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有什么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春节过后的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就到了,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下面我们就从元宵节的来历起源、习俗和传承意义来说说元宵节的知识。

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有什么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1)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就令士族庶民都挂灯祈福,日后逐渐形成了民间盛大节日,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还有另一种传说,据说汉文帝时期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大权。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有什么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2)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全国各地的节日习俗丰富多样,数不胜数,下面分享比较传统的几个:

1.吃汤圆

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也称元宵。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都喜欢以和为贵,更喜欢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这是幸福和睦的象征,一年开始的好兆头。

2.送花灯

元宵节这天,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添丁进口,美好的新年祝愿。

3.耍龙灯

每年的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耍龙灯,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龙象征着吉祥富贵,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相传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因为主妇妒忌,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5.踩高跷

元宵节这天,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它是传统戏曲,形式多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6.走百病

古时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妇女们,老人们都成群结伴而行,去桥边,去郊外走走,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健康锻练身体,目的是驱病除灾。

7.情人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在古代,女子通常“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一些特定的节日才可以走上街头,这也给未婚男女提供了相识的机会。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的诗词歌赋和戏剧民俗中都不乏元宵夜有情人相会的情境。

欧阳修笔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还有辛弃疾笔下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的都是元宵节日未落、月初升的美景良辰。

元宵节的传承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元宵,人们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活岗位中了。

所以人们在元宵节这天全民欢庆,也就是所谓的正月十五闹元宵,重在一个“闹”字,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美好和自由,这些都是人们心之向往,也是美好的生活期盼。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有什么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3)

小伙伴们,关于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握手][比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