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

一些前言:出于多方面考虑(主要是因为我喜欢的人演的是悬疑剧,怕伤了他的剧),本来是不打算再写任何一丁点有关剧情解读的分析了,写错了,是误导大家,写对了,是剧透。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好的。而且的确自开播以来,也一直都没有涉及过一分一毫这方面,只做过一些无关紧要的科普。忍的很彻底。但上周日,我珍爱的角色和演员被人胡乱解读攻击,忽然意识到,若无动于衷,谨从“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便是把战场拱手让人。到底,还是二郎对了。

解读剧情,对错都无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个氛围和过程对剧的热度和角色热度的推动性。以及本文最后会引发一个小小的讨论,作为全剧唯一智力五颗星,心性坚定如木石,才华多样,有谋略心,有技术流的人,百里弘毅,是否可能作为最堪大用的破局者。

因为时间关系,写得粗浅。见谅。

既然要破局,那就要先知道这个局现在的面貌。

这个故事的走向可能有三:

1主谋为一人(武,李家里的一人),目的:灭掉皇族所有人以及用神都陪葬。

2主谋为多人(武,李联合),目的:灭掉圣人

3主谋为圣人,目的:用一个春秋道,搅浑本来暗流涌动的江面,看看谁人更适合来继承这个皇位。

推理结果并不重要,也不要当真,毕竟作为原创剧,谁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重要的是在推理过程里展示出来的一些人物确定的以及可能的利害关系和动机。

以上三个方面,我先按照能为人接受的程度,从高到低说,重点分析1,后面两个简短带过,因为人物关系,矛盾关系,会在1里详细阐明。但从可能性来讲,不到最后一集,这三个对我来讲都是差不多的。

一,主谋为一人(武,李家里的一人)

先由五年前的一场桐阳王被刺案来分析下目前皇权争夺的几大势力方:

五年前,大庆元年(对应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圣人把远在房州(河北),已被流放十四载的桐阳王李顿(庐陵王李显)以其生病需要医治为由,秘密召回洛阳。马车走了一个月,到洛阳城外的时间刚好是大庆元年四月目的,是为了把太子之位封于他

可是桐阳王车马行至洛阳城外,却遭到了刺杀。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

行刺者锁定几方。此时朝中最坐不住的是两股势力。对应剧里的话,便是

1)东川王李译忱那一脉,即相王李旦一脉。不要认为为同母同胞,便无动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骨肉亲情,如同草芥砂石一般不值钱。弑兄杀亲,再正常不过。

2)武家。剧里:武三俞(剧里改名武慎行,为晋王,历史里是梁王武三思。下面暂且不改这个人的名字了。),武攸决(无历史对照人物)。以及没有在剧里出现,但是当时最主要的势力方和夺嫡武氏,武承嗣

为了这个太子之位,以上两家曾经争了个血雨腥风,头破血流许多年,却不曾想鹬蚌相争,反倒让远离政治中心,远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桐阳王李顿)渔翁得利了。那哪里坐得住啊。李显被册封太子以后,武家武承嗣甚至于当年(圣历元年698年9月)活活给气死了。

戏剧以历史为部分原型,但戏剧是戏剧,作为悬疑剧,不是历史剧,要以做剧的眼光分析。所以以主角程度来看,这个凶案还是要锁定东川王李译忱和武攸决二人。但是东川王按照历史(李隆基)的话,他那时十分年幼。只有15岁,所以我反而首先排除了他。除非行刺者,为他的父亲李旦(剧里是晋王),但李旦天生懦弱,主要是,他不是主角。所以暂时排除他。武三俞排除理由同李旦,非主角。

所以,那最大可能的是武攸决。而武攸决同样奇怪。他的奇怪点在于,作为武则天堂侄(虽为虚构人物,但由他的“”字可推算为武氏支系),而非武三俞(武三思)那样的亲侄子,即便未来太子桐阳王死了,继承权无论如何轮不到他。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2)

所以如果仅仅是行刺桐阳王,那反而基本上也可以排除武攸决。然而,这次行刺,还有一个真正更为重要的目的,便是霸占不良井,行更大图谋之事。霸占不良井的理由,剧里小百里也猜到了,因为不良井为神都第一隐秘之地,连联昉都监察不到的地方。但是霸占不良井,或许也是主谋大boss其中一步用作“死棋”的棋子而已。这个后面再讲。

