭坛遗址,而且是六朝的,你信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紫金山周边的一些老人常说,原来在山上有一座“擂台”,古代的人都在上面比武。比武?难道是钟山论剑?后来政府工作人员根据这些老人的只言片语开始在山中进行寻找,擂台没找到,居然找到了一个据说是中国最古老、最大的皇家地坛。据专家推断,应该是六朝刘宋时期的,这个可比北京的地坛要早上1000多年。这个发现在2000年以最高票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说这么热闹,在哪里可以看到呢?从明孝陵景区紫霞湖往上,在一个山嘴处,你能看到一个“钟山建筑遗址”标牌。就在这里,就是这里。等等,为什么叫钟山建筑呢?不是六朝祭坛遗址吗?因为专家太多,大家意见不太一致,主流观点是六朝祭坛无疑,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祭坛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于是国务院就先给核定了一个钟山建筑遗址的名称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这么厉害,但是从现场形象上看就很寒酸了,不能和北京的地坛相比了。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滅失了,现场就剩下一些将将能辨认出建筑轮廓的地基和石头瓦块。但是立于此处,依然感觉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俯瞰山下景色,但见城市繁华,山林繁盛。可曾想象当年武帝刘裕率领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庄严祭拜的场景。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5)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6)

四、定林寺遗址

现在在紫金山一说寺庙,肯定就是灵谷寺。但是在六朝时期,紫金山曾经有一座寺庙名闻天下,高僧如云。这个寺庙就是定林寺。

根据考证,当时紫金山定林寺有两个,以位于山势高低不同而分别称上、下定林寺。定林寺之所以闻名天下,和僧祐、刘勰、王安石以及一颗舍利有关。

话说刘宋时期,有一个叫法献的僧人意外地在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一带得到了一颗佛牙舍利,也不知道高僧是怎么那么笃定的认为一定就是释迦摩尼佛的。然后秘密带回南京,也不敢和别人说,自己偷偷藏起来。直到快死的时候才将佛牙献出,藏于南京上定林寺的佛牙阁里,广受四方佛徒朝拜。根据《南齐书》记载,“甘露降上定林寺佛堂庭,中天如雨,遍地如雪,其气芳,其味甘,耀日舞风,至晡乃止。尔后频降钟山松树,四十余日乃止。”当时上定林寺可以说是高僧云集,根据《高僧传》载,昙摩蜜多、释僧远、释僧柔、释法通、释道崇、释超辩、释慧弥等名僧均在上定林寺。

僧祐于刘宋时期生于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很小的时候就有向佛之心,有一次随父母到建初寺建初寺拜佛,完了就不肯归家。等到十四岁的时候家里要给他完婚,他直接逃婚到定林寺出家了,师从法达、法颖,据说都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大和尚。等到梁武帝时,僧祐也成为了律学大师,颇为齐梁诸帝尊崇。著有《释迦谱》、《出三藏记集》和《弘明集》等。

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当然更有名,他曾经跟随僧祐住在定林寺,协助僧祐整理佛经,历十余年之久。刘勰很厉害,他说自己在六七岁的就梦见彩云像锦绣一样,自己能顺着爬上去采摘。而立之年后,又经常梦到手里拿着礼器,跟在孔子后面走。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撰写《文心雕龙》,四五年就写好了。但是当时刘勰还是一个不知名的人,书写好了也没有人看。不过刘勰自己却很有信心,想办法见到当时文坛地位很高的沈约,沈约看后,认为“深得文理”,并放在书案前经常翻阅。从此,刘勰及其书才逐渐为人所知。后来刘勰也当了官,再后来,奉皇命与慧震共同在定林寺整理佛经,等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就申请退休出家。公元520年,五十五岁的刘勰在定林寺出家,然而不到一年就死了,终年五十六岁左右。但是在他死后,《文心雕龙》大放异彩,现在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后来王安石在定林寺读书,辟书斋名昭文斋,据说是找米芾写的斋名。但那个时候定林寺已经没落了,叫定林庵更合适。北宋词人贺铸曾写过一首《重游锺山定林寺》:“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遥疑挂树猿。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可见当时定林寺的惨状。

到了宋代以后,上定林寺渐渐淹灭,再加上后世的不断破坏。以至近代以来,许多有志者曾苦苦追寻该寺遗址而不得。到了1173年,善鉴和尚将上定林寺匾额请至方山,在方山重建了定林寺。不过现在方山的定林寺是2003年复建的,原来的建筑仅余一斜塔。

其后,定林寺几度兴废,一度无迹可考,直到2004年12月初,紫霞湖上方发现一处南朝寺庙遗址。2005年3月1日,遗址中出土的近千件文物经过修复后在定林山庄刘勰纪念馆首次公开展出。负责考古工作的南大教授贺云翱正式宣布,此处寺庙遗址为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当年写出《文心雕龙》的所在地——上定林寺。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7)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8)

