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2)

胡歌满分获奖感言,藏着这个“套路”

胡歌是演艺圈公认的高情商代表。

在第28届金鹰奖颁奖典礼上,成为双料视帝的胡歌,发表了一段教科书式的获奖感言。

这段获奖感言,不但为胡歌圈粉无数,也让很多演艺界同行对胡歌大家赞赏。

胡歌是这么说的: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3)

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演讲中,除了对自己的成绩“一笔带过”,胡歌主要提到了三个人的三件事:

  • 郑佩佩为拍戏在地上躺了半个小时
  • 林依晨曾说自己是用生命在演戏
  • 李雪健只带一名随行人员

这三件小事,被胡歌放在心上,并以这样瞩目的方式说出来,想必每一个被提及的主角,都会觉得心头一暖。

也难怪,林依晨在胡歌讲到自己时,会感动到落泪。

因为,人人都需要被看到、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而胡歌那教科书般的演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体现了自己的谦虚,又让被提及的人觉得[他很重要]。

[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是戴尔·卡内基践行一生的人际交往原则,尽管很多人对他的观点和做法颇为反感。但我还是要负责任地告诉你——[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真的非常重要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4)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5)

自重感决定人们喜欢和谁交往

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依德曾说:

“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性需求,一个是被当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的需求”

这里的自重感需求就是指:

个体觉得“我很重要”的心理需求。

也就是说,在人际互动中,谁能让我们觉得“我很重要”,我们就更愿意和谁交往。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去年进入写作圈子不久后,我曾经同时加入过两个社群。在A社群里,我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白,整天隔着手机屏幕仰望膜拜大佬,很少在社群里讲话,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我的存在。而在B社群,我这个已经签约了一家平台的写作者,却被其他更白的小白们称呼为“大佬”,甚至还受邀做过线上写作分享。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6)

久而久之,A社群逐渐被我“冷漠”,直至彻底“废用”,尽管其干货含金量远远超过B社群。而B社群呢,后来成为了我的“置顶”微信群,每天关注群里信息、与同学们积极互动,成了我的习惯。

我之所以会“宠幸”B社群,而“冷淡”A社群,其实就是因为,在B社群里,我体验到了“被重视”的感受,而A社群,我却只能仰望膜拜其他大佬,偶尔发言自己都心虚,有时甚至还无人回应。

因此,我在能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的B社群,是踊跃发言的在线话唠;而在让我觉得自己被忽视的A社群,却成了鲜少互动的小透明。

这就是[自重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影响。

之前网上有一条“同事买奶茶不带我很难受”的帖子,被其他网友点评为“太矫情”、“玻璃心”,但从[自重感]的角度来看,其实发帖网友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不管一起买奶茶的同事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被漏掉的那位同事都会体验到被忽视甚至被无视的感觉。

毕竟,当自重感受到侵犯,谁的心里还会毫无波澜呢?

明白了人们对自重感的需求,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混迹牛人圈子”这种事不靠谱,因为,如果你没那么牛,那么你在牛人圈子里就无法获得[自重感]。

自重感被满足能让人产生社交欲望,而自重感缺失,会让人产生社交抵触。反过来——谁越能给我们以自重感,我们就越愿意和谁打交道。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7)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8)

因此,想成为人际关系高手,就得学会给予他人[自重感]。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9)

--与人聊天时:认真倾听,不唱反调

在沟通场景中,有两类人最让人反感:不听人讲完就插嘴的人,以及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唱反调的人。

这两类人是如何侵犯了别人的自重感的呢?

“不听完别人讲话就插嘴”,明显是没有把别人的话听进去,而且也不准备听别人解释,这就会让别人体验到“你觉得我不重要,因此你随意插嘴”。

而总和别人唱反调,虽然是一些人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但他却让说话的人,体验到了“被否定”、“被抨击”的感觉。

什么样的人才会抨击和否定我们?

