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角度看西游记(从文化视角你能想到什么呢)

大话明清,从文化视角你能想到什么呢?一部《西游记》就可见一斑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欢迎关注。

历史角度看西游记(从文化视角你能想到什么呢)(1)

美猴王

01前言

提起明清时期的文化,首先就会想到四大名著,而《西游记》在娱乐性、可读性、写作手法、寓意深刻等多方面可说是首屈一指,集寓教于乐于一身

在中华传统文化领域,明清的最高成就在小说,看小说又当推四大名著,而《西游记》又是四大名著中唯一的一部集儒、道、佛三教于一身的小说,可以说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值得深入研究。

02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明清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唐诗宋词代表了诗词的最高成就,到了明清,逐渐从文言文发展到了半白话文的小说时代,更加接近老百姓的生活。

文化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但长期以来,被文人墨客搞成了高雅的艺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成了一小部分人的专利。

明清时期,出现的半白话文小说体,使文化、读书等活动更加接近生活,逐渐又回归了大众的群体,又成了有源之水。

这种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文化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为现在文化的极大繁荣、百花齐放打下了坚强的基础。

而四大名著就是明清时期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代表作。

03为什么说《西游记》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呢?

《西游记》独具一格,具有其它文学作品没有的一些显著特点。

  • 1.娱乐性、可读性强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从表面上来说就是一部儿童读物,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吸引力强,给人一种爱不释手之感。根据《西游记》制作的动画片,深受儿童喜爱就是明证。

  • 2.寓意深刻,对现实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清代涨潮在《幽梦影》里曾说道:

《水浒传》是一部"努书",《金瓶梅》是一部"怨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此话极为有理,读《西游记》需要去"悟",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悟出不同的感悟,具有万能钥匙模式。

《西游记》寓意深刻,可以理解为多种形式。

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比作一个团队,来给青少年励志,打拼事业,就很贴切,也被多次这样解读过。

将唐僧师徒四人的关系和性格进行解读,就可以用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对理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将《西游记》中的各种利益交换与平衡进行真正解读,就能明白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道理,明白"只有双赢才能成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这些寓意与解读都是对现实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

  • 3.集儒、道、佛三教于一身

《西游记》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的儒家学说融入到小说里,处处都能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随处可见。

《西游记》整体采用了道教的神话体系,玉帝是一个独立于众神之上的,对应于现实社会中皇帝的一个人格化的众神之主。

天庭众神也效仿朝廷官员的建制,结合道教"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级、九曜、十都、千真、万圣"的神话序列,完成了《西游记》的神话体系架构。

《西游记》又结合佛教,将如来佛祖以及佛教体系中的神话人物形象与小说架构完全融合,形成了一条以西天取经为主轴的明线,贯穿小说始末。

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了一部集儒、道、佛三教于一身的神魔体小说。

  • 4.写作手法独特,运用神魔体裁暗写现实社会,匠心独运

⑴有明线。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明朝时写的一部小说,明线是写唐朝时期,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如何克服困难,战胜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⑵有暗线。

暗线是对照明朝体制及社会背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只是明朝文字狱虽然不如清朝时期严重,但一样是不能明写社会问题的,作者不敢写,不能写,只能暗写,借神话寓意现实社会。

⑶神仙构架如同官场构架。

在《西游记》里各路神仙构架,与明朝官场构架基本相仿。又结合中国传统的道教神话体系,以及佛教的各路诸神,安排出场了各路妖魔鬼怪。

⑷采用了暗喻手法。

道教有"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级、九曜、十都、千真、万圣"的神话序列等级,在明朝官场上有皇帝、太监势力、宰相官员势力等。

在《西游记》里,玉皇大帝暗喻明朝皇帝,整部小说多处暗讽了明朝皇帝扶植私臣、太监等势力,来对抗宰相带领的公权势力的现象。

⑸运用类比手法,天庭、儒、道、佛共存的局面如同现实社会

在《西游记》中,如来是与道教"五老"同等地位的佛教最高领导者,受天庭最高权力拥有者玉皇大帝的制约,玉帝有难可以招如来前来帮忙解决,如来不敢不来。全书处处都在遵循儒家思想

佛祖如来及道教的太上老君,又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不完全等同于玉帝的官员,相当于客卿的身份,受国家管理,又都有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

通过各路神魔的较量,写出了信众修行之路之艰难,暗喻了底层大众生活艰辛无比。

这些特征都与现实社会如出一辙。

⑹《西游记》写作手法丰富、独特

《西游记》丰富、独特的写作手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也是不多见的,是此种体裁的巅峰之作,艺术价值极高。

所以说,《西游记》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能够代表明清文化的一部文学巨著。

历史角度看西游记(从文化视角你能想到什么呢)(2)

西游记剧照

04为什么说在中华传统文化领域,明清的最高成就在小说?

明清两朝体制极为相似,被称为"清承明制"

明朝实行海禁,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那不是为了发展经济,只是展现皇权的需要。

清朝更是闭关锁国,并且为了更好地统治,实行了严格的文字狱,对文化的冲击极大。

明清两朝,实行科考制度选拔人才,也是严格按照"朱程理学"来选拔的,对文化发展限制极大。

这些间接导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衰退,使得戏曲及小说这两种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发展壮大。

继唐诗、宋词之后,读书、写字、吟诗、作赋等活动,逐渐从文人墨客的高雅活动,进入到了大众文化层面,出现了半白话文的小说这种文学表现形式,其成就代表了明清文化的最高水平,这也是明清两朝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换句话说,小说也代表了明清文化的发展变革过程。

05结束语

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研究,管中窥豹,就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文化风格及走向,以及社会人文关系。

社会发展脉络也就得到清晰的体现,从中就能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演变过程。

《西游记》是研究明清文化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值得深入研究。

同时,小说这种文学表现体裁的出现,让文化彻底走进大众生活,也为近代文化大发展,繁荣昌盛打下了良好基础,起到了很好的转折作用。

历史角度看西游记(从文化视角你能想到什么呢)(3)

如来佛祖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有哪些诗词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如何从文化角度赏析

文化赏析:你读过多少孤独的诗句?《声声慢·寻寻觅觅》忧愁孤独

传统文化中修坟立碑有什么讲究?有哪些注意事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