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

为什么上课要做笔记呢?笔记是我们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方法。俗有话“好头脑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记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笔记对帮助我们巩固知识、锻炼记忆也有很好的效果。

笔记反映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老师的思考方法、分析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次序。可以说课堂笔记是我们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我们课后复习和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

做笔记还有两个好处,就是避免我们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促使我们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四个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我们的器官协调能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笔记在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像一个为你解决疑难问题的老师,在你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些同学反映,记笔记和听课常常不能兼顾,当记的时候,听就跟不上,而集中精力听,记又完不成。事实上,出现这种矛盾是没有掌握记笔记的要领。这里就谈谈怎样记好课堂笔记。

1.明确笔记内容

课堂笔记并非把老师的板书或讲话一字不漏地全记下来,要有选择,有重点,有己见,讲实效。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主要应记的有:

(1)记要点。即把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参照老师的板书,提纲挈领,有选择地用简要的语句记录下来。每堂课的重要内容,通常都是相关的一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包括技巧)。如文科中的重要名词、论点、论据,如理科中的定义、定理、定律、原理、法则、公式、解题的方法和推理的必要条件、重要步骤、关键环节等。

(2)记典型事例和其他补充内容。老师为了更好地阐明问题常从不同角度对教材做必要的补充,包括对某些字词注音和释义对某些概念、规律的内涵做深层次的阐述,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或例题和习题,有选择地记录。

(3)记总结归纳性图表。图解能很好地揭示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表解则适合对相关概念进行对比、类比或归纳。还有老师的一些概括性陈述,如果是教材上没有的,重要的都要尽量记录下来。

(4)记推理程序和解题思路。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理清老师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很重要。要学会用简要的图示形式(如推理流程图、增减推导式、替换分析式等)记录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

(5)记疑点和不同见解。“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则不能见真理。因而,学贵质疑。这要求我们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包括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同学的发言,通过纵、横、顺、逆多角度的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中提出疑义或不同见解,并记录下来供研讨之用。

(6)记心得和顿悟。心得是认识活动中的体验,顿悟则是灵感,是思想的火花,是经过苦思冥想、积极思维后出现的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成果,是纵横联想的飞跃和升华。我们有时对某一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恰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由于某个偶然因素的启发,或触景生情,突然灵机一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题迎刃而解。不少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如传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的浮力定律,德·凯库勒散步时偶然想出的苯分子环状结构,都来源于心得,受益于顿悟。我们学生既有自己的心得,也有自己的顿悟,都是反复思考、不断酝酿而获得的一种体会、观点、猜想、构思或对某个问题的解法。但顿悟会稍纵即逝,不管它是否完美,都要及时记录,以备深入探讨。

2.注意记笔记的方式

用于记笔记的工具一般有3种:

(1)书本。充分利用课本课文的周边空隙,做标记、眉批和端记,其优点是记录简捷,查阅方便,也便于今后看书复习。

(2)纸片或卡片。对于大段的补充内容,包括一些总结归纳性图表,由于书上记不下,可以先记到大小适当的纸片上。但为了不致丢失,要将这些记有笔记的纸片,粘贴到书上的相关页次上。纸片也可以用专用的卡片代替。卡片纸质好,使用方便、又便于整理,适于做读书笔记。但因不便随课本保存、一般不宜做课堂笔记。

(3)笔记本。这是不少同学的方式,原因是笔记本容量大,所记内容集中,适合记老师所做的专题讲座、复习课和习题课的讲授内容,也适宜记总结归纳性图表等,还可以长期保存。记笔记时可以充分利用符号。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画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

如用“!”或“II”表示段落层次,用“·”表示重点词语,用“~~”表示精彩的句子,用“一”表示中心句,用“?”表示疑问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要始终一致。

也可以用批注法。如对字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字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以用写意法,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此外,用笔记本记笔记,要留出副页,或者是留出一页的1/3或1/4空白处。无论是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的笔记都是需要的,副页的内容一般也有4个方面:预习时发现的自己掌握得不够好或忘记的内容和问题,预习中产生的想法和体会;听课时产生的体会,易出现的错误(以提醒自己),易混淆的词语(以示区别),温习笔记时重视的问题:从课本以外的同类书中摘录的与笔记有关的内容;补充课本或老师没有讲到的相关知识。

3.注意记笔记的速度

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做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得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4.及时整理笔记

课堂上随手记的内容,由于为了争取时间,不影响听课,往往次序失当,轻重不一,不但缺乏系统性,可能过一段时间,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草书”。而课下整理笔记,是要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因此,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对笔记出现的缺漏、跳跃、省略、简记等补充完整,对笔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对错误之处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还可以编号分类,舍弃无关紧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并巩固记忆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我们严谨而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5.不要抄别人的笔记

有的学生比较懒惰,自己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整理能力。所以,最好不要养成抄别人笔记的习惯,不然,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1)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2)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3)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4)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5)

课堂做好笔记的方法(做课笔记最有的方法)(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