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人的顺口溜(语言的魅力)

夸人的顺口溜(语言的魅力)(1)

各位有书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读本书的第二个部分: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言从最初的传言达意,表达情感的工具,慢慢演变成人类展现自己才华的主要方式之一。

清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一大爱好,甚至有人因此而显扬声名,甚至跻身仕途,比如东晋的名相谢安和王导。

夸人的顺口溜(语言的魅力)(2)

也有人在孩童时代,就因为能够语惊四座,而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

孔融因为让梨的故事而妇孺皆知,除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故事也充分体现了孔融的才华。

在孔融十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在外历练,途经洛阳的时候要去李膺的家里拜访。李膺是东汉时的名士,为人刚正不阿,声望极高,一般的等闲之辈难以进入他的家,只有高雅名士以及亲戚才能够通报进门。

孔融很早就听闻了李膺的名声,于是对李府的看门人说自己是李府君的亲戚。进去之后孔融坐到前面,李膺看到前面坐着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就问孔融:“您和我是什么亲戚?”

李膺当然知道自己和孔融并没有亲戚关系,但他想试探一下这个孩子的才华。

孔融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与你的先人伯阳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世代为通家之后。”

仲尼是孔子,伯阳是老子李耳。孔融此言一出,满座大人一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在座中有一位名士叫陈韪,颇不以为然地说道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不见得能够出类拔萃。

话音刚落就听到孔融说道:“想来您小的时候必定是聪明伶俐喽!”此言一出,陈韪哑口无言。

在座的人从此都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李膺称赞孔融“高明必为伟器”,说孔融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夸人的顺口溜(语言的魅力)(3)

语言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最直接的体现,一个人如果腹中枯槁,就难以说出至理名言;一个人能够语出动人,必定有满腹的才华为坚实的基础。

语言作为最基础的工具,不仅可以用来展现个人才华,同时还是宽慰人心,鼓舞士气的鞭策。

八王之乱后被迫南渡到建康的许多文人,在风和日丽的休息日,经常邀上三两好友,一起相约去登高聚会饮酒,这是他们打发心情郁闷的惯常方式。

众人说说笑笑好不开心,竭力把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给压制。

但是在某个瞬间,大家都停下来的时候,空气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因为他们欢笑的背后都在努力压抑着远离故土的悲伤,有人看着满目相似的山河,忍不住叹息道:“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了变化”。

强装的欢笑被一言戳破,周遭仿佛凝固的空气,逐渐被不断响起的叹息声和抽泣声所打破,众人都低头不语。

王导站起身来,脸色严肃,环视众人道:“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力辅佐王室恢复中原,为什么在这里相对哭泣呢?这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的行为吗?”

人是脆弱的情感动物,当前方看不到一丝希望,满目黑暗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绝望之情,群体的绝望是最可怕的,这是对国家的未来失去信心的预兆。

而有识之士的振臂一呼,就揭开了笼罩在众人头顶上的乌云,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明白了作为一国之臣身上应该背负的责任。

这一番话如同鞭子一样,让他们身心俱振,带来的是国家的信心和希望。

夸人的顺口溜(语言的魅力)(4)

语言使用得当,是一根激励人心的鞭子,它还可以是武器,自私的人用来伤害别人,聪明的人用来保护自己。

西晋时期的乐广,也就是杯弓蛇影的主人公。他在长沙王司马乂手下做事,女儿嫁给司马乂的弟弟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乂当时在洛阳执掌朝政,兄弟二人政见不合,战争一触即发。

乐广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一方面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一方面是自己的儿女亲家,何况顶头上司司马乂还是个亲小人远贤臣的主,司马乂怀疑乐广和司马颖有共谋的嫌疑,便责问他。

乐广神色坦然从容回答:“难道我要用五个儿子来换一个女儿吗?”长沙王放下心来,不再猜疑和担忧乐广了。

乐广虽然是司马颖的老丈人。但还有五个儿子,他是不会为了一个女儿置五个儿子于不顾的。这句话里没有任何辩解,只是在陈述事实,却让司马颖无话可说。

一个人所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他说话的方式,当一个人身在政治权力中心,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谨小慎微,否则就可能是一场飞来横祸。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咱外交部的霸气发言,语言只是一个载体,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咱们国家的强大实力,这才是最强大的语言。

人的魅力也是无穷无尽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这个工具使用得得心应手,更能够用来瓦解这个世界的寒凉,而不是雪上加霜或者变成伤人的利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