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1)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2)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4)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5)

释义:

1.题,题写。

2.西林壁,西林指江西庐山的西林寺,壁指墙壁。

3.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是南北走向的,横看就是从东面或者从西面看。

4.侧,从侧面看,即由南向北看或者由北向南看。

5.各不同,各不相同。

6.不识,不能辨别。

7.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和形状。

8.缘,因为。

9.此山,指庐山。

小学新教材128篇古诗(2022版语文课标小学必背诗歌推荐)(6)

读诗所得:

《题西林壁》全诗紧扣自己游览庐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或者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只有摆脱主客观的局限,真正做到高瞻远瞩,才能探究清楚事物的真相。苏轼借助庐山的形象表达哲理,浑然天成,耐人寻味,很有艺术性。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哲理诗中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作品,差异化的观看得到了不同的观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面看到的庐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面看到的则是奇峰突起高耸入云,而且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势也不相同,进而推理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摆脱主客观因素的束缚、完全跳出壁垒,才能探究清楚事物的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