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职业比赛到底有多细节(细数LP投前的那些坑)

本期导读:一个LP在投资GP之前,一般会会走三个流程:阅读募集材料,了解基金概况;参加GP路演,深入了解GP团队及基金情况;最后尽调访谈,在进一步了解中详细沟通,最后做出投资决策。对于LP来说,这三个环节中隐藏着诸多细枝末节,如不能注意,便会对基金的判断产生偏差,最终致使决策失误。

王春杰丨母基金周刊特约作者

超过10年的基金投资及管理经验,精通股权投资机会的尽调、风控,对股权市场有较强的洞见力。

募资材料

看了那么多募资文件,很少能让我满意的,总归缺少一些我想知道的内容。比如有的募资文件没有团队介绍、有的只讲案例不讲过往基金业绩、有的没有讲清楚投资策略(LP要了解赚的是什么钱)、有的没有展示基金产品结构(了解资金流向及GP与LP情况)、有的基金要素不全面等等。

一份标准的募资文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管理人介绍,如管理公司全称、发起背景、成立时间、过往发行基金的期数、累计管理规模,投资领域,过往明星项目、协会注册备案时间等。

2) 团队介绍,包括前端投资团队和中后台团队。有些比较大的机构,应该单独列明拟募资基金的管理团队是哪几位,这个要和基金投资策略联合起来考察。通常一些大机构会主要列一些核心合伙人,其他团队成员会忽略掉。

3) 投资策略,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投资领域、投资阶段、竞争优势。在当下GP中,能把这部分讲清楚的还真不多,特别是竞争优势这块,能形成自己打法方法论的在国内GP中还很少见。一个优秀的GP应该讲清楚怎么可以稳定持续获取优质项目、如何做尽调、如何做风控、估值怎么谈,投后怎么做,退出计划和安排。

4) 投决机制,包括项目投资流程、投决委员构成,成员背景履历,投决机制。从这个也能看出这家机构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5) 过往业绩,这个展示应该以基金层面方式结合基金成立时间、规模披露IRR、DPI、MOC和TVPI这四个数值(关于这四个业绩指标可以参见我之前文章:聊聊股权基金业绩常用指标:IRR、TVPI、MOC、DPI)。但在现实中,很多GP历史业绩并不出挑,但他们有个别项目业绩很好,所以我们会看到列举某项目业绩,而忽略基金的业绩。但我们投的是基金,单个项目对基金业绩影响有限,还是需要看整体来评估GP的投资能力。有的只披露某支业绩最好的基金,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该GP过往发行的所有基金业绩。

6) 主要案例,这个主要看GP过往成功项目是怎么获取的,当初投资亮点、投后做了哪些增值服务,这些项目和投后的赋能工作是否会对这期新基金有帮助作用。

7) 产品结构,用图的形式画明LP的构成,出资占比;GP和基金管理人各是谁,出资占比;托管银行是哪家;底层标的的投向。

8) 基金要素,包括基金名称、GP和管理人名称(某些基金GP和管理人是分开的,不是同一家,比如双GP模式)、投资领域和阶段、基金期限、最小出资金额、缴款比例、是否分批次缴款、管理费率和提取方式、是否有门槛回报等。

路演

在接受GP路演时,LP要多冷静思考,不要急于做出决策。因为市场上多数GP特别是那些知名机构负责募资的人员都非常有经验,他们每年做上百场路演活动,见过海量的LP,什么问题都见识过,也知道LP喜欢听什么内容,会投其所好。所以作为LP要时刻冷静,在看人时要警惕过于突出的优势,过于丑,过于美,过于不会表达,过于会表达都可能是问题。

比如表达欲和销售极强的人需要警惕,因为越讲越顺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思想上就不存在迭代;一旦自己越来越信,就闭环了。所以大部分的大忽悠也会被自己忽悠,因为只有真的信,才能表达好。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只忽悠别人,不忽悠自己,而这样的角色通常见于神棍和大政治家。

非信息传递的信息如表情,神色等本身不一定能构成判断来源,但是可以和信息形成对照,出现的矛盾之处会成为判断的重要切入点。

小概率事件拼长板,看人事匹配。大概率事件拼短板,看综合素质。创业和投资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寻找优秀GP的时候,最核心的指标还是要看创始人和核心几个成员。路演时最好见的是老大,或者是这个基金投资的决策人,IR路演的参考性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重要。

了解GP的短板,在不至于太拖后腿的前提下,看他们究竟能把能力天花板撑高到什么程度,而这个长板又是否是和他们所做的事情所匹配。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边界,在努力补足短板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的最大边界。

那些伟大的投资家都会诚实的面对自己。所以在路演过程中可以观察GP是否介绍失败案例,是否有复盘经验分享,如果是诚恳态度,讲自己的缺点,那至少说明GP是在不断反思学习,具有开放心态,能提升自己投资技能。

尽调访谈

这里会列一些主要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更深入了解GP,同时结合前面的募资文件和路演内容,来一个前后核对,看看GP说的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真实性。

1)基金的独特定位是什么?同行有哪些,优势?对市场、行业当前和未来的观点?

2)组织架构及投决流程。如部门分布、人员配置、尽调过会流程、核心团队是否都会去一线看项目,投后赋能等。

3)内部管理机制。如团队员工晋升机制?carry分配机制?兑现流程?接班人培养计划?

4)研究学习。如何做研究?是否有学习制度?学习频率?是否全员参加?

5)过往已投项目股比会占多少。股比越高通常会对项目影响力更大,也能反向利用项目的资源赋能其他项目或开发新项目。而且一旦跑出来,股比占的高,收益也会很高。

6)失败项目经验分享。诚实面对失败项目也是一种很好的复盘,能吸引经验教训,提升投资技能。

7) 本期有哪些LP复投?复投率?不继续出资原因?GP跟投比例?出资少原因?

8) 过去3年是否有团队离职?原因?去向?

9) 是否有多基金并存现象?如何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10)GP股权结构,是否有外部股东,如有为什么引入这些股东?是否预留新团队股份?

11)过往项目退出决策是如何做的?为什么选择那个时间点退出?LP在看报告的时候有时会疑惑,这个项目发展很好,却退出了?在LP看来,好的项目退得早,不好的项目退不掉,GP是否有其他目的,比如为了募资下支新基金,需要做业绩?或者为了某个大LP的募资,把退出项目份额卖给这个大LP,进行一些利益互换,这些操作会对GP信任下降。

总结下,在判断一个GP是否优秀的时候,首先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其次市场是变化的,所以还是坚持看人投人,要投那种有大局观并且懂人性,还要有分享精神与个人具备成长性的GP。

筛选GP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见几次面就能确定的事。试想下,现实中很多夫妻都熬不过七年之痒,而一个股权基金长达8-10年,从这个角度,选GP比选伴侣要考虑的更多更周全。所以,我们选之前要收集多维信息、投之后要注重长期互动、一起经历共同战斗。只有看的多了,经验越丰富,会更有助于我们去做判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lpl职业比赛到底有多细节(细数LP投前的那些坑)(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