所以,武攸决在此,反而成了最大可能的行刺主谋。因为他的目的,绝非杀一个太子那么简单。太子是杀不完的,李氏这边,杀了桐阳王,还有晋王,杀了晋王还有东川王,而武氏这边,武承嗣那时还没死,按照顺位,若大权落入武氏,他当为太子第一人选,其次武三俞,以及他们的众多嫡系子孙。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若武攸决果真为主谋,他的目的是覆灭整个皇族,包括他的堂兄武三俞。

还有一个原因怀疑武攸决,是因为,在先导预告片出来时他只有一个镜头和一张照片,同这部剧里其他涉及朝堂的主角一样,我本是把他作为某一历史原型(比如武攸暨),但很意外的发现这个人是虚构的,而且只有他一个人为虚构人物。就连杨焕都有上官婉儿这么个原型在。作为皇族外戚之一,他用了虚构身份,不得不怀疑马伯庸要在他身上着一些重墨,大概率是不怎么好的重墨。

由这个事件,来讲一讲皇室主要矛盾:

至本剧主体年份:太成三年(长安三年,703年)。本剧里牵扯的矛盾其实有四方以及他们各自的势力:

1)东川王李译忱,即临淄王李隆基和相王李旦。拥有力量:联昉,以及北衙卫军军事力量。同时,李旦当时还拥有一部分非禁卫军方面的兵权,但我不确定兵部,即那个造反的兵部尚书宋凉,属不属于他们的人。

2)东宫(太子李顿,女儿永川郡主,太子妃杜氏,即太子李显,安乐郡主,韦妃)。拥有力量:政权,朝中大部分的拥李大臣

3)晋王武三俞(武慎行)(梁王武三思),一部分政权,他当时的职位是司空同平章事,即宰相。以及朝中的拥武大臣

4)武攸决内卫,类似禁军的军事力量

这四股力量相互牵制,圣人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家独大。不要认为1和2,或3和4是绝对同一阵营的。这四方,任何俩俩都能掐个你死我活。圣人也在一定限度内,是乐于见到他们互杀的。

这四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剧里几个点来说一下就很容易明白:

东宫永川郡主生辰宴上,我们的百里弘毅小可爱用计来拖住巽山公,让他尝西域厨子的枣糕,他不想尝。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3)

这个时候东川王道,“这听百里二郎说完,本王都想尝尝这西域枣酥的味道了”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4)

很明显,他想看戏。所以做了一回推波助澜的好手。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查柳襄,一定会查出来临川别业(即涉及东宫的产业),但作为联昉公子楚,他知道的一定很多,不然也不会给高秉烛那个木炭流通线索。

还有一点,联昉或许还知道当年刺杀桐阳王(即现在的太子)的是谁(武家),而且还观察了高秉烛很长一段时间。也即是说,公子楚东川王看武家和东宫厮杀大约已经很久了,但并没有插手。显然想坐收渔翁之利。

这是东宫与联昉的关系(即两位李姓皇族的关系)

而两位武家,怕也类似。

武攸决作为武氏旁支,如果他是大boss这点猜测正确,那么他对皇位也是有觊觎之心的。他若果真勾结春秋道于五年前刺杀赶来赴太子之位的桐阳王李顿,这一着,在大部分外人看来,是武承嗣(剧里未出现)和武三俞(武三思)的手笔。一举两得,即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同时又点燃了武三俞和东宫之间的矛盾,把罪往武三俞身上安。自己隐身。武三俞的安危,他怕也是不在乎的。

而武三俞和李姓(主要是东宫)的矛盾,是摆在明面上的。在13集的预告里。武三俞暗示武攸决把高秉烛作为凶犯推给是东宫的人,也即是暗示把宋凉谋反案归到东宫上去,在圣人面前,参太子一本。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5)

武三俞(武三思)

但是,大boss,也可能是李顿本人,勾结春秋道,自导自演。虽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因为李顿被流放长达十四年,在洛阳城没有任何势力。

