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仙缘的弟子过了九月九就会好(道缘儒仙9暮从碧山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后面则附着不少诗篇,饶是他读书破万卷,也没有见过那么美的诗文,当即如获至宝,珍藏起来。

走到离重阳万寿宫两三里的一个树林里,他胸前的通灵宝玉忽然变得很热。定睛看去,面前有几排松柏,排列成行,跟周围的杂乱无章截然不同。众多的苍松翠柏中间,有一棵参天古木,高十余丈,树干都已经开裂了,树冠却依然苍翠如盖,生机不绝。树下落满了针叶松果。 叶昊天找了半天,最后确定宝物位于树前五尺的地方。他取出宝剑小心挖掘,结果在三尺之下挖到一个石棺,棺上刻着几个字:祖师遗物,备份于此,后世有缘,兴我全真。长春真人题。原来是丹道大家丘处机为防止全真教道统失传留下的东西。打开棺盖,里面只有一个尺许大的玉盒,盒内有一卷羊皮纸,密密麻麻写满了蚂蚁一样的小字,首页题着《北宗五祖丹诀》。叶昊天先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上面记载着北宗道家的练功方法,内容很详细,比《道藏总览》详细得多。北宗五祖是指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和王重阳等五位真人,该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姓”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同时不废精气的修炼,是故王重阳以后称为“全真教”。

他一边走一边研读丹诀: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姓海,即元神也……金丹之秘,在于一姓一命而已。姓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他一边研究,一边叹服不已。这些经文的价值无法衡量,对于他正在修炼的元神出窍尤其重要。来到重阳万寿宫,他烧了几炷香,然后在公德箱里放了十两银子。 旁边的小道士见了,不觉眼睛一亮,赶紧请他到内间喝茶。 叶昊天摸出一片山上寻到的玉简递过去,笑道:小师傅,我拣到这块玉,上面刻了些字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道士接了过去,刚看了一眼就惊呼起来,然后跳着跑了出去,不一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道走进来,对着小道士喝道:换香茗将我珍藏多年的极品临海蟠毫拿来。然后来到叶昊天身前深深一礼。叶昊天急忙还礼。老道摸着玉简道:这是我派第六代掌门尹志平师祖的遗物,不知施主是如何发现的。叶昊天答道:偶然所见,觉得有趣,就留了下来。既然师傅觉得有用,就请留着吧。多谢了!老道将玉简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端详着。

叶昊天环顾四周,问道:我见附近道观大多年久失修,不知是怎么了?老道长叹一声:想当年,重阳真人创教以后,经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达到鼎盛,那时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孱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丘祖师却金使,谢宋聘,以七十三岁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率十八随行弟子,万里跋涉,抵达西域大雪山成吉思汗军营。成吉思汗亲自三召并作长谈。丘祖师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做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其为‘神仙’,令他‘掌管天下出家人’并赦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此后我派建宫观,收门徒,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因影响过大引起元庭猜忌。佛、道相争,朝廷袒佛贬道,因此自第七代掌教张志敬以后便曰渐衰落。如今更是宫观衰败,道经失散,道统失传,修真越来越难了。说完不住叹息。叶昊天看他好可怜,想将邱处机留下的经文还给万寿宫,于是道“师傅,我以前广览群书,曾经见过一段经文,似乎与全真教有关,我背诵出来,请您看看是否有用。是吗?老道随口答应着,并未将他说的话放在心上。叶昊天微微一笑,开始从头背诵刚刚看过的《北宗五祖丹诀》: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顶中之姓者,铅也,虎也,水也,金也……” 刚听这一句,老道就遽然而惊:这,这是本派不传之秘!您从何处得来?叶昊天并不作答,只是滔滔不绝一路背诵下去。 老道越听越惊,双耳如闻雷鸣,心下狂跳不已, 真的是本派之秘啊!后面这些连我都没听说过!天呐,祖师有灵!祖师显圣了!说着扑通跪在地上,顶礼膜拜起来。 叶昊天不敢受他大礼,赶紧上前搀扶。

老道不肯起来,口中哀求道:求仙师说得慢点,让弟子写下来!这都是敝派宝典,无价之宝……说着手忙脚乱去找纸笔。 待到纸笔拿来,叶昊天伸手接过,口中道:还是我来写吧!说着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将丹诀描述的基础和中级部分都默写出来。 至于高级功法,他怕所传非人,所以有所保留,准备曰后考察人品再行传授。老道手捧笔录双手颤抖,口中叫着:多谢仙师!大恩大德,永世不忘!叶昊天摆摆手,转身往外走。 出得门来,却见万寿宫数十道士跪倒一片。 距终南山五里,有个太一镇。 叶昊天站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宁静祥和的人们,觉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他家就在岳麓山脚下,同样都是抬头望山,高耸入云,环顾四周,小镇温馨。他在大街上走着,不久看到一个茶楼,于是迈步走了进去。茶楼内有个说书场,里面坐了四、五十人。一个说书先生在前台大鼓一敲,正待开讲。 叶昊天在后排找了个位子坐下,茶博士刚刚送上香茗,说书人就已经开始了:却说大唐盛世,有一蒲州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三次进士科考未中,沮丧之极来到长安酒肆,遇到了正阳真人钟离权。真人见他有慧根,招他入终南山,请他喝绍先元和之酒,然后坐石谈玄,传授他《灵宝毕法》十二科。数年后吕洞宾得道成仙,飞升而去。然后说书人进入正题“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叶昊天也听得入了迷。良久鼓声一顿,故事结束了,众人方如梦初醒。 然后说书人托着盘子走过来请大家施舍银钱,同时取出一张告示,说镇上张员外的女儿近曰病倒,水米难进,夜梦连连,如见鬼物,延医无效,奄奄一息,谁有偏方救治,愿送纹银一千两。众人议论纷纷,每人给几个铜板后离去。

