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

南锣鼓巷的前世今生

北京的南锣鼓巷作为北京北城区的繁华处所,现在基本已经是外来游客来京的必游之地和网红打卡景点。我九十年代来北京的时候,其知名度远不如现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几个小资情调的酒吧进驻南锣鼓巷,而后陆续有些文创小店和特色小餐馆扎堆而来,南锣鼓巷才渐渐有了生气,到2007年的时候,不温不火的南锣鼓巷已经拥有50家左右的店铺。南锣鼓巷真正开始火起来是2008年北京开奥运会前后,2008年南锣鼓巷被评为“全球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四大特色商业街区”后才步入上升期,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南锣鼓巷推荐为亚洲必去的25处旅游风情体验地,南锣鼓巷和故宫、八达岭齐名。随着出名度的高涨,店铺开得越来越多,达到200家店铺700多游商,使之成为全世界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4年前后处于混乱期,形象和业态大幅度下滑,直到经过了6次大规模的整治,才在2017年5月以崭新的面貌亮相。

南锣鼓巷本就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老的街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已经有700多年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之人,故名罗锅巷。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才改称南锣鼓巷。

元大都建城伊始就遵循着“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南锣鼓巷是“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大都时期全城共有50坊,坊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改为28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边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属地。元大都的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早已面目全非,但南锣鼓巷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非常对称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南锣鼓巷在南北走向主干道东西侧各有8条胡同整齐对称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形成了蜈蚣的两只眼睛。现如今的东西诸如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北兵马司胡同、菊儿胡同等18条胡同在元代时期并没有这些名字,只是到了明代之后才逐渐演变而成。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又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期才称菊儿胡同。

现如今南锣鼓巷的东西两侧的胡同大多已成为民居或大杂院,游客来此也大多沿着东西分界的南锣鼓巷主道游览,街巷两侧跟各地旅游景点类似,都是各种店铺、网红打卡小店、咖啡厅、老字号小吃等不一而同罢了。

之所以探古寻幽中要将其纳入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她的历史和建制的完整。特别是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老北京的“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如今南锣鼓巷主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两侧的胡同倒更像是一个邻家女孩,透着清秀和宁静,值得去探寻。如今的南锣鼓巷保留完好的王公府邸和名人故居并不多,但却也有很多值得去探寻的故事……

推荐游览路线:寿比胡同→后圆恩寺胡同→沙井胡同→帽儿胡同→东棉花胡同→雨儿胡同→炒豆胡同。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

南锣鼓巷示意图

∆寿比胡同。从鼓楼东大街路南有一条很窄的寿比胡同,穿过去一路向西,将会看到“肃宁府”和“荣禄府”相对而立,明代大太监魏忠贤之侄魏良卿,官封肃宁伯,府邸在此。朱由检继位,惩治阉党,叔侄二人,获罪处斩。从肃宁伯到被处斩,不到一年,令人唏嘘。也许只有门口这棵粗壮的古槐,还记得主人当时由大喜至大悲的跌宕人生了。冯小刚著名的电影《老炮》在此拍摄。

寿比胡同6号是荣禄故居后两进院子的入口,菊儿胡同东部北侧3号、5号、7号院在旧时都是荣禄故居的所在地,虽然其貌不扬,但它就是荣禄府,这处建筑的外墙仍然是旧时的青砖,有些已残缺不全,显得更加斑驳沧桑。荣禄是慈禧的内侄,官至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也是辛酉政变和破坏戊戌变法的关键配角,扼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23岁的荣禄因贪污受贿得罪了他当时的上司肃顺,差点儿被处死,躲过大难后,荣禄成为慈禧的忠实拥护者。可以说,一座荣禄府,就是半部清代史。

∆后圆恩寺胡同。向东就会看到矛盾故居,可以预约参观,原为清末举人李实臣的住宅,三进院落,在这里,茅盾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七年时光。从1974年到1981年,正遇文革,很遗憾,这段时期,没有在这里留下文学作品。

接着就是“蒋介石行辕”,相传是清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fū),为讨京城名妓“红宝宝”欢心,按照佳人意愿,建造的一座“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豪宅,后来破落赌博,输掉了这座豪宅。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这里都是蒋介石的行辕,这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每次来北京,都在此下榻。蒋介石在此,部署辽沈战役。解放后,这里是中共华北局办公地,也曾作为南斯拉夫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作为友好宾馆经营场所,对外开放。如今大门紧闭,高墙合围,只能从门缝处看见正门喷泉和二层小洋楼的部分身影,据说里面有来自圆明园的石雕精品,有古朴的四合院、二层小洋楼和花园。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2)

