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所用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注册确认邮件)

原作:保坂浩纪,《UXデザインのやさしい教本》主编;翻译:@十早Hanc

在开始文章之前,先了解一下本文的大体内容:

注册时所用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注册确认邮件)(1)

从以前就很在意,有时在注册某些产品后,会收到发件人为“noreply@xxx”的确认邮件。“noreply”用日语来讲就是“不必回复”,难道这个词不会立马给人一种很傲慢的感觉吗?于是,我在Tweet上发布了一条推文,竟有几位朋友为我点赞。看来这么想的仅仅是我一个人。

注册时所用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注册确认邮件)(2)

接着,我尝试用日语搜索是否有人写过相关的内容,但并没有找到。用英语搜索“不要使用noreply@的X个理由”,不出所料找到了很多。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使用“noreply@”的三个理由:

1、使用“noreply”会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

注册某产品后,如果用户想进一步咨询和了解产品,大部分是因为在产品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如果单方面的给并不打算进一步咨询和了解的用户发送“no-reply(不必回复)”的确认邮件,难道这不是一种傲慢的态度吗?

2、可能因此失去用户宝贵的反馈

假设用户想要咨询一些问题或提建,但回复发自“noreply”的邮件也没什么意义,就会放弃咨询或提建议,进而不想再使用这个产品。这样自然就会失去用户重要的反馈。

3、在某些国家是法律层面上的问题

在欧洲某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群发邮件时,必须追踪其回复邮件。尽管关于这类事情可以委托给法律相关专家,但在海外推广产品时最好多多留心。

取代“noreply@”的两种方法:

1、使用表示“欢迎回复”的邮件地址

例如,发件人使用hello@、contact@或者reply@开头的邮箱地址,有了欢迎回复的意思,就可以收到回复,那不是很好嘛。另外,如果使用负责人的名字作为邮件地址发送邮件,会增加一些人情味。当然对于用户的咨询还是要认真的追踪的。

2、在正文中标明咨询的正确途径

由于系统的制约等原因,需要区分发件邮箱与受理咨询的邮箱时,要明确的将详细的咨询途径标记在正文中。在这种情况下,发件人邮箱使用info@xxx也是无可非议的。


【我是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用户体验设计师。最美应用每年评估上万个互联网产品,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互联网的运营和推广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里担任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设计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希望以专业的力量帮到更多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