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研究明史看什么书(读明史的一些小想法)

陆陆续续,读了一些有关明朝历史的作品,偶有所感,随手记下。现录几则,以博一笑。

正在研究明史看什么书(读明史的一些小想法)(1)

1.

朱元璋建国后,官吏们的俸禄很低,但诸王的俸禄却高得惊人,这成为有明一代朝廷财政的沉重负担。对臣民薄,对子孙厚,这是典型的农民思维:好不容易发达了,要让子孙们都做个有势力的富家翁。

2.

从流氓到天子,古人往往归结到“天命所归”。其实流氓有流氓的优势:他们胆大脸皮厚,不怕失败,会看风向。这种人天生适合搞政治。

3.

朱元璋希望他的后代做皇帝时,要常怀警惕之心,一时一刻也不能怠慢。可惜他不会想到,后代子孙养尊处优,又怎会记住这些!

4.

朱元璋作《皇明祖训》,对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作了详细的规定,甚至连如何吃饭,那顿饭吃多少都有计划。呵呵,他什么都想到了,偏偏没想到后代子孙不听话。

5.

贪腐不是单靠改变文化和思想教育就可以遏制的,更不是提高薪酬就可以改变。明朝的官员俸禄确实太低,但高了就不贪污了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人心无尽。高薪养廉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遏制贪腐还要靠制度!

6.

朱元璋没有把道德和法律分清楚,也没有把领导意志和法律分清楚。其实,中国历代帝王对此大多没有分清楚。

7.

朱元璋对待贪官是最不留情的,而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真是莫大的讽刺:一个惩贪最严厉的皇帝开创了一个贪腐最严重的王朝。

正在研究明史看什么书(读明史的一些小想法)(2)

8.

张居正说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我觉得很有道理,海瑞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但他太过耿直,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这样的人去做事,总是很难成功。

9.

海瑞这样的人,希望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能改变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可惜啊,在任何时候,这样的石头都太小、太少,挡不住世俗的滚滚洪流。

10.

魏忠贤的“十孩儿”“四十孙”,大多是两榜进士出身。人一旦不要脸,就很可怕了。这么多的读书人集体不要脸,明朝还能好得了吗?

11.

郑成功,这个海盗的儿子,是晚明黑暗天空的一抹亮色!

12.

朱棣的“瓜蔓抄”,杀人之狠,不在乃父之下。他们父子杀戮之多之酷,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大概只有南北朝时的个别君王可以相比了!

13.

“土木之变”,这一仗败得糊里糊涂,军国大事,竟如儿戏。明朝的衰败从此就开始了。

14.

明英宗第二次执政,比第一次要靠谱多了。一年的敌国俘虏,六年半的南宫囚禁,苦没有白吃。历代帝王如果都能吃点苦的话,政治也许会清明许多。

正在研究明史看什么书(读明史的一些小想法)(3)

15.

宁王朱宸濠的叛乱,43天就平定了,更像是一出闹剧。而王阳明一介书生,指挥若定,料敌如神,确实了得!

16.

因为属猪又姓朱,明武宗朱厚照曾下令禁止杀猪,吃猪肉。不禁感叹:幸亏没有姓范的当皇帝,要不然老百姓岂不是连饭也不能吃了。

17.

嘉靖皇帝通过“大礼仪”之争,加强了皇权。皇权是加强了,可后来的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差劲。权力到底该掌握在谁的手中?这是个问题。

18.

严嵩得势,主要是靠揣摩皇帝的心理。中国官员,只要精通此道,往往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19.

为了防倭寇,明朝断绝了海外贸易,这和怕卡住就不吃饭有什么不同?

20.

明清两朝思想界学术界暮气沉沉,除了皇帝的高压,恐怕理学和八股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