五、紫霞洞

说起紫霞,你会不会先想起《大话西游》里朱茵演的紫霞仙子。不过我们讲的是紫霞洞不是紫霞仙子,而是紫霞真人。

话说紫霞真人当时还不叫紫霞真人,叫周颠。这个周颠是个什么人呢?据说是周敦颐后裔,就是那个写《爱莲说》的周敦颐。周颠十四岁得了发疯的怪病,在南昌集市上讨饭,嘴里说着乱七八糟的话,大家就都叫他周颠了。后来陈友谅起兵占据南昌,周颠避开陈友谅的部队。等朱元璋攻下南昌以后,就黏上了朱元璋,朱元璋很烦这个疯疯癫癫的周颠,但是整了他几次发现他不是一个常人,而且有时候说话很灵验,朱元璋要去攻打陈友谅部队,问周颠:“这次出兵会顺利吗?”周颠占卜以后回答:“顺利。”朱元璋说:“陈友谅已经自立为皇帝,攻打他一定很有难度吧?”周颠抬头看了一会天,严肃的说:“上天没给他安排皇帝这个座位。”后来周颠突然离开,据说是到了庐山。陈友谅被剿灭后,朱元璋专门派人到庐山去找周颠,始终没有找到,大家都怀疑周颠已经成仙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写了一篇《周颠仙传》,记录下关于周颠的故事。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封周颠为“紫霞真人”,他所隐修的朱湖洞改称紫霞洞。

要单说紫霞洞这个名字那也很厉害,白娘子当年为救许仙盗采灵药,去的就是昆仑山紫霞洞。所以不是什么山洞都能叫紫霞洞的。紫金山的紫霞洞可是有正规编制的,人家是道家三十六洞天赫然在列的第三十一洞天,不过当时叫朱湖洞,或者钟山洞。什么是洞天?往小了说,那是一个道家修仙的地方,往大了说,那就是一个小宇宙啊。所以,因为有这个洞天,连带着钟山也有名了。

现在的紫霞洞在紫霞湖东北,已不复往日盛景,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紫霞洞附近的石壁上,有很多古人题字石刻,可见当时紫霞洞乃是钟山的游览胜地。

六、名僧塔林

“南京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被称为佛教之都,南朝时期寺院众多,香火鼎盛。紫金山有开善寺、白云寺、定林寺等等,但是时至今日,也仅剩下灵谷寺一寺而已。不过还有一种叫名僧塔林的遗迹可以看到。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个叫端如方公的大和尚在紫金山的第二峰的小茅峰建了一个万福寺,在当时,寺庙还是一定的规模的,有自己的山门,建筑有三茅殿、观音殿等。比较奇特的是还专门有一个吴帝殿,专门供奉的是东吴大帝孙权。据说端如方公老和尚乃世外高僧,生活简朴,潛心修行,并且乐善好施,常常是做好事不留名,成为弟子们的楷模,他又不让弟子们传扬他的事迹,以至于外界对于他和该寺情况知之者甚少,史料上也鲜为记载。但他和继承他的弟子们一代一代传承这个美德,因此倍受后世门人弟子们的崇敬。万福寺藏匿于山峰之上,又在民国时期遭到毁坏,因此知之者甚少。寺院旁边建有名僧塔林,安葬着逝去的高僧,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的炮火将该寺摧毁。1993年7月。中山陵园将散落的石塔收集、整修、复原,重新竖好四座石塔,分别是万福寺始祖端如方公、十三世宝霞熙公、十四世海谷基公、十五世之然介老和尚的灵塔(梵语称塔婆),供游人观瞻。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9)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0)

七、刘基洞

刘基就是刘伯温,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说法,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说法。刘基50岁时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朱元璋的军师,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朱氏大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元璋将他比作汉代谋臣张良、尊称他“老先生”而不呼其名。据民间传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以为大臣们庆功为理由,修建了一座庆功楼。并在楼下埋好了足量的火药,远处还准备了大炮,然后把所有开国功臣都请来吃饭,刘基感觉事情异常,便处处留神,他知道只要跟着朱元璋,大概率不会有问题。于是在朱元璋托辞离去的时候,刘基赶快跟上“恭送皇上”。朱元璋走一步他走一步,朱元璋一回头他就四个字“恭送皇上”,最后得以幸免。也有传说他提前躲入了紫金山上的一个洞中才得以幸免,这个洞就是刘基洞。

刘基洞位于紫金山主峰北麓岩壁间,洞口石壁上三字,系当代书法家黄鸿仪隶书。洞之西侧是刘基与童子对弈图石雕,洞之下方有刘基庙,塑刘基石雕坐像,供游人观赏或供奉。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1)

