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

#创作挑战赛#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1)

1991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苏联解体的两天之后,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来到克里姆林宫,预备接受日本记者的采访。在“八一九政变”失败之后,叶利钦的班子就搬进了克里姆林宫,红墙之内同时出现了“两个总统”,只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表面上仍然是戈尔巴乔夫维持大局,实际上叶利钦已经逐渐执掌朝野。在苏联最后的4个月里,戈尔巴乔夫体验了一把英国女王般的生活,沦为了社交舞台的“民主花瓶”。然而即使是作为“虚君”,叶利钦也希望这个天真的老家伙可以早点滚蛋。尽管早先叶利钦曾经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自己在30日之前都不会搬进他的办公室,但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显然不想再履行这一无关紧要的承诺。27日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时,自己办公室的门牌已经被拧了下来,屋内散发着浓烈的酒香,显然昨天晚上叶利钦和他的朋友们毫不掩饰地热烈庆祝了一番自己的胜利。就这样,以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戈尔巴乔夫彻底褪下了权力的外衣,开启了自己毁誉参半的平民生活。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2)

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办公室

一、失败的总统候选人

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戈尔巴乔夫,将工作地点转移到了原先的苏共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的旧址,在那里他效仿美国一些总统退休之后的作风,创办了非盈利性组织“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中心”,一般人们称之为“戈尔巴乔夫基金会”。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民主英雄”荣光的戈尔巴乔夫,试图继续探索自己捍卫民主的方式,并希望新生的俄罗斯能在自己创造的废墟之上走向健康民主的道路。

然而叶利钦的俄罗斯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在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协助下,叶林钦和盖达尔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来试图重振俄罗斯的经济,在叶林钦的授意下,大量国有资产被贱卖给了自己的商业盟友,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大批戈尔巴乔夫时代孕育的商人就这样伙同政府官僚偷走了国家财富,缔造出了畸形的寡头集团。与此同时,急速的物价贬值使得普通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里的钱变成了废纸一张。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似乎过得更糟了,虽然这并非戈尔巴乔夫的初衷。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3)

叶利钦与盖达尔

在严峻的国内形势下,戈尔巴乔夫并没有置身事外。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畸形的权力斗争和百姓恶化的生存环境都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1993“炮打白宫”事件发生之后,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自己当初“不评价叶利钦政府执政能力”的承诺,开始抨击叶利钦政府所作所为是“违背宪法”。作为回应,叶林钦暂时查封了戈尔巴乔夫的基金会,最终将基金会赶到了大楼的角落里。到了1996年俄罗斯大选时,叶利钦和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竞争成为了重头戏,而戈尔巴乔夫认为这两人一个搞权钱交易,一个想要回到斯大林时期的极权政治,都无法捍卫俄罗斯来之不易的民主,于是正式决定回归政治,以无党派候选人的身份参与总统选举。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4)

炮打白宫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己作为一个不同情叶利钦和久加诺夫的“第三势力”,应该能在大选中吸引更多的支持者。他自称是社会民主党人,向选民保证自己上台后在经济上会降低私有化带来的危害,改革税收制度;军事上则停止车臣战争;外交上反对北约东扩。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戈尔巴乔夫走访了全俄罗斯22个地区,号召他的支持者积极参与选举。然而,迎接他的大多是辱骂和斥责,其中以俄共的支持者反应最为激烈,他们把戈尔巴乔夫视为生活水平下降的罪魁祸首,显然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是谁把他们率先拖进深渊之中,几乎每场戈尔巴乔夫演讲的第一排,都坐满了怒气冲冲的俄共党员。到了选举开票时,第一轮大选的结果,就狠狠地打击了戈尔巴乔夫的斗志和信心。在全部7570万张选票中,叶利钦拿到了2600多万张选票,久加诺夫则拿下了2400多万张选票,而戈尔巴乔夫得到的票数是——386069张。

仅仅约占总票数的0.51%。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5)

二、饱受非议的沉默演员

除了一个失败的政治身份之外,戈尔巴乔夫所参与的商业活动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所热衷的谈资。在戈尔巴乔夫下台之后所从事的诸多商业活动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成为必胜客广告的演员。在长达1分11秒的广告中,戈尔巴乔夫没有一句台词,安静地陪着自己的外孙女品尝必胜客的披萨,而以戈尔巴乔夫为背景板的客人们,则在激烈辩驳戈尔巴乔夫为他们带来了什么,最终得出一个共识:“至少戈尔巴乔夫带来了必胜客。”这几乎就是这段广告的全部内容。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6)

右面的小女孩是戈尔巴乔夫的亲孙女

很尴尬的一段广告不是么?

