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

新年到,贴春联,又到了一年一度贴对联的日子,从小到大,除夕这一天都是我和父亲贴对联,小时候也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一副对子。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1)

在我国贴春联的历史要比春节的历史要长远多了,至少能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是在古时,并不叫对联,而叫“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宋·王安石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2)

桃符上是中国传统的两位门神:神奈,郁垒,传说中黄帝的两位大将。

桃符的材质就是桃木

后来桃符慢慢地演化成南方的楹联

现行史书记载最早的春联应该是五代后蜀主孟昶所书,本来其他人已经写好的对联,孟昶自己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严格来说这对联并不押韵,但是它如此出名在于历史的吊诡之处。

孟昶写完这幅对联的那一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一举灭亡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派来一个蜀地的长官,名字叫吕余庆!

更巧的是,宋祖将自己生日定为“长春节”,从此蜀地开始过长春节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对联写的太不吉利了——竟然成为亡国之兆。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3)

宋词的兴盛,让对联这种简单的文字形式在各行各业流传,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对联

例如戏台两边的楹联

演悲欢离合 当代岂无前朝事;

观抑扬褒贬 座中常有剧中人;

例如理发店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4)

上联:虽是毫末技艺

下联:却是顶上功夫

横批:头等大事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喜欢对联,由于以前的楹联都是桃木雕刻,比较贵,于是简化了使用红纸,但当时写对联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写不出来。朱元璋下令,不管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家家过年都要贴上一副春联。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5)

并且在除夕夜中亲自巡视京城,果然家家户户都贴有春联,但是却发现一户人家没有贴,原来这户人家是杀猪的,猪和朱元璋犯避讳,这家人不敢写,过年多杀几头猪,这犯忌·······

朱元璋听完,亲自给这户人家写了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不得不说,这对联写的杀气腾腾,这户人家最后收藏了起来,供起来。

明代对联的兴起,推升了文化的发展。

但从此以后,对联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选一副心仪的对子来庆祝新年成为习惯,一幅幅对联,融和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最美好的定义。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老外也开始兴起对联,不会中文没问题。来段英文的

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要求(过年习俗贴春联啦)(6)

上联:eat well sleep well have fun day by day

(吃得好 睡得好 天天可嘚瑟)

下联: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money more and more

(学习好 工作好 钞票哗哗滴)

横批——Gelivable(给力)

福字用 luck代替

不得不说,深得中国对联之精髓!

都出来晒晒自己家贴的对联吧!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声韵启蒙

自古以来,汉字的博大精深,让押韵格律呈现为一种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