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的眼神(童真的眼睛)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学生 戴呈哲(20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童真的眼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童真的眼神(童真的眼睛)

童真的眼神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学生 戴呈哲(20岁)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七月的桂林是一张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雨疏风骤。急促的雨点浇熄了炙烤的火炉,却浇不灭我们桂台青年志愿服务的热情,颇有汪国真笔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人生况味。

金山村在我心里好似桃花源:碧水之江,群山绵延,绿树成林,鸟鸣嘤嘤,黄发垂髫,陶陶然于天地之间。在这清奇山水自然的滋养下,金山村的孩子们生得亦如晴空一般纯粹,如飞鸟一般自由。我忘不了那一双双深邃的眼睛,她们始终都闪烁着清澈童真的光芒。我从未见过这么清澈的眼睛。还记得,昔日在桂林见到一对父子,儿子和父亲长得极相像,但却只见儿子的眼睛闪着光芒,而父亲的眼睛却充满了酸涩。或许是时间,磨掉了纯真的颜色。

在所有的眼睛中,有一双眼睛于我而言最为特别。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个叫刘正森的孩子。

支教第一天上午,我们刚分好小队,下午便有几个孩子冒着滂沱大雨候在校门口。撑着伞,我看见一个绿色的身影写满了迫切,那便是正森。他穿着绿色的衣服,仰起小脸问我:“橙子姐姐,你用过自动铅笔吗?什么是自动铅笔呢?”

听见这句话,我的下巴差点掉下来:这是什么年代了,他竟然没有见过自动铅笔。即便是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我却只是笑着回答:“我有啊!如果你表现得好,那我就把我的那支自动铅笔送你啦!”他重重地点点头,伸出一根小手指。我也伸出小指,勾住了他的手。

正森是我们“牛仔队”的队员。不知是我们的约定起了作用还是怎样,他上课特别认真。自第一天后,几乎每天都会找我——在校门口唤我,爬到树上喊我,在路上见到我还撒娇一般请求我抱抱他。当然,我总会欣然接受他这类请求,后来,因为他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有时还会打扰其他孩子,便有些严厉了。就在这个转折点,通过家访,我了解了他的家庭,对这个孩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襁褓之时,正森的母亲抛下了嗷嗷待哺的正森和丈夫离家出走了。小正森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缺乏母爱的家庭中。正森的家在学校的对面,我清楚地记得,一个下午,站在教室门口,我看见一个男人孤寂地坐在家门口喂鸡。每次放学,我问正森是自己回家还是有家长来接,他总是说:“我自己回家。”我又问:“家里有人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我爸爸做事去了。”每次遇见他,总能看见他的手里拿着小卖部的零食,问他吃饭了吗?回答总是否定的。每天我看见的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中总是有正森,除了最后一天分别,他无一例外,日日穿着那件不断蒙尘的绿色衬衫……因为一直很关注他,了解了他的家庭,回想自己曾经关注的一小部分,才更感觉心酸。有一句话在那几天内以极高的频率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看着一种不幸,才知道世界的各个角落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们,便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爱去缝补一些所谓心灵的创伤。

最后一天道别时,正森跑来找我。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条纹衬衫,和往常一样,笑着向我跑来。我忍住眼泪,看着他亮亮的眼睛,突然想起我们的约定,便把我的自动铅笔送给他。孩子的世界好像不存在“分别”二字,看着他蹦跳着离开的身影,突然感到是找到了一种不会悲伤的离别方式。

还记得大道坦荡,天色正好,风雨正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