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被称为(王莽古代第一位)

王莽当宰衡那年,据说上书拥戴他称帝的吏民竟然有四十八万七千多次,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的庙宇中出现一位穿黄衣服的神秘人,留下一个铜盒,里面的图文明确显示王莽应该当真皇帝。朝廷百官尤其是儒生博士高呼支持,经常给王莽制造“天象”,除刘氏宗族和少数汉室忠臣,仿佛所有人都希望王莽当皇帝。

民意、天意都有了,王莽决定顺应天意、民意,代汉建新,自己当真皇帝。 王莽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外戚族人,成为汉朝权倾朝野的大臣?是否真的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我们往下看。

王莽被称为(王莽古代第一位)(1)

公元前45年,再平凡不过的一天,王莽出生。 王莽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成帝时期开始,家族中先后有9人封侯,5人担任大司马,可谓权倾朝野。 然而,王莽的出生并没有引起族人关注,虽说王莽的父亲王曼是皇后的亲弟弟,但王莽的爷爷有八男四女,而王曼并不是长子,按照宗法制,王曼一支在家族中并不受重视,而且王莽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王永。可以说,王莽虽有外戚血统,却没有得到好的顺位。 更不幸的是,公元前33年,汉成帝继位,王政君成为太后,其长兄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封弟弟王商等六人为侯,王氏一族,飞黄腾达,而单单少了王莽一家,因为父亲王曼、哥哥王永没能活到这时候就去世了。

家里少了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压在12岁王莽的肩上,带着寡母、寡嫂和小侄子,依靠伯叔接济生活。 王莽并没有自怨自艾,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王莽热爱学习,他的许多时间都是在读书中度过。他待人温和,侍奉母亲、寡嫂,抚养小侄子,细致周到。与人交往诚信和善,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而王氏族人中多生活奢侈、声色犬马、相互攀比,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王莽这个世家大族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也深得叔伯喜欢,很快便声名远播。史书记载: “勤学博身,被服如儒生。” 还有一件事更加证明王莽超人的品行,他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按常人来讲,肯定会想方设法为儿子寻求庇护,而王莽不但没有包庇,反而令其自杀,为一个冤死的奴隶偿命,看看王莽有多么正直。 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重病时,王莽认真服侍,替伯父尝汤药,长时间都未好好休息过。也正是这些行为,感动了王凤,王凤临终前,嘱托王政君照顾王莽,戴崇、金涉、陈汤等名士上表为王莽请封,于是,广受好评的王莽,在族人的支持下,29岁王莽封侯。

王莽的言行,刚好与时代同气息,这个时代就是儒家大盛的时代,到处标榜“仁”和“礼”。 想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治国之道,却处处碰壁,直至儒家学说传人,如孟子、荀子等,都未能以儒至仕,空有政治抱负,始终未得帝王认可,秦朝的焚书坑儒,差点让儒学断气。

汉武帝时期,虽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的治国道路仍是以法家学说为主。而儒学真正兴起要到汉元帝时期。 公元前49年,“仁柔好儒”的汉元帝继位,汉元帝开始大量任用儒生,在国家治理中践行儒学“仁政”的思想。汉成帝同样延续了父亲的做法,真正的儒学时代到来了。 而王莽的德行符合当时的价值观,好的德行很容易广而告之,所以名声不断提高,因而得以封侯就不足为怪。

儒学兴盛了,但汉朝却未因此兴盛。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自然灾害频发,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大汉需要一个救世主 儒生们看来,革除政治弊端,救万民于水火,施行“王道”,必须要一个具有圣人德才的人来完成,即“内圣而外王”。当时最符合这个标准的,莫过于王莽。

公元前8年,37岁的王莽出任大司马,作为臣子已经达到了巅峰,但他的作风依旧如故,《汉书》记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 可以说“内圣”,王莽就是当时的标杆。而“外王”,王莽更加无与伦比。 王莽任大司马,王氏家族分局要势,而朝中官员多出自王家提拔,无人可争锋。其施政方针符合儒家政治理想,“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对此,班固感慨说,王莽“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以藩王的身份登基。面对王氏家族的专权,哀帝早已不满,哀帝通过傅太后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斗争,不断打击王莽的气焰。为此,王莽不得不辞职,回到自己的封地,闭门不出,安分守己,期间发生前面讲到其儿子王获杀奴的事情。 在家待了三年,“吏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在越来越多人为王莽喊冤下,汉哀帝不得不重新把他召回国都。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而哀帝无子嗣,傅太后、丁太后也都去世,没人再能阻挡王莽。

王莽被称为(王莽古代第一位)(2)

王莽改制后的货币

重回朝庭的王莽,为避免皇帝难以制约,王莽立了九岁的小皇帝刘奉为汉平帝。 一年后,王莽加封安汉公。 三年后,又加“宰衡”称号。 为了使自己地位更加巩固,王莽将自己8岁的女儿嫁给了13岁的孝平帝,自己成为“亲亲”的外戚。 然而孝平帝15岁就去世了。 这次,王莽没有直接扶持新帝,而是找来仅有两岁的汉宣帝最小玄孙广戚侯子婴为皇帝,王莽自己却称“假皇帝”,又称“摄皇帝”。 此时的王莽,其野心,路人皆知矣。

随着权力及野心的膨胀,王莽走上称帝的道路。 开始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天人感应”,第一起是在武功县的一口井里发现的一块白色石头,上圆下方,石头上还有一行红色的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随后各种符名纷纷“被发现”。 公元8年,53岁的王莽决定顺从“天意”,做了真天子。

以上是王莽称帝的过程,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背景,西汉末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西汉政权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没有王莽,还有会有其他人出现,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然而得势的王莽为何会失败?

王莽上台后立刻开倒车,把儒家的复古理论当做实践经验。大力推行公有制经济,但却没能打击地主豪强势力,于是政策开始走偏,最终加剧了土地兼并,人民更加贫困。

王莽被称为(王莽古代第一位)(3)

王莽是一个私德良好的人。身死之日,尚有忠诚的卫队为之死战,堪比路易十六的瑞士卫队。但他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虽然有心改革,却只对人民下手。于是人民纷纷怀念起四十年前的汉宣帝时代。混乱过后,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新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