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老将行》用来形容绰号“猛张飞”的刘昌毅是再合适不过了。

纵观刘昌毅将军的军旅生涯,从十六岁参军的浴血奋战,到年过六旬身受重伤仍不下战场的身先士卒,这把共和国之剑,从初露锋芒直至光芒万丈;甚至,在淮海战役胜利后的庆功宴上,都敢当众怒掀邓小平的酒桌。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1)

时间也许会夺走他的青春年华,却不能磨平他作为一支利箭的棱角,让我们走近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去解读一个令日寇和反动派都闻风丧胆的名字——刘昌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昌毅,本名刘昌义,湖北红安马鞍石村人。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共有九个,全家以耕田为生,刘昌毅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因其庞大的家庭人口导致经济上入不敷出,不得已而辍学。

之后,他转身从事裁缝行业,靠着自己的手艺,艰难的养活背后的亲人。困苦的生活没有将他打倒在地,反而磨炼了刘昌毅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强大意志。

1929年,十六岁的刘昌毅带领着同乡十几名贫穷弟兄,决定报名参军,而要加入的队伍,就是掀起燎原之火、推翻旧中国的军事力量——中国工农红军!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2)

刘昌毅带领的十几位兄弟中,其中有一个是癞痢,另外一个是麻子,招兵处以他们外貌丑陋为由,不予招募。

此时,刘昌毅大声反问道:“难道癞痢和麻子就不能参加革命了吗?”此言一出,犹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令人振聋发聩、拍手称快。

招兵处的人被问的哑口无语,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将他们编入军伍。

土地革命时期,刘昌毅随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为创建川陕苏区而斗争,之后更是献身于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九死一生又身经百战的他,凭借着无数次在战斗中作战勇猛、果敢顽强的表现,很快就被升为排长。

在万源保卫战中,刘昌毅升任连长,率部冲锋陷阵、英勇作战,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进行殊死厮杀!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3)

几天后,刘昌毅气绝,全连战士无不嚎啕大哭,将刘昌毅放入棺木之中,就在这时,警卫员发现刘昌毅的手指还在微微颤动,激动地喊道:“连长还活着!

随后,众战士合力将刘昌毅从棺木中抬出,几日后,他竟然康复生还,而刘昌毅起死回生的传说也在敌军营中传开,一时给不少国民党反动派的士兵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1931年,刘昌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刘昌毅从连指导员升任为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务部政务科长、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团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刘昌毅之名,渐渐崭露头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日寇终不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4)

9月22日,国共第二次联手合作抵抗日军,至此,长达八年的艰辛抗战由此拉开序幕。

1944年初,此时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太平洋战争上的失利让他们意识到如果再不解决掉中国,日本将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后万劫不复。

为了扭转败局,日本帝国主义在河南一带集结了大量的日本精锐军队,向河南省西部发起疯狂进攻,击溃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汤伯恩率领的第31集团军,40万大军全面溃败。

豫西数百万的人民群众一时间陷入了日本恐怖的殖民统治之中,但危难之际,数百万豫西人民岂能坐以待毙,任日寇欺辱?他们自发地起身反抗,并派人千里迢迢赶赴八路军的根据地,请求八路军消灭在豫西盘踞的日军势力。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太行山根据地129师师部电令全师,先后向豫西地区派出数支能征善战的八路军精锐部队,消灭入侵河南的日本侵略军。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5)

其中一支部队,就是刘昌毅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南下抗日救国军第六支队,也是日后闻名天下、令日寇胆寒的“南下六支队”。

正是此番南下作战,刘昌毅尽显其军事才能,大放异彩。

此时此刻的日军,殊不知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然酝酿!

为了加强南下六支队的战斗力,司令员刘昌毅从太行军区1、2、4、5分区的野战部队里各抽调一支精锐的主力连队编入南下六支队中,就连抗日军政大学里的干部学员也被抽调加入支队,组成了数量不到千人,却文武双全、战斗素质极高的四支连队,集政治与武装力量为一体。

南下六支队设立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主要职能部门;直辖分队下设有特务连、机炮连和两个野战团;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极高的机动性与战斗力,为歼灭日本侵略军和肃清日军在豫西的各方面力量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6)

1945年2月28日,刘昌毅代表全支队指战员发表战前动员讲话并进行表态。利用五天时间,进行部队补给和政治思想准备工作后,刘昌毅率领南下六支队于3月3日离开太行山根据地。

由于前线战事复杂,日军动向不明,贸然向河南地区挺进,风险太大,经过刘昌毅和参谋长胡鹏飞共同谋划下,南下六支队沿着太行山陡峭的崇山峻岭向豫西地区行军,途中辗转山西各地,进入了日军占领下的白晋铁路地区。

恰逢天降大雨,部队不得不徒步渡过沁水河,次日才到达阳城地区。

这里的情况远比刘昌毅想象的更复杂,国民党军队被击溃后,残部与地方地主势力联合,组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地方武装集团。

这些武装集团名义上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实际上专门干些欺压百姓、迫害爱国人士的勾当,甚至与日本侵略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共同镇压当地群众。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7)

