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

伯伦楼上,赴京赶考的三位举人遇到了“等待数日”的神秘道士,“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语道破雍正朝首场恩科“三鼎甲”

“有人科场求富贵,有人官场进刑场。三位不必惊慌,你们只是科场而官场,绝无刑场之咎。山人在这等你们好几天了,今天竟能一举见得本科三鼎甲,难得,难得呀!”

而后,这位神秘的道士利用算命先生惯用的“解字”办法,将王文昭、尹继善和刘墨林三人的“一甲排名”准确判断,甚至连刘墨林的“虽能高中,期间怕有坎坷”的考试经过也予以了精准预测。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1)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道士、和尚乃至算命先生能够通过“解字”做出大致判断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但通过一个“因”字就精准判断出科举成绩甚至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变故,这绝无可能。

信不信,不管王文昭写下什么字,神秘道士都能给出其会高中状元的“预测”

也就是说,这个道士早已经掌握了这场恩科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的来源就是急于“恩科会考、为国抡才”的雍正皇帝。

证据何在?

有人认为,这个道士就是“八王逼宫”失败后,那个为怡亲王胤祥“吊命”的道士贾士芳。就此来看,似乎能够直接证明这个道士早就依附于雍正皇帝,由此也能直接证明“恩科三鼎甲”“内定”就是雍正皇帝所为。

但是,在《雍正王朝》中,一人分饰两角的情况,出现过多次,如此情况并不能当成雍正皇帝借由道士之口,内定“三鼎甲”的证据。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2)

除此之外,还有证据吗?

当然!

甚至,在科举考试结果出来以后,雍正皇帝的一次训话几乎能直接证明这位神秘道士的身份。

在寻找证据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雍正皇帝为什么要通过这个神秘的道士,向刘墨林三人提前透露科考结果?难道,雍正皇帝就不担心此举会造成负面影响,打乱其大局计划?

别忘了,刘墨林曾经因为和青楼女子斗艺,险些丢掉了探花功名。因此,雍正皇帝此举能达到两个目的:

1、让三人心生高中希望,从而对自己进行更严谨的约束,不敢于京城太过放纵,徒留耽误功名前程的把柄;

2、对刘墨林予以专门敲打,在其仅与青楼女子斗艺而并未成好事之前,及时挽救之;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3)

了解了这一目的,我们再来看下具体的证据何在:

01 “三鼎甲”的出身,太过巧合

恩科考试结束后,神秘道士对“三鼎甲”的精准预测,得以验证,我们来看下此三人的背景:

1、状元王文昭:

“贵州举人王老爷,讳上文下昭,高中甲辰恩科殿试第一名,状元及第!”

2、榜眼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下尹大老爷,高中甲辰科殿试第二名,榜眼及第!”

3、探花刘墨林:

“顺天府刘墨林刘老爷,探花及第!”

看到了吗?要么是出身皇帝亲掌之上三旗的满人,要么是来自贵州、顺天府的汉人。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4)

共同点何在?

两个汉人,事前没有被拉拢的可能;出身上三旗的满人,由皇帝亲掌,更无外人拉拢的可能。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在事先明确掌握了三人才能学识的同时,还详细调查了三人的家族背景、朝中势力和结党嫌疑。确定三人能够忠心耿耿的为己所用,才是雍正皇帝选择他们的主要原因所在。

更重要的是,向来“盛产”进士的江南地区,这次却并未出现该有的“榜上有名”。为什么?因为江南地区是“八爷党”的势力范围,而地处京畿和皇帝亲掌的上三旗,再加上一个偏远地区的贵州,才是其余政治势力无法延伸触及的所在。

“三鼎甲”的背景和出身,绝非巧合,而是雍正皇帝经过理性思虑后,予以了精准选择。

02 雍正皇帝对新科进士的圣谕,太过巧合

雍正二年,恩科进士跪聆皇上圣谕的时候,雍正皇帝如此训话:

“你们都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习圣贤之道,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儿?朕赐给你们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公;第二个是忠;第三个字是能。”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5)

然后,雍正皇帝给出了三个具体榜样:

1、张廷玉之“公”

“张廷玉,他弟弟张廷璐出任会试主考,徇私舞弊,那么多人上折子来保他,可是张廷玉呢?他上了一个折子,主张严办,他这就是公,公而无私。”

注意,在“八王逼宫”时,那个敢于公开站出来指责四位旗主王爷的王文昭,是不是像极了“公而无私”的张廷玉?这个恩科状元,被雍正皇帝留在朝中为官,是不是就该用具备张廷玉一般“公而无私”的为官本色呢?

2、李绂之“忠”

“李绂,他就是朕为你树立的第二个楷模,忠的楷模。他这次担任会试副主考,是他第一个发现了科场舞弊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装聋作哑,犯不着得罪那么多人,冒那么大风险,掼乌帽、出考场,举发这件事情。他认为代朕办差,就一定要为朕负责,这就是忠,忠心不二。”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6)

注意,在皇三子弘时派刺客刺杀皇四子弘历的时候,被雍正皇帝指派随侍弘历身边的刘墨林,忠心耿耿,救主牺牲,是不是像极了“忠心不二”的李绂?这个被雍正皇帝钦定的探花,曾跟随雍正皇帝出巡、跟随皇四子弘历查办河南“罢考案”,是不是就需要“代朕办差、为朕负责的忠心不二”呢?

3、田文镜之“能”

“下面,朕还要为你们找一个并非科甲出身的楷模——田文镜。朕派他到山西去调查藩库还款一案,他独身入晋,四面皆敌呀。但是他却能从不能入手处入手,不能进取处进取,最后终于将真相大白天下。这种捏沙成团的手段,当之无愧一个能字。”

注意,在巡视江苏的时候,雍正皇帝曾经为江苏巡抚推荐了一个藩台,也就是布政使的人选——先科榜眼尹继善。于江苏地界担任主管钱粮、财政、赋税的布政使,是不是最需要“捏沙成团”的手段?是不是更需要“从不能入手处入手,不能进取处进取”,为大清国管好这个“钱袋子”“粮仓”呢?

雍正的成功与他前期的积累(雍正王朝精准预测)(7)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在详细观察了王文昭、尹继善和刘墨林的具体才学、秉性后,非但将他们内定为“恩科三鼎甲”,甚至连他们以后的仕途规划也已经早有打算。由此,也足以证明那个神秘的道士就是雍正皇帝的人,“三鼎甲”就是雍正皇帝事先定好的人选。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