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

文 | 李月福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家乡章丘东张庄一带,地瓜是人们生活的主粮。

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因地瓜相对其他农作物高产,所以几乎生产队的所有土地都栽种地瓜。都说“一季地瓜半年粮”,可在我们那里,一季地瓜几乎就是全年的粮。春节一过,生产队里首先酝酿的生产大计就是如何栽种地瓜。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2)

农民种地是需要遵循节气的。比如春种:“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头谷雨十日不早,过谷雨十日不晚”等等。尤其种地瓜,更要把握好节气,因为种地瓜不像种谷子耩高粱,拿着种粮扛着耩子就行了。地瓜需要提前育地瓜苗,然后移栽,这就对掌握迎合节气增加了难度。地瓜苗育不出来耽误了栽种,那可是一年的收成啊。

老祖宗传下来的话:“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种地瓜没有巧,只要插秧早”。所以,育地瓜苗成了开春后的首要任务。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3)

在那个年代育地瓜苗也没有巧法妙法,反正就是控制温度。地瓜需要在不低于16摄氏度才能发芽,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温度如果忽高忽低,生出来的嫩芽就会蔫掉。早春的自然气温多变无常,怎样保持恒温适应育苗,则是重点解决的难题。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技术落后,人们便想出了许多土办法。

记得刚出正月,我们生产队就在村西头“北圈”一朝阳的地堰上做起了文章。首先,隔两米垒一像猫耳洞一样的坑,盘上土火炉子。然后,把地里的土挖出约半米深,再顺着火炉子纵向修上火道,在火道上横向留上若干烟道,棚上石薄板。就这样,每盘土火炉子上面形成一个育苗池子。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4)

育苗池子里铺填一层约十公分厚的细黑沙土,适当掺上精细的土杂肥,黑沙土上均匀地摆上地瓜种,上面再盖上黑沙土,洒上水,沙土上又盖上干草秸秆。

火炉子点火后二十四小时专人伺候,烟火钻进石薄板棚起的烟道里,地瓜在暖暖的炉温下慢慢地冒出了芽,破土而出。

后来有了塑料薄膜罩在育苗池子上,干草秸秆就只有晚上加盖,白天有太阳了就掀掉。

伺候火炉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这关系到一年的收成,说严重了关系到一个生产队里人们的吃饭问题。需要挑选责任心强、聪明心细、耐得住性子的人。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5)

那时炉子烧不起块煤,烧的是炭和黏土和在一起的“搭伙”,很短的时间就要加一次“搭伙”。还要不时地拿着一拃多长的水银温度计插入育苗池子测量温度,随时调节炉子的火势,从而控制温度。看炉子的人需要两班倒。

地瓜种是撾地瓜时特意挑选的。在秋末特意留几亩地瓜,挑选出平头正脸,没疤没麻,大小均匀的地瓜作育苗种,然后放在五六米深的地窖里,以备来年开春育苗。年复一年。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6)

暖暖的炉温氤氲着勤苦人们的那份痴情,那份心血,那份无奈,陪伴着肥胖的地瓜,滋养着长满全身的嫩芽。慢慢地瓜身逐渐变瘦,嫩芽越长越旺,脚下也生出了龙须般的根系。当地瓜苗长到一拃多高、四五个叶子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到了栽种地瓜的节气。

山区里栽种地瓜更是受尽辛苦,需要翻地、备垄加底肥,挑水、插秧、扶埋等工序。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7)

山路弯弯、挑水艰难。人们逐个育苗池里挑选壮苗来栽种,第二天或第三天又有壮苗长出,直到栽完所有的地瓜地。地瓜苗成活盘墩后又要翻秧、灭草。老农们就像抚养孩子一样侍偎着。

霜降前后开始撾地瓜了,一年来的劳动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看到地里一块块红红的、白白的大地瓜笑逐颜开,一年的口粮终到嘴边了。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8)

每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撾了一天的地瓜就要准备分给家家户户,一百斤一堆,根据家庭人口、工分多少点堆,到秋末,最后斤量找补。记得那时生产队的分配制度是人七劳三,就是人口占七成,劳动工分占三成的意思。

天一黑,大家都着急先分得,时常因为先后顺序吵架。生产队就规定,今天从村西往东排顺序,明天再从村东往西排。

家庭劳力强壮的人家把地瓜直接挑回家,孩子多劳力少的人家则就近找个北坡朝阳地切片晒。漫山遍野的人,挑地瓜、切地瓜、晒地瓜,人仰马翻,一直忙活大半夜。

晴天的时候,有三四天的时间地瓜片就晒干了。阴天下雨就要抢收晒着的地瓜干,碰巧是夜间下雨,睡梦中也要滚身起来,打着马提灯,急急忙忙、慌里慌张地去抢收。孩子哭老婆吵,呜呜呀呀。地瓜干雨淋了要长毛,这可是一年的口粮啊。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9)

那时学校要放秋假,小学生在生产队里要参加劳动。有的同伴安排在前面拔地瓜秧,有的安排在后面拾地瓜。休息的时候,经常偷偷在地堰根下用石头垒一小“灶”烧地瓜吃。

只要队长不注意,就从山上捡来树枝或棒槌秸,跟抽烟的大叔大爷借来汽油打火机点“炉”开始烧。山风一刮火又灭了,于是就撅着小屁股趴下吹,脸上抹得就像个大花脸。地瓜不是烧糊了,就是烧不熟,即使这样仍然你抢我夺,吃得又香又甜。

有时被队长发现了会吓得撒腿就跑,队长边撵边喊:都像你们这样偷烧地瓜吃,咱还咋实现共产主义?

每当这时,我们被撵跑了,大人们却趁此机会捡起,偷偷地吃起来。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10)

时代不同了,现在人们不再为生活的温饱而奔波,所有这些早已成为了我们不堪回首的记忆。

在济南,一次我们全家去“万达”逛超市,来到杂粮柜台前发现,地瓜面的价格竟高于小米面和各种面粉。导购员介绍说,地瓜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这是我压根儿也没想过的。我还发现,青年人在大街上买一块烤地瓜如同吃上了“肯德基”。烤地瓜成了济南名吃。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11)

那一天,我特意让儿子去买了几块烤地瓜,孙女一块、儿子一块、我一块。我没像儿子那样如获至宝、狼吞虎咽,也没像孙女那样爱不释口、细嚼慢咽。我拿着地瓜看着他爷儿俩的吃相就想,你们吃得香和我们小时候吃得香可不是一个滋味啊!

上次,我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车子刚过村西头那棵大杨树,“北圈”地堰上,当年那些育地瓜苗的土火炉子便又映入了我的眼帘,它们在我的心里已经装了几十年。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12)

这些土火炉子,虽早已被人们遗弃且破败不堪,但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站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地诉说着当年那些曾经的艰难。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留下的一点记忆的痕迹啊!

隔着车窗,我手指着问儿子和儿媳妇,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吗?他俩都不知道。

【作者简介】

土种番薯的生长观察记录文案(追忆小时候种地瓜的岁月)(13)

李月福,农民,爱好文学,济南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东张庄村人。一生谨慎努力,却未能如愿。年过知天命之年,如梦初醒,我乃佛灯火命人也。今闲赋在家,一边学习码字,一边看着孙子、孙女长大,不也挺好的吗。

壹点号齐鲁一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