刘昌毅来到此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南下六支队中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软硬皆施,不仅消灭了地方武装集团、将腐坏人民的根系连根拔起,而且吸纳了这些武装集团中尚有抗日爱国之情的人员。

此举,不仅根除了地方上的毒瘤,还壮大了自身的队伍,刘昌毅部队自来到河北地区以来,受到了人民群众饱含热泪的拥护和支持。

此后,刘昌毅部队与豫西地区日军展开了大大小小数千场的战斗,拔掉日军据点数十座,敌我力量渐趋平衡,令日军深恶痛绝。

6月21日,日军精锐甲种师团第110师团139联队和大批伪军气势汹汹的向汝阳来犯,企图一举歼灭南下六支队。

刘昌毅指挥部队与日伪军展开了长达一天的白刃战,仅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击杀了40名日军,打伤数百人,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8)

7月13日,刘昌毅司令员乘胜追击,率军进攻神后镇,歼灭襄县的日伪军,恢复了当地政权;而后,他又命令七连,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使日军首尾不能相顾,腹背受敌,重创了日本侵略军。

自从南下六支队离开太行山到河南抗战以来,浴血奋战一年,刘昌毅将原本不过千人的杂编队伍壮大为几千人的正师级编制单位,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骁勇善战的主力团,南下六支队抗战以来,牵制日军兵力十余万,歼灭日伪军八千余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要求其牵制敌人的任务,在这其中,刘昌毅的运筹帷幄功不可没!

丈夫豪迈立天地,怒发冲冠震云霄

解放战争前夕,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党中央决定将刘昌毅部队撤出豫西,大军南下到其他军区,而刘昌毅被编入中原地区第一纵队任副司令员。

内战再次爆发后,刘昌毅成为了中原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打击的主要目标,而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遥遥领先,按理来说,刘昌毅应该避其锋芒,避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抗,然而,众人都太低估了刘昌毅,他是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冲,刘昌毅率领的部队就像一只铁拳头,不管是谁被这拳头打中,都会非死即伤。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9)

就这样,刘昌毅以少量兵力打游击,由于其战斗作风过硬,使得国民党军队一度出现了是与自己同等兵力的精锐共军部队作战的错觉,刘昌毅此举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重兵,为大部队实施合纵围剿提供了宝贵的时机。

淮海战役胜利后,刘昌毅战功卓著,邓小平为了给他庆功,大摆酒宴。

一番推杯换盏之后,邓小平拿着酒杯向刘昌毅敬酒,面带微笑地夸赞道:“仗,打得不错!”,转身又笑道:“就是在部队的时候,猪肉多吃了五百斤!”随后,就惹得饭桌上的众人哄堂大笑!

没能明白邓小平调侃之意的刘昌毅勃然大怒,一气之下竟当场掀翻了邓小平面前的酒桌,扬长而去,刘昌毅激进的举动令在场的人震惊不已,以至于后来总有人传闻邓小平和刘昌毅两人关系不和。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10)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刘昌毅的此番举动,并没有令邓小平生气,这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反而让他更加器重刘昌毅,不仅屡次提拔擢升,甚至还让刘昌毅涉猎政治领域、手握大权。

我自横刀向天啸,去留肝胆两昆仑

建国后,刘昌毅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虽然战事既定,然而边境地区仍然不稳,邻国骚扰时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越南实行地区霸权政策,为扩张势力,屡次侵扰我国南疆一带。

1979年,65岁的刘昌毅临危受命,率领部队前往南疆,抵抗越南侵略者。

起初战事开端,我炮兵阵地万炮齐射敌军阵地,场面颇为壮观,众将士无不欢呼沸腾,然而,只有刘昌毅看出了其中的倪端——敌人所处阵地在山林之中,山深洞多,就算万炮倾泻,也不能对敌人造成致命打击。

于是,他下令停止炮击,刘昌毅的此举不仅避免了炮弹的严重浪费,也避免了误伤深入敌后的友军。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11)

在一次战斗中,刘昌毅听到枪声响起,迅速掏出腰间配枪,冲上前线与敌人交锋,敌阵地一阵机枪扫射下来,刘昌毅将军身中五弹,甚至有一发子弹穿透了他的腮帮。

在南疆反击战中,刘昌毅将军先后负伤13次,却拒绝回到后方疗伤养病,反而留在前线继续指挥战斗!老将虽迟暮,挽弦拉弓有何难?就算两鬓斑白,刘昌毅将军仍然不下当年之勇!也正是因为有刘昌毅这样的将军在,才不至于使家国沦丧,南疆保卫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刘昌毅将军身经千战,戎马一生,荣获无数勋章,勇猛无敌,全身上下布满伤痕,在军中就有了“活张飞”之称。

棺材里出生 进棺材后又生还(12)

他的一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南疆反击战,贯穿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极富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名铁血将军,更是一名无畏的共产党战士!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首谱写了无数中华儿女血与泪的战歌,那么刘昌毅一定是这首战歌中一道铿锵有力的音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