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

正喜剧:

通过嘲讽、戏谑、否定生活中的反面来弘扬人类精神的正面。

无论是讽刺喜剧、幽默喜剧、荒诞戏剧抑或黑色喜剧,其核心在于作家会挑选出一个他觉得已经被虚伪和愚蠢所包裹的具体社会机构或制度,然后大肆攻击,在这些喜剧类型中发生的“笑”是带有否定意义的。而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熟知的正喜剧类型与上述类型皆有不同,虽然其中也会出现抨击的社会的丑恶现象,但正喜剧主要是通过否定方面来表达肯定方面,因此,正喜剧往往会以人的美德,自信等美好价值贯穿电影主题,以上扬的正面价值为最终诉求。正喜剧与正剧比较接近,假如可笑性减弱,正剧的性质便会增强,反之亦然,这也是“正喜剧”这个名词的由来。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

周星驰最辉煌的一部电影:

从周星驰开始独立执导影片以来,《功夫》应该是最能代表其电影成就的巅峰之作,且是唯一一部在故事、摄影、剪辑、特效、人物设计、喜剧设计、美术设计、声音设计等方面都具备了国际水准的影片,即便是放在今天,《功夫》的制作水准依旧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其中的主题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正喜剧设计是体现影片国际性的重要标志。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3)

喜剧设计:

无人受到伤害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喜剧,只要是喜剧,那么就必须服从一个大的原则——无人受到伤害。在喜剧中,观众必须感到所有人物不管受到了怎样的打击,他们都能镇定自若地拍拍身上的尘土然后继续前行。若是观众感到“这很疼”或者“他死了”,那么观众就不会笑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功夫》在喜剧和正剧的权衡上明显是偏向于正剧的,比如包租公被包租婆从楼上扔下来,尽管没事,但还是流出了一滩血;再有马仔揍火云邪神的那几拳,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邪神依旧口鼻流血,观众会感受到“疼”。最明显的当属三位武林高手的死亡,尤其是苦力强,直接被削掉脑袋,更有甚者,斧头帮老大被火云邪神的一记鞭拳打得脑袋旋转720度,这甚至到了限制级的标准。这些场面都违背了喜剧设计的原则,如果严格一点,《功夫》是一部正剧而非喜剧。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4)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5)

愤怒的理想主义者知道,如果他们用严肃的方式宣讲社会的某个堕落现象,没有人会愿意听,但如果他们在揭露这一切的时候同时让人们发出会心的笑声,那么情况就会不同。喜剧的本质其实是对丑恶现象的愤怒表达。所以在抨击社会黑势力的这件事情上,《功夫》需要用到喜剧的元素,即让观众笑,又能让观众接收导演的讽刺意图。而唯独符合喜剧设计原则的是星仔和肥仔聪去暗杀包租婆的一个序列,这段场景是经典的喜剧设计范本。星仔每次扔出去的飞刀都像被雷达锁定了一样回扎到自己身上,肥仔聪的“助攻”让情况变得更糟,最后还被群蛇“亲吻”,但作为观众,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疼”,因为星仔没有流血,他脸上痛苦不堪的表情只会逗笑观众。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6)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7)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8)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9)

之后的一场追逐戏更是直接借用了动画片模式,二人在公路上的追逐像极了《猫和老鼠》的桥段,就连最后包租婆像一坨果酱一样黏在广告看板上滑下来的设计也和众多动画片如出一辙。同样,观众只会觉得包租婆好笑,不会觉得疼。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0)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1)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2)

在喜剧设计的原则下,喜剧仿佛是踩着钢丝行走,钢丝的一端是要使主人公受尽地狱般的折磨,而另一端,却要安全地使观众确信,那些飘忽的火焰其实并不烫人。

喜剧人物:

执迷不悟的偏执狂

具备一定的意志力是设计主人公的先决条件,因为故事会安排一个有质量有力度的激励事件去打破主人公原有生活的平衡,然后主人公会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去努力恢复自身世界的平衡,而观众看的就是主人公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最终达成或者未达成心愿的过程。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3)