八、太子岩

中国叫太子岩的地方太多,但凡是个知名的太子坐过的一块石头都有可能被称为太子岩。紫金山上的这个太子岩则是一个叫萧统的太子读书的地方。

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建国之后,将儿子萧统立为太子。这位萧统太子自幼聪慧,很小就能背诵典籍,文章写的也特别好。而且生得十分英俊,举止潇洒,行为庄重。最大的爱好就是招贤纳士,周围聚集了当时一大批的文人雅士。萧统就利用这些人整理编撰了《文选》,这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后来萧统死后谥号“昭明”,这部《文选》也就统称为《昭明文选》。

萧统还是一个孝子,他的母亲病卧在床,他就不解衣带,日夜服侍。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最后还是他父亲几次下旨逼他进食,才肯吃些水果、蔬食。萧统还非常能够体恤老百姓的艰辛,有一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

但是这么出众的一位太子,却没能够活到继承大业。传说萧统的母亲去世后,有位道士对他说,他的母亲的墓地方位不利于长子也就是他,只有在她的墓地埋下一只腊鹅,才能够化解不利,萧统居然相信了道士的话,依此施为。这件事被他爹梁武帝知道后勃然大怒,怒斥一国太子居然信奉巫蛊之术,成何体统。于是逐渐疏远萧统,萧统思来想去,认为自己遭到这个祸事都是过于沉迷书籍所致,于是将自己所收藏之书一共14万卷尽皆焚毁。不久之后,在他30岁那年,据说他在乘船想要摘取芙蓉的时候不小心落水,伤到了大腿,无法治愈,不久就去世了。

太子岩在紫金山主峰,也叫昭明书台,原来在书台的前面还有一个七佛庵,据说是昭明太子讲经的地方。

九、一人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是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作品。冯延巳不光词写的好,也很会当官,最高当过南唐的宰相。话说有一天,已任宰相的冯延巳忽然兴致勃发,想要到附近的山中游玩一番,宰相出行,那还了得,前呼后拥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奔往紫金山了。那时候紫金山里面有什么啊,有寺庙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紫金山中也是寺庙众多,所以一路行来,又有不少僧众跟随。一大帮人走走停停,就来到了紫金山北高峰的法云寺。这法云寺建于山巅,放眼四望,一览无余。法云寺一侧还有一奇观,冯延巳被僧人引着前往,只见前行山路崎岖,逐渐越来越狭,最后仅容一人通行。一行人依次穿过,就见前方峭壁悬崖处,有一汪水,清澈剔透,微微波动。僧人介绍说,这是一人泉。冯延巳问道,一人泉?如果大家都想喝怎么办呢?因为泉水望去,形状就像人的耳朵窝一样,可能一勺子就舀光了。僧人就说,都能喝到的。因为这个泉水看上去虽然小,但是挹之不绝啊!

这个就是关于紫金山一人泉的一个小故事。说到泉,我们想到的可能都是那种咕突突一直冒水的,比如趵突泉,那都是一大池子水。但是一人泉不比这个,就比谁更小,全国独此一家,这么小依然被称为泉,所以被称为奇观也不为过啊。

该泉水隐于峭壁悬崖处,道路仅容一人通行,所以叫一人泉。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描述“仅容一勺,挹之不绝”,故别称“一勺泉”。不要小看这个一人泉,慕名前来的名人那可是海了去了,刚才说过的冯延巳,你想他都来了,其他人像李燝、李煜能不来吗,还有王安石、苏轼、秦观、宋濂等等吧。

现在让你喝这个泉水估计你也不会喝了,我们来学习一下释觉范的《饮泉诗》:“白云峰顶泉,绀碧生微澜、孤坐巉绝处,掉头不肯还。天风吹咲语,响落千岩间。归来数清净,但见毛发寒。”看看人家饮泉水的感受如何。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2)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3)

十、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头陀岭后,一人泉西。关于黑龙潭史料甚少,官方也只是介绍说是“史载潭内曾有黑龙现身,又系背阳之处,由是得名。潭深不过数尺,潭水清冽,色泽浅碧。岩石上镌刻黑龙潭三字,笔力刚劲挺秀,颇具魏晋遗风。”至于什么史载的,这黑龙潭三个字又是谁写的,什么时候题写的,均无从得知。

但是紫金山黑龙潭其实成名已久。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蒋侯神歌》中写到“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此中的“蛟潭”便是指黑龙潭,《温飞卿诗词笺注》中注解到:“钟山北一峰最高,其颠有泉,泉西为黑龙潭,相传曾有龙见”。

明代大学士宋濂写过一篇《游钟山记》,里面也提到了黑龙潭,“循泉(一人泉)西过黑龙潭,潭大如盎,有龙当可屠。侧有龙鬼庙,颇陋。”可知当时边上还有一个庙宇,已经很破败了。南唐的时候这边曾有一个法云寺,不知道和这个龙鬼庙有什么关系。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4)

紫金山密林深处的神秘遗址(这10处人文古迹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紫金山)(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