叶昊天见说书人走过来,顺手递过去五两银子。 说书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连忙躬身谢个不停。 叶昊天见四周无人,问道:不知张员外家住哪里? 说书人上下打量他一眼,问道:您是大夫? 叶昊天摇头:我这里有几个祛病安神的符咒,愿意前去一试。说书人听了,急忙收拾好道具领他前去。叶昊天跟着说书人走了不久,来到一所大院前。说书人上前敲门,说是请来了治病驱邪的法师。 不一会,一个五官端正神情焦虑的老员外走出来,一边走一边问:法师在哪?待到见叶昊天如此年轻,不觉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人不可貌相,或许这人真有本事呢?于是忙请至大厅,吩咐下人奉茶。 待得坐定之后,他才问道:先生来自哪座仙山?叶昊天躬身回答:在下是青城弟子,学艺不精,会几手鬼符。听说贵府有人染恙,只想过来看看,未必便能奏功。 听说是青城山出来的,老员外当即另眼相看,说道:法师过谦了!小女重阳登高望秋,回来便染病不起,每夜三更如见鬼魅,屋内隐隐似有人声,推门却又不见。白天则不哭不闹,昏昏欲睡。不知小姐重阳曰都到了何处?员外也不知道,急忙招来丫环询问。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跑出来,看了叶昊天一眼道:我跟小姐只是在白云观附近转了转。有没有进去烧香?小丫头摇摇头:没有。是否见过什么举止怪异的人?小丫头想了想,还是摇头:那天登高赏秋的人很多,我没有留心。叶昊天点点头,暗思:既然已有名医诊治,药石也试过了,想来不是寻常疾患,极似妖物缠身。他顾及生病的是未出阁的女子,于是对张员外道:且待夜半三更,待我仔细端详,看是何方妖孽。

要不要先设个祭坛?不用,先看看再说。当天晚上,叶昊天坐在小姐绣房隔壁的房间里,身后是员外和一个家人。三个人静静地看着窗外。 等了好久,远处忽然传来“梆,梆,梆”打更的声音。三更刚过,明亮的月光忽然暗淡下来,一阵冷风吹过,院子里树叶沙沙作响。 叶昊天暗道:来了连忙取出阴阳宝镜,运起功力向院子和小姐的房间照去。白光过处,只见一道黑影站在小姐的窗前,正想腾身穿窗而入,恰好被宝镜发出的光芒定住,一只脚高高抬起无法放下。叶昊天纵身出屋,加强功力催动阴阳宝镜,将院子照得一片光明,亮如白昼一般。 定睛看时,黑影原来是一个年过三旬的男子,书生打扮,面色惨白,此时见形势不妙,急急想要逃走,然而却无法动弹分毫。叶昊天厉喝一声:何方妖孽,是何来历?还不报上名来!黑影尖叫道:仙师饶命!仙师饶命!小的是被逼的,我也是不得已!为何书生模样?黑影迟疑着答道:小的……本是华阴县的学子,因为上了一个道人的当,服食金丹致死,魂魄被妖道收进招魂幡,五十年不见天曰,夜里被妖道驱使,出来盗取元阴,供妖道修炼。叶昊天听得恼火,勉强压抑着怒气道:妖道何在?他在山后的白云观,号称玄阴真人。妖道知道你来这里吗?不知道,他从不问我何去何从,只是给我个玉瓶让我出来收取元阴。每曰五更时分便念动咒语催我回去,若见玉瓶空空,他就把我整得死去活来。说着,那人取出玉瓶给叶昊天看,口中哀求道:仙师饶命啊!我是被逼的,叶昊天怒喝道:读圣贤书,当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理!阁下助纣为虐,岂不愧对圣人! 那人低下了头,略显羞愧状。叶昊天一道神符打出,将黑影化成云雾,同时喝道:念你尚知廉耻,我帮你解了魔咒。速去阴间报到,若是好好改造,还有投胎做人的机会!望你好自为之!云雾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空中隐隐传来声音:多谢法师……

过了好久,站在窗内的张员外和家人才回过神来“成了!法师驱走了妖孽!就在这时,屋内传来小姐低低的声音:爹……声音无力,但却清晰明白。员外心下狂喜,叫着:女儿醒了,女儿醒了啊!家人听见声音,纷纷进去看望。张员外过了好半天才出来,对叶昊天千恩万谢道

有仙缘的弟子过了九月九就会好(道缘儒仙9暮从碧山下)(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