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的一个夜晚,寂静的皇宫里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

年纪轻轻却英年早逝,留下一整个国家无人打理,这本该是举国哀痛的国丧,但是在民间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因病去世,有的说他出家为僧,关于顺治皇帝驾崩的事件甚至成为了清初四大悬疑案之一。

而小玄烨在得知父皇顺治皇帝去世之后,懵懂的他问孝庄太后自己的父皇去哪里了,孝庄太后说:“他,做和尚去了。”当孝庄太后的话流传到民间之后,更是引发了百姓的好奇,那顺治皇帝的死因和归去究竟是如何的?值得我们来细细分析。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1)

顺治驾崩,事件逐渐扑朔迷离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这对于当时“以皇为天”的社会来说,绝对是震惊天下的大事。

但是清朝官方史书《清世祖实录》中,关于顺治皇帝去世的记录却只有短短几个字:“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按理说,皇帝驾崩应该是举国大事,死因和归去都应该有详细且真实的记录,那为什么顺治皇帝的记录却是寥寥无几?又为何在民间会传出“顺治出家”的传言呢?这件事情逐渐变得扑朔迷离,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顺治皇帝生前非常喜爱董鄂妃,但是后来她却不幸离世。在董鄂妃离世之后顺治皇帝一直郁郁寡欢,用情颇深而无法自拔,伤心过度最终导致死亡。

也有人说,当年顺治皇帝退位出家后,孝庄皇太后为了保住皇家的颜面(因为皇帝出家有损皇家颜面),所以利用董鄂妃,故意设计了皇帝殉情这一环节,蒙混过关。

而且在朝廷公布皇帝驾崩之后,顺治皇帝的儿子小玄烨曾经问孝庄太后自己的父皇去哪里了,孝庄太后的回答也是:“他,做和尚去了。”这样扑朔迷离的回答,更是让顺治皇帝的真正死因变得迷雾重重。

目前看来,这是当下最广泛流传的两种说法,但是这都不是历史的真相,那顺治皇帝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2)

六岁登基,顺治帝很痴迷佛教

民间之所以流传顺治皇帝出家,也是有原因的。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从小便忍受着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压力,看似光鲜亮丽的皇帝,实际上却内心苦闷。

因为顺治皇帝虽然贵为天子,掌管一国之政,但是他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朝政大权大部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叔父多尔衮手中的,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说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顺治皇帝强大的野心和尊严,让他在面对这种越权摄政行为的时候痛苦万分。而且他的生母孝庄太后为了稳固朝政,还不惜“下嫁”给了自己的叔父多尔衮,这对于年少的顺治皇帝来说,绝对是难以启齿的羞辱和耻辱。

好在没过多久多尔衮便去世了,顺治皇帝终于有了亲政的权力,但是为了稳固朝堂,安定内外,小小年纪的顺治皇帝仍然是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于是在闲暇之时,总是会出宫放松。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3)

在他20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出宫前往南海子游玩,在回宫的时候,路过了宣武门的海会寺,身边的太监便怂恿他去庙里看一看。

年少的顺治皇帝在太监的怂恿下玩心大发,便前往寺庙。在寺庙里,顺治皇帝结识了憨璞聪和尚,并且和他相谈甚欢,从他的佛学理念中顺治皇帝学到了很多他平常所无法接触到的哲学理论,这也让他感觉到了空前的放松。

回宫之后,割舍不下佛学的顺治皇帝,便将憨璞聪和尚召到了宫中,请求他传授自己的佛法,并且赐予憨璞聪和尚“明觉禅师”的称号。

在憨璞聪和尚的影响下,顺治皇帝对佛教的痴迷越来越深,俨然成为了半个出家皇上。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顺治皇帝还请了玉林琇大师为自己取一个法号,名为“行痴”,这便是电视剧中“行痴”的由来。

虽然贵为皇帝,但是顺治在佛学大师面前仍然是属于“学习者”,所以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他常常称自己为弟子。

