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

2021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对位于夏花路的抗日英雄伍观淇塑像进行维护翻新,只见旧貌换新颜,塑像重焕光彩。

江高镇是白云的工业重镇,也是广州北部教育强镇。近年来,江高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聚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擦亮“教育强镇”品牌。在江高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快速崛起过程中,江高镇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吸引优秀人才扎根江高,助力江高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1)

兴学重教,江高私塾林立、英才辈出

江高镇历来有着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精英荟萃、代有英才。抗日名将伍观淇,在江高是家喻户晓的伟大历史人物,但鲜有人知晓,他其实还是一位崇尚教育的学者,对江高的教育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

伍观淇曾应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梁漱溟等好友的请求,在北京讲解《大学》、《论语》、《孟子》各书,有“儒将”的美誉。“中国古人在世界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无疑就是儒家孔门那种学问,而伍(庸伯)先生在儒学的贡献则有足以补宋儒、明儒之所未及者。”有着“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之称的梁漱溟曾如此评价伍观淇。

作为儒者,伍观淇十分重视教育,早在1921年,伍观淇就在家乡南浦村创办了“慎修小学”,开辟了禺北地区办学的先河,后又建议创办了瑞云小学、石华小学和江村师范。1946年,为表彰伍观淇的功勋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禺北乡民决定以庸伯为校名,筹建了“私立庸伯中学”,如今已改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至今继续为广州北部的教育发展和地方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2)

江高镇还走出过多名进士,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周汝钧便是其中的代表,其为江高镇南岗村(原番禺南岗乡),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1897年与人合作创办通艺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后兼任广州学海堂学长并在广州多个书院讲学,1902年赴美国任中国驻美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

受周汝钧、伍观淇等历史杰出教育人士的影响,江高地区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很多村也承袭了江高崇教重学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学风建设,而书院正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培育了众多人才。广为人知的有石华书院、和风社学等,曾为白云区的建设输送了一批乡贤和人才,如今已被辟为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基地。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3)

每年,江高镇各村都会举办各类崇教重学活动,对在中考、高考取得喜人成绩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营造崇文重教的浓厚氛围。日前,江高镇举办“德育传家远,勤学树新风”——江高镇“崇教重学”活动,对43名在中高考中取得喜人成绩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其中,考取清华大学的江村学子江子健荣获江村教育强村最高档奖学金30000元。“家乡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也激励着我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为镇村建设、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江子健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4)

外引内培,着力打造广州北部现代教育强镇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今日之江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江高镇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聚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擦亮“教育强镇”品牌。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5)

今年9月1日,由北大培文投资集团创办的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未来将提供超4000个优质学位,致力打造白云基础教育样板学校;近期,江高镇第二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被纳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实验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升级为广师大白云实验中学、广师大白云实验小学、广师大白云实验幼儿园,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负责管理与运营,创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公办学校,以此帮助乡村孩子拉起“人生的起跑线”,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据了解,江高镇102平方千米的行政面积,坐拥高中2所,初中7所,小学23所,幼儿园 28 所,学校林立,师资雄厚,全镇已形成公办、民办学校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江高镇基础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发展也是一路高歌,江高目前拥有大中专院校达11所。世界技能大赛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夺得16金,获得金牌榜第一的好成绩,其中有6枚金牌的获得者来自江高镇辖内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及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这三所院校,莘莘学子们用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荣耀。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县新征程(打造现代教育强镇)(6)

据悉,近年来,江高镇深厚的教育基础为江高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据统计,江高镇大中专院校每年在校生约6万人,覆盖众多制造业、服务业的教育专业,每年可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达上万人。

如今,江高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先进制造、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规模已逐渐成形,工业重镇地位日益凸显,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接踵而至,这其中既基于江高镇坚实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江高镇持续优化的教育等民生配套服务。未来,江高镇将以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撬动区域发展的杠杆,不断寻求教育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契合点,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助推江高镇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周亚君、陈政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周亚君、陈政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