喜剧人物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显著特征就是对目标的盲目执迷,好比星仔,他对出人头地保持着一种执迷不悟,而手段就是去杀人并加入斧头帮。可重点在第二步,喜剧人物对自己的盲目执迷是不自知的,他永远处在执迷不悟的状态里,他也不会考虑手段或者能力与目标是否匹配,总之他就是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那个想要的结果,并且用很“严肃”的态度去追求,而结果就是洋相不断,笑料百出。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4)

除了在上文的描述中,星仔和肥仔聪被戴金丝眼镜的文员打以及到猪笼城寨去勒索理发师酱爆被揍,到最后因冒充斧头帮差点被干掉,这些都是喜剧人物在追求“理想”时所付出的代价。大部分正剧主人公对目标的接近过程会呈现波峰波谷交替式的曲线,但总体方向是向上的,是离目标越来越近最后达成,比如詹姆士.邦德。而喜剧人物追求目标的过程是一直落空的,这个箭头每向下挪动一次就说明人物的行动失败一次,每失败一次,观众就会笑一次。这种能使人发笑的源头全部归结于人物的执迷不悟,但如果人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执迷不悟是愚蠢至极的,那会发生什么呢?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5)

非自觉欲望:

它不受约定俗成的道德观或世俗价值的约束,是扎根在潜意识里最深的,最真实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是在被非自觉欲望驱动,哪怕表面上对某个价值锲而不舍,但内心里似乎总有个声音在怀疑,这个目标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如果是,为什么内心这么挣扎?而在银幕戏剧里,非自觉欲望一定被设定成与自觉欲望相对立,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只要人物有非自觉欲望,那么实际上他所有的行为就都是被非自觉欲望驱动的,只是人物自己意识不到而已。星仔在影片前两幕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自觉欲望——“做个坏人”,但敏锐的观众对他内心中潜意识的需要是有所感知的,并能察觉出他内心中的矛盾,而他的非自觉欲望就是“做个好人”,这也恰恰说明了为什么他每次实施“做个坏人”的行动时均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6)

如果哑女芳儿是唤醒星仔非自觉欲望的前奏,那么亲眼目睹火云邪神在偷袭时所暴露出的卑鄙、下作就是惊醒非自觉欲望的春雷。星仔彻底的意识到,自己一直把“做个坏人”当成人生最高的追求是件多么丑陋和愚蠢的事,就此,影片全然进入正剧模式,喜剧退场。

砸向火云邪神的那一锤代表着彻底与从前那个愚蠢的自己决裂。这是影片中第二次星仔展现出正义感的时刻,但与第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评估过现实风险的,这么做的结果要么是被邪神打死,要么是被斧头帮砍死,但即便面对如此险恶的可能性,他依旧选择“做个好人”。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7)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8)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19)

在影片中,周星驰对于星仔觉醒的思想过程并没有做出充分的交代,这些被隐去的思想转变过程的镜头只能在花絮资料中找到只言片语,所以对于熟悉周星驰影片风格的观众来说,这个转变来得似乎有点突兀,再加上周氏喜剧以往的作品中,人物都没有过非自觉欲望,所以,这也为周星驰的影迷造成了一定的理解成本。但无论怎样,将非自觉欲望成功地加入到设计中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尝试,这比只具有自觉欲望的主人公要来得更立体,更具移情效果。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0)

主题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排列组合能够暗示观众做出理性(或感性)的推断

除了平衡喜剧与正剧上的设计之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用到了两个特殊的非连续性剪辑手法。相信大多数观众对斧头帮的那段舞蹈依旧记忆犹新,在影片伊始,故事铺垫斧头帮日益壮大时就令这一剪辑手法得以体现。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1)