玉林琇大师见顺治皇帝如此潜心,便称呼他为“佛心天子”,两人之间的佛教情分十分深厚,也由此可见顺治皇帝对佛教的虔诚和尊敬。可能也正是佛教的安慰,才能让顺治皇帝在苦闷之时有所排解。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4)

失去爱妃,心灰意冷想要出家

帝王大业的动荡和朝堂纷争的复杂,都让顺治皇帝十分苦闷。而这时后宫中出现了一个女人,改变了顺治皇帝的一生。

当时顺治皇帝非常迷恋董鄂妃,因为董鄂妃十分单纯,在她身上顺治皇帝看不到所谓的权力和争执,董鄂妃的真诚和善良,让顺治皇帝感受到了妻子的爱。

董鄂妃体贴入微的照顾让顺治皇帝忘记了朝堂的复杂,两人情投意合,相知相爱,董鄂妃也为顺治皇帝生下了两人爱的结晶。

但是好景不长,董鄂妃所生的小皇子身体虚弱,没过多久就夭折了。失去孩子的董鄂妃如晴天霹雳一般,每天以泪洗面,最终不幸离世了。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5)

失去了爱人的顺治皇帝,也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理朝政,痛不欲生。没有精神支柱的他,身体每况愈下,也无心处理朝政。

在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为她举办了十分隆重的葬礼,为了让她能够超度,还请了无数高僧为她做法。在将董鄂妃的后事料理完之后,顺治皇帝的心理防线也彻底崩塌了。

他找到自己的佛学师傅玉林琇大师并对他说:“我的爱妃董鄂妃已然离世,我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我处理朝政了。

本来在董鄂妃的抚慰之下,我还能撑到40岁,但是现在我心中的支柱已经离世,我想我连30岁都撑不到了。”从顺治皇帝这番言论中,我们可以得知董鄂妃的离世对顺治皇帝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6)

遭到拒绝,被迫留位续当皇帝

“一无所有”的顺治皇帝,一时陷入了人生的巨大危机,一面是朝堂的处理不顺,一面是爱妃的凄惨离世。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他实在是强撑不下去了,便产生了想要出家的念头。

于是他偷偷召见了自己在寺院的师弟溪森和尚,请求他为自己剃发出家,但是事情重大,师弟并不敢擅自做主,于是请来了师傅。师傅得知顺治皇帝的出家之愿后,大发雷霆并且扬言要烧死师弟溪森和尚,顺治才就此作罢。

但是顺治皇帝不知道的是,师傅为他讲解佛法,实际上是为了维持自己在佛学界的地位和权威。

如果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那对他本人的佛学之路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所以即便可能会葬送了溪森和尚的生命,师傅也要阻止顺治皇帝拜依佛门。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7)

师傅对顺治皇帝说:“您不可以出家。如果您真的出家了,那您和佛祖该如何自处?佛祖是过去最尊贵的佛,您是现在最尊贵的佛,两佛共处,该当何伦?

没有真正的佛祖可以祭拜,出家的意义在哪里?更何况,您心中有佛,即便是不出家也能修心,而且您还可以用您的权力去救济天下,这对您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修行了。所以我规劝您,还是安心当好皇帝就可以了。”

顺治皇帝在听了师傅的规劝后,也只好妥协,继续当自己的皇帝。

虽然自己没能亲自拜依佛门,但顺治皇帝也并未放弃归佛之路。于是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吴良辅代替他去寺庙当和尚。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8)

出现分歧,究竟退位还是出家?

