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六字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

朱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原本出身贫寒的他,通过不懈努力,吃了数不清的苦,缔造了难以复制的传奇。在封建社会几百位皇帝中,论名气,朱元璋仅次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论能力,位列前十没问题,甚至挤进前五;论开创帝业的苦难指数,如果他称第二,没有人敢自称第一,汉高祖刘邦都不行。

历代史学家对朱元璋评价很高,《明史》:“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众所周知,《明史》是请朝廷编修,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对朱元璋钦佩有加,在顺治心目中,朱元璋太牛了,谁也比不上他。顺治曾称颂:“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朱元璋出六字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元璋也不是完美的帝王,最大的缺点是杀气太重,诛杀太多开功臣,就连一直追随他,且被他称作汉之萧何的李善长,都未能得以善终。几百年过去了,回顾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世人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评论是非功过,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朱元璋之所以下狠手,目的很简单,是想让江山稳固。

平心而论,朱元璋的文化程度不高,并非他不喜欢读书,而是与他的出身条件有关。若论文化水平,朱元璋跟刘邦差不多,低于绝大多数帝王,跟精通满、汉、蒙古语的乾隆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但是,朱元璋称帝后,非常重视教育,下令设科取士,恢复以前的科举考试。

因早年家贫,吃饭都成问题,父母没有能力供朱元璋读书,很小就做了牧童,替村里地主放牛。当皇帝之后,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尽管朱元璋忙于朝政,却能挤出时间学习,并给太子朱标请来博学多才的老师,希望太子可以成为满腹经纶之人,日后更好地治理天下。

朱元璋出六字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2)

俗话说,勤能补拙,经过刻苦学习,朱元璋知识储备量激增,不可同日而语,写得一手好书法。康有为曾说:“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另外,朱元璋的诗词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留下上百首作品,其中《金鸡报晓》颇为知名:“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前两句俗不可耐,简直连打油诗都算不上,后两句却令人拍手叫绝,尤其是“扫退残星与晓月”,一般人写不出来,可与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媲美。除了书法和诗词,朱元璋的对联功底也十分了得。朱元璋以“风吹马尾千条线”为上联,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皇子朱棣对下联。

朱元璋出六字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3)

朱允炆想了一会,给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尽管对仗工整,却不够大气。朱棣就不同了,他的下联为“日照龙鳞万点金”,表现出不甘平庸的雄心壮志。据说,朱元璋与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经常切磋对联,并留下一段趣事。

有一天,刘伯温汇报完工作后,正准备转身离开,朱元璋把他叫住,张口说出一个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刘伯温沉默不语,并不是对不出来,而是不敢,因为上联有“天子”二字,面对生性多疑的皇帝,一定要处处谨慎。

朱元璋出六字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4)

朱元璋看出刘伯温的担心,笑着说:“无论你对出什么下联,朕都恕你无罪。”既然有皇帝的承诺,刘伯温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略微思索一下,就对出下联:“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不得不说,刘伯温的下联霸气侧漏,格局也相当大,堪称经典之对。

有网友给出的下联是“雷为战鼓电为棰,风云际会”,也是相当的不错。如果让你来对,能否对出下联呢?不妨尝试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