主谋大boss,也可能是多方联合,为的是搅乱一池水,让武皇看到眼前的内斗,而忽略背地里的联合。这个怎么讲呢。历史上的圣人是一个铁腕且多疑之人。如果朝堂里一池水太平静了,各方势力(在本剧里是两个李家,两个武家,具体势力比如联昉,内卫)都相敬如宾,安安好好,反而可疑。但是如果利用春秋道,和一部分与武皇有仇怨的朝臣(包括巽山公柳襄,兵部尚书宋凉),从太子李顿进洛阳城开始,便多方合谋搞事情,来演一出各方势力争斗的大戏给圣人看,所有的案子都只是作为障眼法,掩盖真正要做的阴谋——逼圣人退位。

而同样,这个主谋,也可能是:

三)武皇,为的也是把暗流涌动的朝堂用春秋道来搅乱,来看看谁为衷心(不止为己,更是为国),可托付江山之人。

这几个可能性与我,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篇幅有限,下面依然按照大boss如果是武攸决来推,其他人是同理的,大boss是谁,下面这些工具人就是属于谁。无论谁是主谋,在谋划的路上,都会利用以上这些皇室矛盾关系做戏。

我怀疑武攸决,光凭上面这一点,是不足够的。实际上我第一次怀疑他,是第一集南市刺案和告密者被杀一案

太成三年六月(对应长安三年,703年),一对从奁山来的告密者父女(林仲,林烟)来洛阳找时在当阳酒肆的天堂监造者,工部员外郎百里弘毅,告密。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6)

然而密事尚未说出口,便被春秋道徒给追杀到大街上。于此同时,巧好出来游玩的永川郡主李鹿(安乐郡主李裹儿)在内卫的保护下来南市游玩,同时,遭遇刺杀。刺杀者(应同为)春秋道徒。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7)

随后,告密者父女亦被杀于乱市之中,尸体如其他被杀平民尸体一同被抬回大理寺。

因此不难看出,南市刺案的真正目的:

1,方便杀告密者,又可以在圣人那里掩盖真相,说这二人是普通民众,因为南市刺案无辜受害。

2,封锁南市。(或有大用,但功能位置)

3,把尸体和案宗都当做刺杀案并入到大理寺,让擅长活稀泥的大理寺卿高升去活稀泥,同时大理寺还有内奸可以杀唯一被捕的春秋道人。至于被高秉烛得手的信,不确定是不是故意的诱饵。

撇去工具人春秋道不谈,此次相关案件涉事方两方,1,东宫(太子,永川郡主和太子妃杜氏),2, 内卫(武攸决)。

其实我首先怀疑的便是东宫。但是后面临川别业又让我暂时打消了念头(因为临川别业为东宫产业,用它做诱饵有些太冒险),但,只是暂时。因为不确定唱的是什么戏。那先说说第二怀疑对象,内卫奉御郎,武攸决。如果不是东宫,那只能是武攸决。但如果是内卫,永川郡主来游玩,以及告密者告密,为同一时间,同一场合,是巧合,还是被人安排的(如果是东宫,这一点是很好解释的,但我又认为东宫是故意被人陷害,包括南市刺案,也是陷害东宫的一环。所以还是认为内卫可能性更大)。

第二次怀疑他,是百里延被杀一案。

百里弘毅得知阿爷死于沙迟蛇毒,翻遍典籍,找出沙迟蛇毒是西域小国进贡我朝的贡品,“人服之立死,外表无异,内脏尽腐,但如以此毒入药,则可给垂死之人续命。因此价值连城。”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8)

而主角之人里,似为“垂死之人”,久病不愈的,便是武攸决。我想平常人,武皇也不会随随便便赐沙迟蛇毒这样奇怪的贡品。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9)

满脸写着垂危之人

但是我又相信百里弘毅,我的百里小可爱的推断结果为世家子弟,而非皇室宗亲。而且用沙迟蛇毒杀人这一点,如果真为武攸决所为,也太明显了。所以这一条,仅做参考。

第三次,也是我下定推论的一次,便是上面提到的桐阳王被刺一案。这次最明显的一次。

还有其他四五六七八次,篇幅有限,就不细说了。这个人明明智商高心机深沉,却和大笨蛋大理寺卿高升一样一个劲儿的活稀泥,偶尔还引引祸水,案子也不好好查,卷宗也给尘封。就真的很可疑。

说完武攸决,再说说似拿铜戟的蒙面杀手

这个杀手,我猜过两个人

1) 内卫李北七

从剧播之前,我看到李北七的照片,判断他的身份(内卫),便是怀疑此人并非善类,具体原因见第一篇分析。这里不详述了。简单说,内卫需要一个叛徒,而这个叛徒大概率姓李。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0)