根据正史的记载,在顺治皇帝亲自送吴良辅出家的路上,遭遇不幸感染了天花,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宫中,但是仍然为时已晚。

而且当时清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黑山白水之地,是后期才入主中原的,所以对中原的天花病毒并没有抵抗力。即便贵为皇帝,也不过几日便去世了。这便是后期官方所公布的,顺治皇帝于24岁死于天花。

但是事发突然,而且事件离奇,民间很多百姓都不相信顺治皇帝的官方死因,认为是朝廷想要掩人耳目所编造的假事,目的是掩护顺治皇帝出宫出家。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9)

于是,我们便可以在野史《十叶野闻》中看到这样的记载:在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心情郁结。有一天,顺治皇帝独坐殿前,偶然看见梧桐叶从树上飘落,突然领悟。

对身边的人说:“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追逐名利,何时可已?我虽贵为天子,承国亦有十八年,长此营营,何时方得满意。世事如浮云过眼,事后追维,味同嚼蜡,不如真修悟道,实为无上上乘。我幼时即有此念头,如今饱经世患,勘破情网,若不解脱,更待何时?”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顺治皇帝立马召见了重臣,交代他们要辅佐幼主,尽职尽责。交代完朝廷大事之后,拔腿便跑。

这时重臣意识到顺治并非开玩笑,而是真的动了出家之心。于是纷纷劝说顺治留步,顺治见状直接穿上了袈裟带上了喇嘛帽表明自己的出家决心。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10)

孝庄太后闻讯赶来之后,看见当时的局面已然知道顺治的决心,便挥手让朝臣起身,命侍卫护送顺治皇帝去寺庙。一路上顺治就如同被押解的犯人一般,走到哪里都有人跟随。

走到五台山之后,顺治终于忍不住了,便打发随从和他们一起回来了。

按照野史的说法,顺治确实有出家的动机,但是这只是动机,并不等于真的出家了。野史之所以认为顺治出家了,无外乎是两点:一是五台山现在保留了很多贵重的宫中所用之物,由此推断是顺治所留。

二是康熙称帝之后,曾经去过五台山五次,而顺治前往五台山可能是为了寻父,这些宫中器具可能就是当时顺治想要出家时带到五台山的。

但是野史的说法终究有一些牵强附会,不足为信。所以,想要一探究竟,还要细细翻阅正史中的蛛丝马迹。正史中关于顺治究竟是出家还是死于天花的记录,主要有三点。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11)

第一点:《世祖实录》中曾多次记载顺治生病的场景。例如: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皇帝未上朝;初二日“上不豫”(皇帝生病);初四日“上大渐”(皇帝病危);初七日“上崩于养心殿”(皇帝去世);这些都记载了顺治皇帝后期的身体状况,而且实录是使臣所修撰的皇帝事实,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第二点:顺治皇帝在病危的时候,曾经让翰林院学士替自己撰写遗诏。据《王熙自定年谱》所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皇帝送吴良辅出家为僧回到宫中之后,便一病不起。初六深夜,便召集王熙来到养心殿对他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

于是王熙便按照顺治的指示,一日撰写三次呈上由顺治钦定。在了结遗诏之后,于初七傍晚便撒手人寰了。

第三点:《玉林国师年谱》中曾记载:顺治学佛的师傅玉林琇和尚曾亲临顺治的丧礼,并亲眼目睹顺治火化。(按照顺治的遗愿,他曾要求自己的佛门师弟溪森和尚来亲自主持自己的丧礼,并且也要由他亲自秉炬火化自己的遗体。)

所以根据正史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顺治最终并没有出家,而是得天花去世了。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12)

结语:

之所以在民间会流传着顺治出家的言论,是因为顺治生前的故事本身就扑朔迷离,再加上顺治痴迷佛教,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才传出了“顺治离宫出走,为情伤神,遁入空门的故事。”

而这一切都是野史所编写的令人神往的故事的最佳切入点。

成年康熙帝探望顺治帝(顺治皇帝驾崩后)(13)

参考文献:
  1. 黄为之,杨廷治著.诗词里的中国故事.元明清篇[M]. 2018年。
  2. 纪连海著.顺天而治.纪连海辣评顺治帝[M]. 2018年。
  3. 黎东方著.黎东方讲史.细说清朝[M]. 2019年。
  4. 孙焕秋.清朝故事.1840年以前[M]. 2016年。
  5. 周远廉著.清朝兴亡史.第2卷入主中原[M]. 2016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