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民俗文化(词语阮炜)

感谢阮炜教授赐稿!

成语中的民俗文化(词语阮炜)(1)

阮炜,1986年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从事中西文明研究、西方古典学研究和英语文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兼职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读书》《国外文学》《文学评论》《世界宗教研究》以及《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大众日报》《澎湃》《观察者网》等刊物及平面或电子媒体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文明的表现》《另一个希腊》《地缘文明》《20世纪英国小说评论》等著作、《科学与宗教》《被钉十字架的上帝》等译著,主编《西方古典学译丛》。代表性论文有《“历史”化内的叙利亚文明》《古希腊文学的东方化革命》等。

首先要指出的是,文明(civilization)和文化(culture)在许多场合完全同义,可以互换。这种状况不仅在历史上如此 — 黑格尔1830在柏林大学授课时就互换地使用这两个词,在德语以及其他主要欧洲语言中,直到目前仍然如此。指一特定人类共同体的共同思维和行为方式及相应物质表现形式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欧洲人可以使用“文化”一词,也可使用“文明”一词。这意味着,既可以说“印度文化”,也可以说“印度文明”;既可以说“中华文化”,也可以说“中华文明”。这里,文明与文化的语义几乎完全是相同的。

据历史学家斐迪南·布罗代尔,现代意义上的文明或civilization 一词于1752年产生于正在写一部人类通史的法国学者图尔戈(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笔下,尽管在此之前 “文明化了的”(civilized)和“使……文明(化)”(to civilize)一直在使用,而且在16世纪十分流行。宽泛地讲,文明与野蛮相对,也可以说,文明人与野蛮人对立。据世界体系论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8世纪中叶两个重要的启蒙运动学者开始使用与“野蛮相对”的文明一词,他们是法国人米拉波(Honoré-Gabriel Riqueti,Count of Mirabeau)和英国人弗格森(Adam Ferguson)。尤其在当时的法国,这一意义上文明的语义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被卢梭奉为价值圭臬的“高贵的野蛮人”也不被认为是文明的。文明一词很快从法国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文化也在几乎与文明等义的情况下随后者播散,尽管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西塞罗就在“性灵的陶冶”(Cultura animi)意义上使用了“文化”。这种意义上的文化与现代含义十分接近,不妨说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只不过是将其古义复苏而已。

使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大约自1819年起,先前只以单数形式使用的civilization,现在开始以复数形式即civilizations出现了。复数的文明出现这一情形貌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一个重大的语义变迁。它的含义与单数的文明既紧密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单数的文明指一个人举止优雅、行为得体,而这种修养又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复数的文明则可以指一个族群或一个时期的人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恰恰是这个意义上的文明成为文明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事实上,从斯宾格勒到汤因比,从道森到布罗代尔和沃勒斯坦,一系列学者的工作都建立在文明这一特定的意义上。基于这个含义,可以讲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也可以讲居鲁士时代的波斯文明或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还需要注意,这里复数的文明仍然未能甩开与之形影相随的复数的文化,因此,既可以讲西元前5世纪的希腊文化,也可以讲中美洲文化和秘鲁文化,同样可以讲1979年以来的伊朗文化。

1874年,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自此之后,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便越来越多地用文化一词以描述他们所研究的原始社会,而英语中文明一词则仍被保留下来,主要用于对现代社会的描述。其他国家的学者纷纷跟进。于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形:可以讲“西方文明”或“西方文化”,也可以讲“原始文化”,却不再可以讲“原始文明”了。词义的变化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文明与文化的词义变化却有一些不太好理解的保留。1850左右德语中出现的形容词“文化的”(cutural),就几乎未受文明与文化词义变化的影响。例如可以说一个文明(或一种文化)是其文化财富的总和;该文明所覆盖的区域是其文化维度;该文明的历史是其文化史;一文明(或文化)传播到另一文明的东西,是其文化遗产云云。

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目前各方面使用的文明一词不仅可以指一种特定价值观念体系及相应生活样式,也可以指认同于该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样式的人类共同体,而文化则具有更为明显的形态学含义,或者说指前者,而基本上不指后者。也可以说,文明既可以指一特定生命形态即一特定价值观念体系及相应生活样式,也可以指认秉有该特定生命形态的人类共同体,而文化基本上只指生命形态即某特定价值观念体系及相应生活样式本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