而此剧开播,猜测武攸决可能为boss以后,这个理由更充分了。黑衣人武功之高,是能与高秉烛一较高低的,所以我推测他大概率为大内高手,而非普通江湖草莽或者春秋道道徒。而如果把这个蒙面人定位为大内,同时武攸决需要内卫里,一个心腹替他办事,那么在目前露过脸的人里,只能是李北七。南市刺案他就在现场。

但是关于这个人,我有两个疑虑,第一,他与武思月为青梅竹马,年龄相当,那么在五年前,他应该只是一个十多岁(14,5岁左右)的少年,尚无做顶级杀手的条件。第二,他是如何知道高秉烛在窈娘处,并诱他上船的。

2) 窈娘

我对窈娘身份的第一次定位非常早,早到看到这张图和后面武力值的时候: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1)

她的花相为彼岸花,彼岸花为死亡之花,或指自己,或给他人,带来死亡。

a) 窈娘(可能)是死过一次的人。或承谁的恩情,为人所救,为谁效力。

b) 她是一个杀手。所到之处,便带来死亡。她的武力值隐藏了三颗星,更佐证了这一点。

c) a 和b同时有。

总之,这个人物的命运应该是极其悲惨,且几乎可以肯定为人所用,替别人办事。(时间原因,具体剧里的证据太多,就不贴了)。我比较好奇的是,若她为一个杀手,又是身世悲惨为人所救,她的身份是否是史书上年纪相当的窈娘那样,与李氏皇族有染,又被武三思逼死过一次的(详见上篇)。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2)

同时好奇的点是,她上面“窈娘”二字,红色的部分,分别为“六”“X”这两个连起来有两种可能的意思,上下连成一个字,便是“交”。而交代表的意思很多,比如:

交精鵁鶄,一种会捕鱼的水鸟,或许暗示她为猎手,或者为可辟火灾。司马相如 “上林赋”里有言,“鴐鹅属玉,交精旋目。)。

交州:这个延伸性就多了。交州原属南越国,为汉武帝所灭,后为越南,武周时期,设交州总管府。如果窈娘的身份和交州有关,那么她或为外族,或其父为本朝驻扎交州总管府的官员。而她的身世浮沉,或与家世有关。

如果不是上下,那就可能是“六爻”,就很显然了,和周易相关。复制百科:爻的本义是“交”、“效”,纵横之交、阴阳之交,“效”则是通过“交”所产生的“效用”,可以通过全局计算来衡量,依不同方法、体系、定位立极,有相应不同解释。但至于如何诠释,各位可自己定夺。

另外,也可能是个缺了竖钩“杀”字。而那个缺掉的竖钩,便为她的铜戟。实话说,虽然很无厘头,但我最喜欢这个~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3)

除了以上身份定位(杀手,隐藏武力值),对窈娘的怀疑,有两个直接的地方。

第一处很明显,就是对高秉烛比较了解的是她,知道他在哪里的,骗他上船的,最大可能的也是她。而且从戏剧矛盾来说,设定为“仇人原来是自己的朋友”这一点最为具有戏剧性。而目前出场的,武力值四星或以上,与高秉烛认识,那只有窈娘。总不能是武思月或不会武功的白浪,以及我们弱不禁风的百里弘毅宝宝。

但是我对她的怀疑是有矛盾的,因为在船上打斗这一点,那个黑衣蒙面人从体征上看是个五大三粗手指粗黑的男的: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4)

看手啊

在几乎断定的时候,这个手的乱入让我自闭了。如果不是剧组故意用男武替混淆视听,那么此刻这个杀手,可能真是男的。

而又怀疑回来,是洛阳城外杀不良人时,是一个体征为女性的杀人(但与上面结合,更加凌乱了,但这个是反推,即已经怀疑窈娘了,再仔细看这个杀手的性别特征)。而剧里的女性,武功高强(不算武思月)的只有隐藏武力的窈娘,公子楚护卫安白檀。但安白檀五年前年纪应该很小,不止她小,东川王年纪也小。一并排除。窈娘,是唯一一个年龄,性别,身份,武力值都很符合的杀手。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5)

