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责任制如何确定(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程序)

岗位责任制如何确定(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程序)(1)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的管理者处于由多个承担各种角色和职责的人员构成的网状结构中,而一个科学的现场关系网络是通过岗位责任制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关系与责任的确立过程必须经过四个环节:责任关系界定、权责讨论、权责公布、责任制落实。

责任关系界定

责任关系界定是对现场内部组织关系进行规划。确保责任关系的清晰性,这是岗位责任制建立的核心环节。通常,这个环节会从两个步骤人手:一是界定内部关系状态,二是明确内部人员关联。

1、界定内部关系状态

内部关系状态界定是在组织职能上的岗位层级划分和责任界定。岗位层级划分是企业组织模式的“缩小版”。而责任划分不仅仅是针对每个岗位层级而界定的,同时也是现场总体责任的进一步分解。

最终,应生成《现场组织结构图》,这种关联图通常被设置在管理制度中,并不会被列示于现场显要位置上。

2、明确内部人员关联

内部人员关联是在内部关系状态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现场人员名单,划定具体的人员之间的关联。

为了更便于使用,部分现场管理者会在《现场组织结构图》层级模式的基础上,使这种关联明显化,并将这种被具体化的《现场组织结构图》挂在现场中,以便于人们了解现场组织层级和各层级之间的关联性。

权责讨论

责任关系初步设定后,即可就各岗位的具体权责要求进行讨论了。

1、会议召开

为了确保权责界定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现场管理者应与人力资源部主管、优秀工作人员一同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共同设计各岗位工作权责。会议召开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明确与会人员。即将参与会议讨论的人员名单清楚列示出来,并一一通知到位,避免部分人因未注意到通知而未能按时参会。

(2)会议时间方便。会议召开的时间应是所有与会人员都方便的时间,这样才能避免有些与会人员不便参与,最终使得会议召开效果无法达成预期。且会议召开时间适当,不会因过长而影响人们其他工作安排或导致与会人员过于疲劳。

(3)会议准备充分。该会议召开是为了确认岗位权责,为确保会议召开的高效性, 应备齐相关资料(如:同行业岗位责任说明书、本企业旧版责任说明书、内部工艺流程说明等)、纸笔、白板或电脑等工具。

2、头脑风暴

实施头脑风暴的目的是激发与会人员的思维,使之更充分全面地思考岗位责任内容的设计。按照一般流程,现场管理者需要预先设定即将讨论的岗位,然后由与会者一一发言,并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对每人发表的言论不加评论,待所有人都发言完毕后再统一讨论各种建议内容的合理性。

3、形成责任说明书

将所有参会人员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并经讨论一致通过后, 即可形成《岗位责任说明书》。

权责公布

当各个岗位权责内容一一得以确定后, 即可将对应的权责内容加以公布。

1、文书公开与下达

每个岗位责任说明书都应形成固定文书形式,下达至对应部门,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而各岗位的责任说明书则应做到人手一份。

2、条款阐释与理解

为了确保岗位责任说明书能够被责任人牢记,单纯地下达文书是不够的。现场管理者要对各个条款要求进行诠释,确保岗位责任人能够理解到位,进而在工作中有效落实权责。

责任制落实

责任制落实井非在公布后即终止,它的重点在于落实和维护,唯有良好的落实和维护,才能有效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通常,这个步骤的重点是责任人做好权责落实工作,而对应的管理者则应做好监督工作,并对出现的违反责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1、责任落实与监督

责任落实是责任制落实的重点。现场人员应在理解权责要求的基础上,严格律己, 做好权责要求的每项工作。 而现场管理者则要做好督促和监督工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措施,确认现场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权责要求来落实工作。

2、违责处理

在监督过程中,现场管理者一旦发现存在违责行为,务必严格处理。通常对于违责行为会采取警告、罚款、降职降级、辞退等处理措施。

总之,在任何现场中,良好的关系状态都是从责任的明确化开始的。如果责任不明,那么整个现场中的人都往往难以达成任务要求。换言之,关系形成的基础在于岗位责任的确立,岗位责任制的科学建立更是良好关系形成的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