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1)

图为搅拌荞麦糊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2)

图为豆粑起锅

11月14日,在都昌县春桥乡朝阳火烧湾村,一位84岁的老奶奶正在煎“豆粑”,动作娴熟,风采依旧。每年的暖冬时节,都昌各地村民都会延续煎“豆粑”习俗,家家户户“豆粑”飘香。如今,“豆粑”既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还会让在外游子充满着思乡之情。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3)

图为荞麦糊下锅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4)

图为豆粑出锅

“豆粑”在都昌也称作“豆折”、“ 豆条”等,各地的做法不一样,主要由大米和荞麦混合加工精制而成。大米是煎“豆粑”的主原料之一,来自村民自家种植的晚稻米;荞麦是煎“豆粑”必不可少的主原料,之前,村民都会为煎“豆粑”自己种些荞麦,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是在市场购买,传统制作方式仍未改变。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5)

图为刚煎好的豆粑冷却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6)

图为切细之后的豆粑晒干

煎“豆粑”的柴火很关键,在晴好天气,村民便到附近树林收集一些松树上掉下来的丝毛作为柴火燃料。大米和荞麦提前一天准备,绝大多数传统石磨现改为了机械机荞麦糊。由于农村剩下中老年居多,村民们互相帮助,等荞麦糊弄好之后,便邀上相关主煎、柴火、卷制、晾晒等人员煎“豆粑”。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7)

图为刚煎好的豆粑炒着吃

贵州农家豆豉干(九江都昌又是一年)(8)

图为晒干之后的豆粑

在全部煎完后,等“豆粑”完全冷却下来,村民便会将“豆粑”一张张切细。等到第二天天晴的时候,村民们再把切好的“豆粑”放在太阳底下晒上2至3天,晒干后的“豆粑”村民收藏起来。一旦来了亲朋好友,干“豆粑”便是赠送亲友和待客用菜,这一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游雄 文/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