女性特征满满

那只能说,拿铜戟的主要人物可能不止一个(铜戟不止一个是肯定的,这里讲的是,主要人物)。而且我不确定,从韩冬青手里夺走账本的人是不是拿铜戟的人,手里的兵器很像但不确定。但是无论如何,窈娘应该是勾结大boss了(无论大boss是谁),因为高秉烛的信息,必为她泄露。虽然我现在推断不出缘由。至于她是直接属于春秋道,还是只为大boss一人所用,就不得而知了。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6)

黄叶子---寓意要挂了

但不管拿手戟的人是不是窈娘,她应该都要被当成这个人被高秉烛“发现”而且后面会死了,因为她周围的叶子是黄的。这是我第三点料定是窈娘的地方。而且公子楚,或许晓得这一点。因为他对韩执事说:“那就打消他心中的仇恨吧”。言外之意,让他大仇得报。但为何不给他直接说仇人是谁呢,因为他需要考察高秉烛的能力。只有他有能力根据自己提供的有限线索找到仇人,才能自证有能力为联昉办事。

(好像写的太详细了以至于时间不够了,下面先简略写了,日后有时间补充)

到目前为止,除了廉洁清正的工部尚书百里延,其他涉事的两位,巽山公柳襄,兵部尚书宋凉,或为棋子。他们的目的,

其一,可能是为了把线索都指向东宫,嫁祸给太子。

其二,奁山铜矿或许并非只是为了造兵器(以及前面排除的铜钱),或另有它用。因为百里延的死以及告密者一案,圣人已经知晓(圣人怎么知晓的无时间讨论了,总之这剧里每一个人简单的圣人四颗半星的智力值也别小看了),奁山铜是一定要查的,也一定要给圣人一个交代,所以,必须用几颗“死棋”来救活整盘棋局。

而主角线上,似乎有一个大手,一直在刻意把这个方向往这上面引(往巽山公和宋凉身上)

之前说过,鸢飞只承认杀了工部监修黄安,并没有说杀了垂柳行掌柜张四郎以及姘头即黄安小妾翟氏,而杀手杀了翟氏以后,又很像故意的一样,没有拿走翟氏身上的“柳襄罪证”留在现场。你可以说凶手不知道,但是,凶手背后的大boss,作为深谋远虑如此牛逼的一个人,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大概率。如果犯了便是我眼拙。)实际的原因可能是这俩人不是春秋道徒(包括鸢飞)杀的,而是大boss,如果大boss是武攸决,那么凶手或为内卫之一比如李北七(妈呀,我跟这个人什么仇什么怨啊,从见他第一眼照片和看名字姓李就开始怀疑他非善类)。就连所谓柳襄罪证,都可能是他们放翟氏身上的。谁人得知这罪证,是否真如上所言。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7)

奶膘弧度感人

然后小百里等人,一路从百里延的死查到柳襄,再查到临川别业,再查到不良井,再到宋凉谋反。似乎宣告了奁山铜案,告一段落,但是,真的是吗?很多地方还是很有疑虑,比如柳襄账本破解了吗,破解版为何?为何铜钱比官钱还要重。目前我也没想明白,但这一路的诡异之处还不止如此。

比如,一开始的告密者父女,

1)为何直接找我们的小百里。

这点可以用因为他们所告之密,涉及用于天堂大佛修建用的奁山铜矿,而主管大佛修造的便为我们的小百里——工部员外郎百里弘毅。林仲见不到圣人,自然第二候选人便直接找百里弘毅。但还有一个疑问,他为何不直接找官府的人?很可能是他知道官府不可信了。

2)高密者父女所告之密,到底是什么密?

这似乎是一个很白痴的问题。但是我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奁山铜矿的主谋不是已经早早被当成炮灰的柳襄和宋凉,那么可能林仲掌握的秘密,远不止如此。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与天堂修建,奁山铜,是相关的。因为他来找了百里弘毅。

(有时间再补充,下面更简略,本来可以好好写写的,奈何时间不允许。海外学生狗,临近圣诞,活得愈发像狗。可惜了,本来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楚门的世界 狼人杀

所以我才说,这像一个“楚门的世界”。设这个世界的人,是大boss。但确切的说,这个世界不是像电影里楚门的世界一样,所有人合起伙来演戏骗主角一个人,而是大boss团伙里所有人演戏(包括被当成死棋死掉的,比如柳襄)来骗主角团和其他朝堂人士,而掩盖真正的目的。