事实上的确如此。这个广告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十大最令人尴尬的名人广告”之一。必胜客通过戈尔巴乔夫营造了一种反差感,一个曾经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如今却在兜售资本主义的披萨饼,这是一件多么荒诞可笑的事情,而最具悲剧色彩的是,这并非是请演员所做的角色扮演,而是真的前苏联领导人,一个继承了列宁和斯大林衣钵的前领导人。

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会拍这段广告呢?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7)

钱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

1991年苏联解体时,叶利钦向戈尔巴乔夫保证每月提供给他4000卢布的养老金,当时这是一笔巨款,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说,约等于今天的46万卢布。然而,他的养老金并不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加而增加,到了1994年,戈尔巴乔夫领到的4000卢布价值不超过2美元。退休总统尚且如此,数以万计的普通百姓在休克时期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以至于到了当年年底,叶利钦亲自下令将戈尔巴乔夫的养老金与俄罗斯最低工资挂钩,自此,这位苏联前总统每月从政府那里领取40倍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养老金。截至2018年,这个数额是 312000 卢布(约合 4690 美元),这也是俄罗斯政府每年所要支付最高数额的个人养老金。好在明年他们就能省下这笔钱了。

戈尔巴乔夫的开销主要是养活自己的基金会,要想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基金会,养老金是指望不上的,演讲收入就成了戈尔巴乔夫收入的大头。在2000年,戈尔巴乔夫每场励志演讲能得到10万美元,在私人俱乐部中半小时的演讲可以获得7.5万美元。戈尔巴乔夫每年至少两次飞往美国,进行为期2到3周的巡回演出。他经常每天上几节课。这位前苏联总统鼎盛时期一次旅行就可以赚到超过100万美元。消息人士称,戈尔巴乔夫没有将收到的钱花在自己身上。相反,这些收入全投入到了自己的基金会和民主运动之中。然而,即使是高额演讲出场费用,也难以维持基金会的运作,因此利用自己的身份拍广告也成为了戈尔巴乔夫的运营之道。比如通过拍摄必胜客的广告,戈尔巴乔夫拿到了16万美元。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8)

戈尔巴乔夫为路易威登拍摄广告

三、天真的爱国者

世纪之交的戈尔巴乔夫,不再积极扮演政治反对派的角色,而是成为了俄罗斯新总统普京的支持者。戈尔巴乔夫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普京是“俄罗斯第一个民选总统”,虽然他本人数次表示俄罗斯从来没有过任何公正的选举。他和普京的良好关系戛然而止于2008年的总统大选,所有人都知道梅德韦杰夫会成为新的总统,而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这种选举谈不上任何民主可言,是苏联时代“接班人”制度的翻版。到了2012年,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王车异位”让戈尔巴乔夫更是怒火中烧,他声援了俄罗斯部分民众的抗议活动,呼吁俄罗斯重返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显然,在普京探索俄罗斯未来的道路上,戈尔巴乔夫拒绝成为他的同路人。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9)

1994年卸任后的戈尔巴乔夫接受采访,后面的年轻人是普京

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改善了戈尔巴乔夫与普京的关系。在戈尔巴乔夫参加柏林墙倒塌纪念仪式时,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盟领导人建议他向普京提议停止对克里米亚的严重行为。在这一问题上,戈尔巴乔夫支持了克里米亚全面公投的结果,认为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是对苏联时期错误决定的历史修正,并谴责了西方国家针对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

事实上,对于西方国家,戈尔巴乔夫从来没有停止过宣传他的改革和新思维理论,他在欧美的演讲中经常呼吁人权、生态和人道主义的问题,并指出西方国家各自存在的弊端,批评他们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希望能实现永久性的和平和团结。然而,很多时候这种想法并没有立足之处。他呼吁全世界共同消除核武器,呼吁人们把保护环境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来,也许对于格雷塔·通贝里来说这种提议再正常不过,但对于一个驰骋政坛半个世纪的政治家而言则显得过于天真,就像他执掌权柄时颁布的“禁酒令”一样,最终带来的只会是无尽的麻烦和笑话。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丢掉苏联的(民主英雄民族罪人)(10)

天真的落幕

文史君说

作为政治家的戈尔巴乔夫一生廉洁,始终坚持着他的“新思维”理论,表里如一,矢志不渝。很多人评价他不实事求是,改革没有考虑本国国情。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人,比如在回答为什么不走邓公带领中国走的那条改革之路这个问题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的回答是:“要是那样做的话,必须把苏联人换成中国人,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起始条件,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地方。”可惜,改革之初的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想过河,又不想摸着石头过河,于是背着历史重担踏上了风险未知的独木桥,在河里鳄鱼的一声声鼓励中愈走愈快,最终积重难返,一命呜呼。

参考文献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苏群译,新华出版社,1987年。

戈尔巴乔夫:《孤独相伴》 潘兴明译,译文出版社,2015年。

戈尔巴乔夫:《苏联的命运》 石国雄译,译文出版社,2018年。

俄共久加诺夫对戈尔巴乔夫逝世的评价:

https://kprf.ru/party-live/cknews/212911.html

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官方网站:

https://www.gorby.ru/presscenter/news/show_30344/

(作者:浩然文史·尼基塔)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