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张曼玲的徒弟都有谁(袁佩楼弟子张存珠)

京剧大师张曼玲的徒弟都有谁(袁佩楼弟子张存珠)(1)

姓名:张存珠

年龄:72岁

职业:相声演员,单口相声大师,司仪泰斗,国家一级演员

经历:曾任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已退休),济南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旗下曲山艺海网专家顾问。中国四门抱曲艺大师金文声先生的义子。

京剧大师张曼玲的徒弟都有谁(袁佩楼弟子张存珠)(2)

大观园里听相声

曲山艺海一直是济南府的特色文化,而这山海之间有多庞大?或许张存珠的记忆可以管窥一斑。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72岁(本文为2014年采写,编者注),属马的。按照阴历我是1942年的腊月生人。按照阳历是1943年。我一对比,阴历是1942年12月初一,阳历是1943年1月6号生于济南。

我父亲是中医大夫,我母亲的娘家也是做医生的,我从六七岁就没事去大观园玩,因为我住的离大观园很近,1分钟就进了大观园了,小时候大观园就有撂地说相声的,撂地耍把式卖艺的,还有撂地说评书的,那时候进了大观园你就是不花钱,在里面玩一天也没人管你。小孩没钱,就站在边上给他捧个场吧。

一般来说我就愿意去说相声的地方,我听这个东西挺好,6、7岁不是很大,听着好玩也记不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十来岁,听回来就简单模仿:“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没有扁担长……”后来再大大懂事了,有的时候晚上没事了,我爸爸就领着我去大观园,有一个说相声的专门的园子,叫晨光茶社,去里面听相声,最早是1分钱一段,后来是2分钱一段。

那时候是(19)54年,大观园那个繁荣昌盛,那个晨光茶社就晚上说相声,还天天晚上有排队听相声的,里面能坐300来人,一段说完了愿意走就走,走多少进多少。后来我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到阳历年班里就搞演出、文艺活动。我也不会别的,我就找了一个同伴,去大观园听相声去,2分钱一段,跟家里要1毛钱我就能听一晚上,我们两个听了好几天,就选了一段好说的绕口令,我们俩就在班里说了这么一段相声,还挺受欢迎的。

到了(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我就参加了钢铁宣传队了。上钢铁基地上去,槐荫区,炼钢的大、小工地,我上那里去慰问工地上的工人去,我就跟我一个伙伴,我们俩又合说了一段相声。就是反映大干苦干的热烈的场面,是个歌颂的段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19)59年,不炼钢铁了,正赶上济南市曲艺团面向社会招生。

那时候不光曲艺团招生,歌舞团、杂技团、京剧团、吕剧团,都招(生),它属于一个艺术学校。我考的是济南市曲艺团,并且到那里就考上了。人家问:你考的什么?我说:“说相声。”就说了个小段,我记得很清楚,一共4分半钟,我就说了这么个小段,他们说别说了别说了,让我说个绕口令。我记得很清楚:“板凳宽扁担长。”

他们说让我先回去上学去,听通知吧。到了(19)60年4月份,就给我来通知了,让我4月17号报名去,我拿着通知单,就去报名了,就录取了。那时候是19中录取的我。

曲艺行里有讲究

曲艺行里有不少讲究,即使是撂地表演,也有各种说道。

考上曲艺团之后,家里也没有什么高兴不高兴,觉着孩子愿意干就干吧。那时候我家里俩哥哥俩弟弟俩妹妹,兄弟姊妹七个,我是老三。家里(生活)靠父亲行医,还做些小买卖。

考上曲艺团,我高兴了,很快就上台了,最让我高兴的是,1960年的5月1号,这一天是最难忘的日子,领导让我们这些曲艺团的学生拜师傅,我心里想拜的那个师傅,果不然,领导真安排了,就是济南市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袁佩楼,我师傅长得英俊,文化程度还高,他读过私塾:《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左传》都读过。

演艺行里讲究多,咱济南现在叫曲山艺海,过去是文山书海,因为济南过去书海多,都有听书的习惯。说书的不是光晚上说,早上起来9点半到11点半,这叫“赶个早”;中午11点半到1点半,这叫“饭口”;下午2点到5点,这叫“挣地”;晚上5点到7点,这叫“灯花”;晚上7点到9点半,叫“赶个晚”。只要有说书的就有听书的,满满的人。