这个设定如果是大boss为李氏,武氏里的一人,听起来杀伤力不是很大。但是,假如,是为李氏和武氏多方联合,或者大boss为圣人,那么,这个杀伤力便很大了。(再强调一次,虽然本文以大boss为武攸决为主,但其实这三种可能性,不到大结局那一集,与我来讲,都是一样的。只是篇幅有限,捡一个最合常理的说)

如果大boss是武攸决还好说,若为多方联合,或圣人,那么百里弘毅和高秉烛这两个主角,都为,一文一武的两个推波助澜的探案人。而第一个案子,柳襄和兵部尚书宋凉谋反案,便为试探他们能力的一个入门案件。

按照这个设定,从告密者去找百里弘毅开始,到其父被谋害,都是为了引百里弘毅入局。原因,是因为他为神都第一神童 奇才。需要他的智力来一点点让案件按照设定的方向往前走。只需中间稍微喂那么一丁点蛛丝马迹,他就可以给你推出整盘棋局。而武皇,是不相信朝堂任何一方的,需要朝堂以外的一个能力相当的天才来破案她才相信/或放心(是相信还是放心,取决于武皇是不是大boss)

高秉烛,也自不多言,他为熟悉整个神都的第一人,且为不良井罪臣之后,与朝堂素来无瓜葛。无论是他的武力值,还是对神都各街坊的熟知度,都很适合做主角,和百里弘毅一样,负责破这些“被事先设定好”的案子。他被引入局,怕是要从五年前开始了。

以及同样被引入局的武思月,内卫,武力值和身份特殊(芙蓉牡丹令),与联昉等各方的联系,可以作为“通行证”,“信息库”以及“武力担当”。

即便大boss只为武氏/李氏一人,比如武攸决,在第一个案子里,三人依然都起到了这种作用。也就是说,无论大boss为以上三种情况的哪一种,在兵部尚书谋反案里,三人都被利用了。不同的是,第一种情况大boss被动的让他们入局了,后面两种是主动让他们入局。

但是案件往后发展,便不好说了。

因为他们忘了一点,百里弘毅作为智力超常者,是可能“破局的”。如果这场游戏是一场盛大的狼人杀,那么百里弘毅的角色就是“预言家”。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8)

如上所说,这个案件牵扯到众多智商一流,深谋远虑的人,从皇家到大臣都有。而智力最高者为武皇,四个半星。而作为全剧唯一智力值“五颗星”的天才,是所有人里唯一可能看破局面,破解局面的人。看看他被证明过的实力:

1)借助任何一丝一毫的外力,以一己之力:

从一纸宾客名单查到工部监修黄安,

从“醉酒打翻油灯”一句话知晓黄安之死异常,又由一瓶头油又查到翟氏,

由翟氏查到巽山公柳襄,由柳襄查到临川别业,由临川别业查到铜钱,由铜钱重量不对查到不良井,由不良井又查到宋凉。

这一路,大部分时候他连申非都没带。

而高秉烛先后有过白浪,联昉,不良井人比如丑翁等的帮忙,而武思月有内卫,联昉。

2)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让他非常可能成为破局者。那便是,他极度冷静,冷静到即便是最亲近之人,都不会全然相信的地步。当然这种不是所谓“多疑”,而是因为智力过高而造成的极度理智。他甚至质疑过阿爷是否是用他的婚礼作为某些“往上爬”的政治手段(虽然不排除他是为了反激阿爷退婚)。

同时,他查案从来不带申非,一方面他可能是怕他有危险。另一方面,他虽然没有像高秉烛这样比较外放的人整天把“我不相信任何人,我只相信我的刀”挂在嘴边,但其实,他比高秉烛更为谨慎和理性。简单来说,他擅长质疑。从他后面反复质疑高秉烛也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3)他不止是善于谋略,分析案情,同时他还是一个技术型全才,从百工到数理,天文,机关,五行八卦等等等等,他可能都会。他连炼铜都会。这个案件后面估计会涉及一些技术流的事情,单靠智力是不行的,还要懂技术。

所以百里弘毅这个角色,是最可能的“破局者”和“预言家”以及解决最后大阴谋的人。

你眼中的风:我眼里的风起洛阳(19)

因为时间关系,这篇先讲这么些。拭目以待下面案件的发展和百里弘毅入仕以后,将有怎样的改变和谋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