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1)

本文作者:陈喜和

在村里,我的辈分大,许多大我几十岁的老人都叫我为“叔叔”,叫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出于对他们的尊重,我都叫他们为“哥哥”。其实“叔叔”和“哥哥”是不对称的,是处理辈分和年龄之间的一种折中的办法。由此,我想起这方面的几件有趣事。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2)


以前有一位妇女,转嫁到我村。后来,她与前夫的女儿又嫁到我村,母女俩她们都嫁给村里的同一辈人,本来同辈却变成了翁婿;本来是上下辈的她们在很多方面又成了同辈了,比如我都叫她们为“嫂嫂”。我村有一对姊妹,一位嫁给丈夫的娘舅,一位嫁给老公的外甥。她们本来是同辈,现在又多了一重上下辈的关系。两对四个人,相互之间都有两重关系。据说,他们是这样处理称呼的:妹妹仍叫“姊姊、姊夫”;外甥仍叫“娘舅、舅妈”。但不知道他们的后代相互之间或对上辈是怎么称呼的了,我想,这是绝对不能两全其美的。在古代,这就是乱伦。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3)


还有我母亲的堂弟们也有类似的“乱伦”现象:哥哥进舍(男方倒插门到寡妇家)到田寮村,将妻子与前夫的女儿许配给胞弟,也成了双重关系。我的邻居陈某,本来是我的下辈,年龄也比我小,后来她嫁给了我的堂舅,成了我的舅妈,连升了两辈,叫起来怪别扭的。我校有一位老师,也有类于此,他的一位女学生,后来嫁给了他的表兄,学生成了表嫂,不知叫者和被叫者的感受如何耶?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4)


还有一类是名字本身生发出有趣的现象。我村有一位乳名叫“弟弟”的人,大家按辈分,有叫“弟弟哥哥”的,有叫“弟弟叔叔”的、有叫“弟弟伯伯”的等等。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是在列举称呼呢。我村像这一类的名字还有:“三弟”、“巧弟”、“弟儿”、“巧奶”、“巧奶儿”、“奶儿”、“妹妹”、“巧妹”、“妹儿”、“巧妹儿”、“奶奶”“巧囡”等,在小名后面冠上辈分的称呼后,都很有趣。我村还有许多人的小名是叫“某狗”的,这样就有了“某狗哥”、“某狗叔”、“某狗公公”、“某狗伯伯”的了。还有一类,他们的小名就更为离谱,初叫起来或听起来有点别扭。如男人叫:“买奶”、“妹妹儿”、“巧妈”、“巧囡儿”、“囡”的,后面加上辈分“哥哥”“公公”“叔叔”之类后,有点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味道。当然,大家彼此习惯了、适应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5)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旧时代,对于辈分是很重视的。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要严格遵守的,称呼必须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晚辈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等,座次也十分讲究,正如现在领导们的座次一样,是不能乱了章法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后,往往把宗族礼法之类的东西当作封资修而加以否定。因而造成辈分和称呼乱了套。


有些人是不懂或分不清辈分,只是“哥哥、叔叔、阿姨”的乱叫一气;有些人是缺乏素养,对长辈直呼其名,毫无礼貌可言;特别是有些人,有了点职务或赚了几元钱,就飘飘然起来,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尊呼别人就作践了自己,就突出不了自己的优越。殊不知,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6)

还有以前以男人为中心,称呼女人,往往在前面冠上丈夫的名字:如叫张三李四的妻子,就叫“张三嫂嫂”、“李四婶婶”,现在有所变化,前面直接冠上女人自己的名字,后面是称呼,与丈夫的名字不搭界了。


旧的宗族礼法、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就是在今天仍有它顽强的生命力,不能全盘否定。起码,长幼有别,敬老爱幼,讲究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辈分关系的叫法(辈分称呼)(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