要么对方好为人师,要么对方是我们的敌人。

而不管对方到底是什么人、什么身份,这种唱反调的方式一定会把“和谐”的聊天模式改为“死杠”。

试想一下,当别人否定我们的观点时,就算对方是对的,我们会打心底里为对方的言辞而鼓掌吗?——不会,我们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没有被尊重,并且被对方推到了对立面。

因此,给予他人自重感的基础就是——在聊天时,认真倾听,不唱反调。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0)

认真倾听的标准是:直视对方、时不时对对方的观点做出肯定姿态、适当重复对方的讲话内容、不看手机。

不唱反调的标准是:只要对方的讲话内容不违背道德法律,无论对方说什么,都不要给予“直接否定”的反馈。

——注意,这里说的是“不直接否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想提出不同意见,也要先同意对方的部分观点,然后用“但是……”的句式带出我们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不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在否定他了。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1)

--与人交往时:留意别人微小的习惯或举动

海底捞为什么能把服务做到如此贴心细致?

就是因为工作人员对人们微小举止的悉心观察。

朋友老公过生日时,两人去海底捞吃了个火锅,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生日礼物。但吃到半截,海底捞的工作人员却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随即餐厅还播放了《生日快乐歌》。

朋友老公问工作人员是怎么知道自己过生日的。工作人员答:“无意间听到了两位的谈话”。

原来,刚坐下不久,朋友便对她老公说:“这次没买生日礼物,下个月补上,生日快乐!”

就是这么一句话,被工作人员听到并放在了心里,于是,长寿面端了上来,《生日快乐歌》也缓缓响起。朋友和老公感动不已。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2)

以前单位里,有位大姐就特别细心,总能把别人的小习惯、小状况放在心上。

有年夏天,部门同事一同定奶茶,当时我恰好在老板办公室。回到座位上时,奶茶已经就位。其他人都是凉的,只有我是热的,而且还是我钟爱的口味。

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原来那位大姐早上看到我拿着姨妈巾去了卫生间,再加上她本来对部门同事爱喝的奶茶口味一清二楚,于是她告诉订餐同事:“给泰迪一杯热红豆牛奶的吧,错不了”。

正是因为那位大姐,总是能把别人的微小习惯和举动放在心上,所以,部门里的同事都非常喜欢和她相处。

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自己,没功夫留意别人。而少数人即便能够做到关心别人,也只是浮于表面。只有把别人的微小举止放在心上的人,才能给人以真正的自重感。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3)

--与人互动时,多提及对方名字,少用代词

全人类对自己的姓名都都尤为在意。

各领域的突出贡献者,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就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颗星星。

戴尔·卡内基小时候,为了让小伙伴们给自己的兔子拔草吃,就告诉大家“谁能找来更多的草,我就用谁的名字为小兔子命名”。小伙伴们都很喜欢那些小兔子,于是都争先恐后地加入了“拔草大战”。

你看,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有多重视,多在意。

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只做到了“记住别人的名字”,其实这远远不够,因为“记住别人的名字”,只是一种礼貌,记不住,就说明你没礼貌。

胡歌获奖感言疯狂点赞(胡歌满分获奖感言)(14)

而真正能给人自重感的是,在沟通场景中,只要当事人在场,无论你是跟当事人说话,还是和第三人说话,只要提到当事人,都尽量少用代词,多提名字(名字也包括你对对方的称谓如“李总”)

跟当事人说话时,如果用代词是这样:我觉得你昨天的表现非常棒。

而如果提及名字就会是这样:我觉得小米你昨天的表现非常棒。

和第三方谈话时,如果用代词提及在场人是这样:我觉得她(指指当事人)昨天表现特别棒。

如果加上名字就会是这样:我觉得小米她昨天的表现特别棒。

两种情况的两种说法,哪种令人舒服?

显然,提及当事人名字的谈话方式,更能让当事人觉得“我很重要”。

因为“你我他”这样的代词,可以代表任何人,本身就给人一种忽略个体的含义

而唯独是每个人的名字,才能将个体与他人区分开,才能让个体确定自我的存在感

写在最后:[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这条原则可以指导我们的社交行为。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并加以觉知修炼,我们都可以成为社交高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