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

文:向尚瞰 读史开眼界 特约作家

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

慎终如始,善始善终。能持之以恒,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底,直至成功,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是值得称赞的。

但是,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正如《诗经》中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做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事情的成功与否,影响它的客观因素很多,做事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尽了心,尽了责,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因其它各种客观因素失败了,也不要过于自责。至于那些不了解箇中缘由的人,就更不必批评指责了。有些事情,确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非人力所能自主的。

所以,我们既要赞美那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善始善终的事业成功者。也不要忘记那些尽了心,尽了力,付出了很多很多,最终壮志未酬的失败者。有些事情,不要以成功失败论英雄。失败者最终也是可以成为英雄的,除非他自已一蹶不振。只要他从失败中总经验教训,这件事上失败了,在另一件事上成功了,是完全可能的。历史上许多东山再起的人和事,不就是证明吗,这也可以说还是善始善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

2016年3月29日星期二

人越进入耄耋之年,性格越转入沉寂,少交游,多闭塞。这样也好,不入名利场中浮沉,远离是非圈子纠葛,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则为净士。

年轻人,茫茫的奔走前程,疲于一次次的心计谋划,疲于一次次的求上权势之门,疲于林林总总,数也数不清的做人规则的调教与潜修,活得很累很累。

而我们老头的优势却是退出江湖,与世无争,无欲则刚,无求则強,不必看人眼色,无须仰人鼻息,获得了自由之身,能做堂堂正正之人。

古人云,人淡如菊。我觉得无欲无求的老年人庶几近之。因为大多数老人历经岁月沧桑,看淡万丈红尘,虽说消极于世故,却暖心于自身,自己感到最值得珍惜的,是爱惜羽毛,坚守自己。所以,不当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应参乎的是非远离,珍愛自己,也尊重别人。就像深秋山野间的一株菊花,冷艳,孤寂,却不失君子之风。

老年人要活得精彩,就要活得淡泊,若还不死名利之心,践临是非之地,这就叫活转去了,那真是老年人的悲哀。

人淡如菊,老年人本该如是,亦该如是。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3)

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

人不要过于执着,刻意去追求什么,许多事情只能是尽人事,安天命,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世界上沒有最好的东西,楼外青山楼外楼,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好了还有好,沒有封顶的最好,只有好上加好的更好,所以,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最好,死了张屠夫,还有李屠夫,王屠夫……,谁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生命是一种缘,刻意追求的东西也许你终生得不到,世上没有唯一,只有多元,你想追求的唯一沒有,而你不曾想到的不是唯一却胜似唯一的东西,不经意间却来到了你的身边,天涯何处无芳草?何苦为一株追求不到的你心中自以为最好的草而烦恼呢?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最小,人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事物的变化枯荣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是某些人刻意改变就可改变的,孔雀不可能变成凤凰,丑小鸭不可能变成白天鹅,月亮不可能初一十五都满圆,花兒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常开,谁想刻意去改变,只能是枉自烦恼,徒劳无功。

拥有平常心态,谢绝刻意追求,最好的作为是选择了,尽力了,坚持了,问心无愧就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4)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

俗话说,强人先自強,胜人先胜己。要想强过別人,胜于別人,必先使自己强大,也必先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是培根固本,要想战胜別人,不是去找別人的弱点,钻別人的空子,一击而致人于死地。那是军事家的事,因为,兵者,诡道也。只要可克敌致胜,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其极,是可以不择手段的。我这里说的战胜别人,是君子之战,不是把对方击倒,而是优于他,超越他。所以,培根固本为第一要务,也就是说要把自身的事搞好,战胜自己先要认识自已,认识自已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也认识自己的強项、优势和特长,克服改进不好的,坚持发扬优良的。同时,也要去了解对方,看他有什么好的值得学习的东西,把它学來,扬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再看看对方有什么不好的东西,警示自己,作前车之鉴。如此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把自已的短板变成长板,把对方的強项化为自己的强项,就可能使自己优于对方,超越对方,战而胜之。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人先胜己,是竞争,而不是战争;是相互促进,而不是把一方击倒。只有先胜已后胜人,立足于求诸己,而非整垮人的竞争,才有利于世道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5)

