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正式收购arm(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意欲收购ARM)

英伟达正式收购arm(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意欲收购ARM)(1)

走出去智库观察

9月14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宣布,将以400亿美元收购安谋(ARM)。如果交易能够顺利完成,这将创下全球半导体市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在当前美国不断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产业公司的情况下,此次交易将对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交易能否达成,中国的监管是关键因素。2019年高通收购恩智浦,美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等的监管机构都已通过审批,但中国商务部没有通过审批。

此次并购是否能顺利进行?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原瑞辰的文章,供关注全球芯片行业发展和科技竞争的读者参考。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英伟达处在安谋(ARM)的下游行业。这次并购将帮助英伟达控制上游供应渠道,同时进军基础架构设计领域,并利用安谋的技术巩固其机器学习能力,帮助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产品的竞争力。

2、芯片行业将加码于安谋的最新替代方案:Risc-V(精简指令集)。相较安谋采用的ISA(指令体系结构),这种架构是完全开源的,具有高度的可拓展性,可以为制造商在不同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适配上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

3、由于安谋是中芯国际的重要合作伙伴,其物理IP对中芯纳米级平台的量产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当局阻止交易的可能性较大。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日前,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英伟达(NVIDIA)出售其所持有的英国安谋(ARM)股份,引起全球芯片产业震动。

该交易的支付方式包括215亿美元英伟达股票、120亿美元现金、最高50亿美元的业绩对赌(股票或现金形式)和15亿美元的安谋员工持股。4年前,软银曾以约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谋,因此这次英伟达凭借软银“资产大甩卖”的有利时机得到了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

安谋(ARM)是于1990年创立的位于英国剑桥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其本身不生产芯片处理器,而是将其芯片架构(IP)技术许可给其他公司用于生产芯片。这家公司对全球芯片市场影响力很大,其设计的芯片覆盖了全球95%的智能手机,主要客户包括英特尔(Intel)、台积电(TSMC)、三星(SAMSUNG)、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苹果(Apple)和高通(Qualcomm)等。

英伟达则是美国圣克拉拉一家以设计和销售图形处理器为主营业务的“无工厂半导体公司”,其最出名的产品是在个人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GeForce系列显示卡,该产品和配置要求快速提高的大型计算机游戏绑定式发展。近年来,英伟达开始进军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领域。

芯片产业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四大流程,因此英伟达处在安谋(ARM)的下游行业。这次并购将帮助英伟达控制上游供应渠道,同时进军基础架构设计领域,并利用安谋的技术巩固其机器学习能力,帮助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产品的竞争力。

一、交易对芯片产业的影响

近期,国际芯片产业就像被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许多传统客户纷纷向安谋表达对该项交易的深度关切。这不仅仅是因为英伟达并购案400亿美元的交易规模在半导体行业尚属首次,双方特殊的产业链联系,以及安谋的关键地位更令从业者担忧。

由于大部分采用低功耗芯片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都用到安谋的IP(知识产权核心),英伟达将其收购后很可能延长安谋向英伟达竞争对手交付尖端技术的时间表,转而将这些技术优先用于自家产品。一个现成的事例是,在这之前成功实现同类型垂直一体化的大型芯片公司只有高通,其在平衡充分供应与限制竞争关系方面的表现久为市场诟病。同时,在技术层面,由于芯片架构设计和市场供应需要芯片技术的底层研发测试环节采用截然不同的开发模式,这会使得同一家公司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向市场开放其最新IP,从而进一步限制竞争。

我推测,芯片行业将加码于安谋的最新替代方案:Risc-V(精简指令集)。相较安谋采用的ISA(指令体系结构),这种架构是完全开源的,具有高度的可拓展性,可以为制造商在不同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适配上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用户计算需求添加指定扩展,以实现性能和功耗的最佳平衡。此外,由于Risc-V具有直达微处理器底层的透明度表现,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将可以确保间谍软件和恶意代码不存在于芯片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中,缓解目前市场上对芯片安全性的最大担忧。目前,三星已在其2020年5G智能手机上使用该内核,并用其开发AI图像传感器、计算和机器控制系统。长期上,两种异构的供应方案虽然会引发成本和潜在的冲突问题,但依旧对IP客户有利,特别是考虑到英特尔收购安谋的时代背景。

二、监管方对并购的反应

目前,这项并购所面临的监管方面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美国、中国和英国。由于安谋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美国,因此它们料将积极游说美国政府,通过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流程寻求终止这项交易。作为回应,英伟达也势必投入游说,其一家之力和竞争对手集体行动的抗衡结果有待观察。不过,收购一家英国科技巨头总体而言符合美国利益,特别是考虑到其将可对中国芯片技术形成全面打压的政策溢出效果。

更大的阻力来自中国。近期华为受到美国商务部的全面封锁,9月15日从台积电代工的麒麟芯片到索尼供应的CMOS相机传感器均彻底断供,导致华为未来可能被迫向低端市场转型。2018年安谋全球市场销售额的五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如果英伟达收购安谋交易达成,我国芯片产业IP获取路径就将直接暴露在美国政策工具的打击范围之内,随之面临断供,对芯片行业自主性建设极为不利。据此,料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将凭借安谋与厚朴(Hopu)在中国设立的合资公司这一渠道开展严格的审查,可能最终阻止这项交易。

英国方面,无协议脱欧风险居高不下,使未来英国可能更多地依仗国家主权原则而非全球化意识形态行事。随着国际高科技领域技术竞争愈演愈烈,各国对关键领域外资的安全审查也日趋严苛。安谋是英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在世界科技供应链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因此这次并购对英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从目前官方表态来看,英国政府似乎不寻求阻止这项交易,不过严格的约束条款是不可避免的。软银先前收购安谋时对保留剑桥这一研发设施选址及相关就业岗位的承诺将于明年9月到期,在英国脱欧背景下,英国政府将致力于确保英伟达做出更加可信的长期承诺。

三、结论

综合上述,英伟达这项交易是否达成将主要取决于其现有竞争对手对美国政府的游说以及中国监管机构的态度。由于安谋是中芯国际的重要合作伙伴,其物理IP对中芯纳米级平台的量产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当局阻止交易的可能性较大。

从长期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对外依赖难以彻底打破,这要求我们维系相对平稳和积极的外交关系,实现外交和商业相辅相成、相互服务。后疫情时期关键技术领域跨国并购难度将陡然提升,因此建立多渠道、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灵活分配产能的全球和区域供应链对维持芯片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将更为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