当时济南市曲艺团在大观园有一个剧场,节目多,有相声、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评书、单弦、魔术、杂耍、河南坠子。我(19)60年5月1号开始跟着师傅学,学一段就上舞台。比如说开个场,头一个甩出个节目,锻炼锻炼,或者在人民公园、大明湖表演,见见观众。那时候我师傅就说:“学相声和其他本事是一样的,从不会到会很简单,从会到专太难了。”

我第一次上台是什么时候?是考入曲艺团后一个月,六一儿童节,在人民商场那边的一个场子,(我)和我的一个师哥,叫孟文辉,我俩说了一段刘宝的故事,给本曲艺团的老师汇报。结果上瘾了,老师也鼓励我们,给我们鼓掌。“刘宝的故事”是个新段子,后来又学了个新段子,马季写的“英雄小八路”,这是上学校里给学生演出,也挺好。

那时候我特紧张,没上台以前得上厕所,越是要到我上场了,越想去(厕所),演完了就是再有五六个小时不去厕所也没关系。这种习惯不好,其实我就是不去,真上台了,也就忘了,但是还是一种心理作用(让我上台前去厕所)。

一直到后来,去农村演出,这才改了。为什么?农村演出都是赶会去,一天演3、4场,还上厕所,哪有厕所。麦子地里就演,这批观众走了下拨就进来了,(慢慢)就把解手这事忘了,不过演出完了晚上就渴,喝2个小时的水解不过渴来,但是白天不敢喝,喝完了就上厕所。所以看演员在台上很风光,但是全身心的投入,其实也很艰苦。

方言相声火爆

张存珠表演的一大特点,是用章丘话说评书相声。

后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们)都上工厂去了,曲艺团解散了,(19)77年以后又恢复的曲艺团。我也回去工作了。工作关系是从工厂调回曲艺团了。1978年12月25号,圣诞节那一天。回了团接着就演出,那时候我们团在天庆西院(音译)演出,人民商场后面。现在那里是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那里非常繁华。

回来以后我就感觉到曲艺团的发展:说新唱新,宣传党的政策,比如土地管理法、交通法规。这些年曲艺团出了好多作品,并且全国汇演。我回到团,在(19)79年吧到2014,35年了。

我觉得这个35年有多少提高,不过重点的就是向老艺人学习,不光是学习相声,快书也学习,评书也学习。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管制越来越宽松,像上世纪80年代我们到南方演出,邓丽君的歌还不让唱呢,后来慢慢就放开了,大家也喜欢这种有趣的艺术节目。我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开始琢磨着创新,后来就有了《海湾战争》这个段子。

1991年,美国和伊拉克开战,我就注意社会对这个战争的反应,美国打伊拉克是正义还是不正义的我们不去评价,只是从里面找笑话,这叫外哏。那时候传统段子也说的差不多了,所以就创作了这个段子。

这个外哏怎么找呢?一个就是用章丘话。例:美国飞机能倒着飞回去……用济南话说一点笑料也没有,用章丘话就很荒诞,还出“笑果”。后来这个段子表演出来,大家都很喜欢,我也很高兴,也开始用章丘话表演一些段子。

曲艺崛起还得创新

电视等科技手段的出现,让如今的曲艺节目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实济南的曲艺圈子在改革开放后还是很火爆的,那时候大观园、人民商场、西市场到处都有撂地的曲艺节目,内容也特别多,但是后来半导体、录音机、电视机多了,这些曲艺节目的关注度就渐渐下降了。

从前看个电影2毛、2毛5,3毛就可以坐到最中间,那是很好的位置,但是后来半导体多了,大家去现场看的人就少了,尤其是电视出现以后,你现在想看电影,可以不去电影院,中央6就是电影频道,想听戏曲,也有央视的戏曲频道;想看电视剧,哪个电视台没有电视剧啊?所以在我记忆里,1990年开始,去现场看曲艺节目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接演的活动也开始少了。

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曲艺怎么搞。电视台能播很多东西,作为剧团你怎么竞争?很简单,要提高艺术质量提高档次,还得先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你拿出来的东西,电视上没有,还特别让观众喜欢,那你就不用担心被电视抢了风头。这些年我经常看书,还学着上网,也是想从这里学点新东西,用新段子逗乐观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