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百年工运,源远流长

红色印迹,熠熠生辉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昔日的沪东、今日的杨浦

是工人阶级的大本营

是工人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推出

“追寻历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系列报道

主持人田静、王丹彤将带您

从滨江“启航之地”出发

实地探访杨浦“百年红色工运”

“追寻历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

第六集

秘境——浚浦记忆

复兴岛


上海有一座低调的小岛,名为复兴岛,它也是黄浦江上唯一一座内陆岛。它是一座岛,也是一个工业社区。在一百年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处小小的浅滩,后来逐渐开发成为了船舶岛、工业岛,现在岛上还留有诸多工厂和员工宿舍楼。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

黄浦江在杨浦东南部向北弯折,江水左岸自然沉积出一片浅滩,因毗邻周家嘴村而得名周家嘴沙。历史的机缘巧合,使它扩张成如今的复兴岛。历经近百年时光,这座1.133平方公里的小岛经历了繁华与没落。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2)

复兴岛公园旧照(资料图)

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改设立修治(浚)黄浦河道局”,要求中国深挖黄浦江河道,使其远洋货轮能够直接驶入黄浦江卸货。那时,黄浦江的水深仅4米左右,只能容吃水1米多深的小船航行,远洋货轮只能在外海卸货,换小船进入上海。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3)

浚浦工程总局(资料图)

1905年,清政府与11国公使签订《修浚黄浦河道条款》,正式成立浚浦工程总局(后简称“浚浦局”,中交上海航道局的前身),用江海关代征浚浦捐的费用聘任外国人为总工程师,设计了一个30年疏浚黄浦江的治理方案,开始疏浚黄浦江航道。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4)

1937年上海地图(资料图)

有资料显示,1913年4月30日开始沉入第一块柴排,在嘴的浅滩筑弧形大堤。至1916年,围堤内逐渐淤高,为以后吹填复兴岛奠定了基础。1925年至1934年,黄浦江航道不断挖深至八九米,从吴淞口一直疏浚到十六铺,20多公里。疏浚黄浦江吸出的泥沙被运到周家嘴沙,吹填出一个新月形的岛屿,这就是现在的复兴岛。新中国建立后,复兴岛成为燃料、石油、商业储运联合仓库的集中地和工厂企事业单位的所在地。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5)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6)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7)

有人说,复兴岛是上海最后的秘境,复兴岛公园可称得上“秘境中的秘境”。1951年2月,上海将原浚浦局的俱乐部修葺后改建为复兴岛公园。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8)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9)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0)

园内有建筑“白庐”,地处公园内,屋如其名,白墙红顶,连体攒尖八角亭,近落地格子窗,精致的南北小花园,形制虽小,但美轮美奂。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1)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2)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3)

上海市首家全年无休党群服务站——“复兴岛公园党群服务站”就在这里。2021年6月27日,杨浦区将其作为滨江第九个党群服务站,重新修缮,引入社会组织运营,让这座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

高邮抗日最后一战纪念馆(追寻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14)


来源:上海杨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