2016年4月1日星期五

老祖宗的话,不可不听,不可全听,要带着自己的脑袋去分析,择善而从,不善则弃。比如《尚书》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即“知易行难”说,这种学说流传了几千年,但也争论不休,孙中山就认为“知易行难”说,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不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上,容易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我站不到那么高,看不到那么深,我只是直观上感觉到,对任何知识道理,要真正学懂弄通都不是很容易的,而要按学到的知识道理去做更不容易。但是,对某一种知识,道理,真正搞透彻了,融进了头脑中,化在了血液里,你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这样也就“知行合一”了,不存在谁难谁易的问题。

我总觉得知与行应该是统一的,所谓的“知”,是认识事物的初始阶段。所谓的“行”,是认识事物的后续阶段,“知”与“行”的统一,才完成了认识事物的全过程。沒有“行”验证的“知”,不是真“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抽烟的危害,人们自以为知道了,可戒烟很多人却戒不下來。为什么?还是这些人对香烟的危害沒有足夠的认识,没有形成真“知”,还心存侥倖。如果换上砒霜,人们都知道吃了会死的,有了这个真“知”,谁还会去吃?所以,真正弄通了的道理,行动就会跟上。大凡有认知,而无行动,或行动不力者,还是沒有足夠的认知,真正的认知。

知易行难,在我看來,其实是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知之不深,知之不透,思想沒有服膺,怎么会有后续的行动?真正的知,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要不,古人怎么会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喟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6)

2016年4月2日星期六

在自然界,高粱红了,稻穗沉甸甸了,花兒谢过在枝头挂果了,这叫成熟。而人的成熟怎么界定,我很犯难。昨天我读到余秋雨一句话,他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剌眼的光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为我解开了用许多话都骚不到痒处的难题。

对啊,成熟我觉得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明亮的光辉而不剌眼。什么人有明亮的光辉?无非是做人成功,做事成功,有人格的魅力在那里发光;什么人使人觉得厚实?持重,稳重,庄重的成功人士,会给人一种厚实感。光辉与厚实,说明凡成熟的人,必定在做人做事上使人觉得有魅力,有份量,不是田间空瘪的稗草,而是沉甸甸的谷穗。

另一层含义是,有明亮的光辉但不剌眼,身价厚实却不声张,意即成熟之人,应该是内敛,含蓄,有再大的本事,再大的成功,不张扬,不显摆,谦虚谨慎,低调做人。

所以,我认为成熟的最明显的特征,简而言之是做人做事成功,以及成功后的低调。至于如何算做人做事成功,那涵盖面就太广了。但可肯定地说一个立身社会的人,人不会做,事干不成,无论如何夠不上成熟。

成熟不在年龄大小,也不在阅历深浅,而在自身的历练和修养,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比较成熟了,有的人七老八十还是个老不諳事。成熟也是相对的,沒有绝对的成熟,也沒有完全的成熟,成熟只有进行时,人的一生应该都在历练和修养之中,也都在不断成熟之中,所谓“经一事,长一智”,此之谓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属于什么观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7)

2016年4月3日星期日

昨天看网上优优美文,有两句话讲得很深刻,他说,智者,嘴在心里;愚者,心在嘴里。

嘴在心里,意即是非褒贬,不说在嘴上,而放在心里。心在嘴里,则反之,心里有多少,全露在嘴上。一个是腹里春秋,一个是口无遮拦,谁智谁愚,不言自显。

哲人说,智者无言。深海平静,是无声的;高山巍然,是缄默的;鲜花艳丽,是无语的……世上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不张扬,要不,老子怎么会说大音稀声?

真正认识一个人,不在看他说什么,而在看他做什么。生活中有些话放在心里是一种智慧,一种深刻,说出來不仅索然无味,还会显出说话人的浅薄,甚至误事坏事。

有两种方式可以使人变得视野开阔,胸怀博大,一是登上高山远眺,一是闭上眼睛思考,但这都同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无关。

蛤蟆千声,不如雄鸡一唱,多说话,不如不说话,要说,就要一鸣惊人,否则,不如保持缄默。不说话,不说明你沒有思想,沒有真知灼见,何必张扬呢?

乌鸦嘴既然谁都不喜欢,为何不把它闭上!

作者简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网名淡泊老头,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当时名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以写蕴涵人生的哲理杂文见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对他的杂文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向尚瞰标举哲理杂文。以丰富的学养,智慧人生取胜。”曾出版杂文集《学海泛舟》、《俯读仰思集》、《喻世新语》、《笑对人生》、《哲思随笔》,散文集《佳山·丽水·名城》,传记文学《两代瓷工》、《瓷坛瑰宝——王锡良传》等。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问题请添加小编微信(lishibulu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