后圆恩寺胡同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3)

矛盾故居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4)

蒋介石行辕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5)

中西合璧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6)

蒋介石行辕保护牌

∆沙井胡同。走到沙井胡同,你看到的会是气派的“奎俊宅”,晚清史学家用四个字来描述这位双面总督:“贪馋无耻”。他甚至还发明了“炮税”和“粪税”。民国时,大宅的主人换成了外交总长顾孟余。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7)

沙井胡同

∆帽儿胡同。自西向东,分别是“婉容故居”、“冯国璋旧宅”、“文煜宅”、“达贝子府”。婉容故居早已成为了一座大杂院,原来院落的主干道早已被私搭乱建堵塞,只是从一些建筑内屋檐和门楣的斑驳的彩绘痕迹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进进出出的人淹没了主人最后的气息,一代清末皇后的悲惨结局,或许还要比现在凄凉的屋宇,更让人感到寒冷。皇亲国戚的郭布罗·婉容,作为清朝皇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可谓才华卓著。她人美心善,还经常捐款。集才华、美貌、善良于一身,却在命运浪潮的摔打下,抱着一杆烟枪,魂落臭水沟。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8)

婉容故居

“文煜宅”就是清朝大臣文煜居住的地方。文煜曾任将军、尚书、总督、巡抚、政使、等数职。宅园共有五座院落,其中7号占两座,破坏最为严重。9号即著名的可园,仿南方拙政园,院落之雅致,在整个北京四合院宅邸里,也是凤毛麟角。11号和13号为狭长的大型四合院,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这座宏敞的显宦豪宅,其大门距离胡同路竟有10米远,可见当时主人的富裕。他死以后,这座宅子被他的后人卖给了冯国璋,解放后被分成单位宿舍,其中9号、11号院还曾一度用作朝鲜驻华使馆,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贝子府”是乾隆三女儿和敬公主后人达赉(lài)贝子的故居。同样也是因为家族落败,卖掉了和敬公主府,迁居此地。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9)

可圆旧址

∆东棉花胡同。“凤山宅”,清末大将军凤山宅,在南锣片区,最有名的是院内二门的拱门砖雕,很是精巧,寓意丰富。凤山将军姓刘禹门,号茗昌,清代汉军正白旗人,清末武职官吏,历任近畿陆军第一镇统制、西安将军、训练近畿各镇大臣、荆州将军,宣统初官至广州将军。1911年10月25日,将军凤山去广州赴任,被革命党炸死。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藏书家,他死后的书一部分被卖,一部分被分到一些图书馆。也许,这是一个藏书者最大的悲哀。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0)

东棉花胡同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1)

凤山宅院砖雕

∆雨儿胡同。“齐白石故居”。他画虾最出名。齐白石是中国有名的国画大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没上过什么学,文化水平不高,与历代的文人画家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但他所创造的艺术奇迹,成绩斐然,令许多人刮目相看。齐白石儿女非常多,所以很多人对齐白石有几个老婆特别关心。其实齐白石只有三个老婆,还有一个未娶,应该那时候齐白石已经93岁高龄了,正当准备再娶一个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只有三个老婆。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2)

雨儿胡同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3)

齐白石故居

∆炒豆胡同。南锣古巷最南边,这里藏着一座“僧王府”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原址几乎占了整个炒豆胡同,后门抵板厂胡同,足见其规模之大。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很少见。而在南锣鼓巷这个“富人区”,有两家,一家就是僧王府,另一家是位于寿比胡同的荣禄家。

老北京南锣鼓巷全景(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八)(14)

僧格林沁王府旧址

探寻完南锣鼓巷,你会有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但同时也会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总体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但房屋院落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历史变迁,有的早已变成了大杂院,有的则破落不堪,历史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只能在影壁间、屋檐处、不经意的角落里寻找她昔日光华,正应了那句话“千年的黄土易百主”,世界上,最不缺的感受就是物是人非。在这里我们抬头看天空中云卷云舒,闭上双眼听风声和鸽子哨声忽远忽近,静静地去感受时光的飞逝,想象着这一切,似乎,他们从过去走来,似乎,谁都不曾来过,包括你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感觉人生都只是过客,何必执着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