首先是老大一个人出现在幽暗的大厅里独舞,镜头再切换到以斧头为凶器的案发现场,随后再切换到三个人的跳舞镜头,然后再出现凶杀现场,往返交替三次后随老大起舞的人数也不断增加,这时镜头中出现了很多俱乐部、娱乐赌场、酒楼饭店的霓虹灯招牌和一摞一摞待清点的钞票,其间与跳舞镜头并行穿插,而此时,跳舞的马仔们多到几乎要撑破景框。最后,血红的“斧头帮”三个字在举起的斧头中“如日中天”。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2)

主题蒙太奇经常采用联想式剪辑来表现,通过将不相关联的镜头快速剪接在一起产生或暗喻或明喻的意义。如果将这两组镜头分开独立进行,它们或许只能够提供自己本身的意义,但将两组镜头平行剪辑形成主题蒙太奇后,观众就能通过舞蹈人数的增加再结合凶杀、招牌、钞票等信息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斧头帮通过一系列黑势力手段扩张成为只手遮天的第一黑帮。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3)

交叉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两条或多条情节线进行迅速而频繁的交叉剪接方法。

与主题蒙太奇不同的是,交叉剪辑的情节线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但空间不必同一,因此它会“误导”观众认为情节是连续性的。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4)

蝴蝶破茧而出的象征手法直观又贴切,标志着星仔从里到外的蜕变,也正式将影片推进第三幕的高潮。在开始决战之前,周星驰用交叉蒙太奇跟观众耍了一个小把戏。镜头一边是星仔在室内安顿好包租公夫妻俩,另一边是斧头帮围堵在门口,然后镜头切至室内拍摄星仔出门迎敌,随即镜头切换室外,房门从内打开一条缝,门口的马仔做伏击状,但最后从门里出来的却是火云邪神,星仔此时正从另一间房门口与之对视。这段交叉剪辑让观众对时间连续性做了准确判断,但是在空间毗邻性上却做了错误判断,这种具有迷惑性的剪辑手法能够制造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5)

如果从门里出来的是星仔,影片将迅速进入一场混乱的遭遇战,这就直接剥夺了观众对决战高潮的心理准备工作,而星仔在完成蜕变之后的仓促应战,使得蜕变之后的人物形象得不到充分展示。所以,交叉蒙太奇在此时的使用即营造了紧张气氛,又提供了准备时间,而且为人物亮相和决战的爆发积蓄了足够能量。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6)

致敬:

《功夫》历时三年时间以及几千万元的资金没有白费,可以看出,周星驰对此部电影的良苦用心,影片中所致敬的影片几乎是一代人对武侠电影的记忆,比如《五郎八卦棍》、《倚天屠龙记》、《如来神掌》、《六指琴魔》、《十二路谭腿》、《铜身铁线拳》、《神雕侠侣》、《火云传奇》、《射雕英雄传》等,但在周星驰心目中占比最重的还是属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这点从星仔最后的形象设计中已得到充分表达。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7)

结语:

正如开篇所说,正喜剧是以幽默、诙谐、讽刺的否定形式对生活正面意义的表达,正剧作家通常用作品传递出这样的精神实质:即便是在最坏的环境下,人类精神也是宏伟的。喜剧则指出,即使是在最好的环境下,人类也会想方设法把事情搞糟。周星驰利用在人物身上设计非自觉欲望将正剧的严肃性和喜剧的戏谑性镶嵌成一个整体,即通过喜剧把所有事情弄糟的特性讽刺社会阴暗面,同时又用正剧的正面价值赞颂了人性的光明面,喜剧效果和戏剧张力都推向了极致。此后,周星驰指导的几部电影均未达到向《功夫》这样的高度,但观众依旧还是有充分的理由对周星驰保持期待。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8)

喜剧电影带给观众欢乐,但喜剧电影人的世界是孤独的,幕前幕后的反差现如今已不再是秘密,或许正是由于对幕后真实性格的了解和阅历的增长,观众对喜剧背后的悲凉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因此,好多观众在看到周星驰早期作品时都会笑中带泪,而这个“泪”,是否就是喜剧人最想向我们传达的精髓呢。

周星驰的喜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周星驰的功夫严格来说是正剧)(29)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