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国平天下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集成。

《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许多篇章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修身治国平天下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教材。

40句经典,句句值得谨记、深思琢磨!

  •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修身治国平天下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 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修身治国平天下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君子慎独。
  •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修身治国平天下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
  •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 仁者义之本也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