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相克(庄子教你如何对付焦虑)

《庄子.山木》里有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意思是,驾驭万物而不是被万物驾驭,又怎么会被外物所累呢。

我以为这句话是庄子开示现代人如何对付焦虑的一个法门。

因为我们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在于被外物所驾驭所控制。

庄子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相克(庄子教你如何对付焦虑)(1)

驾驭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困

是人就会有情绪,这是作为人的共同之处。

有人会驾驭情绪,有人被情绪驾驭,这又是作为人的不同之处。

生命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是分层排列的。

人脑的最底层,保留了爬行动物的天性。

人脑的中间层,保留了哺乳动物的天性。

人脑的最上层,保留了灵长类动物的天性。

孩子的行为体现出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特性要明显一点。

饿了、渴了、痛了、想尿了都是用啼哭和发怒的情绪模式表达。

成年人的行为体现出的灵长类动物和人的特性要明显一点。

表达需求的模式不是用情绪而是用理智模式表达。

说白了,被情绪驾驭,是孩子的专长。

一个人常常发怒,并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

反过来说,一个人还在被情绪所困,说明还很幼稚。

曹操有一句名言: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让你丧失判断。

刘备违背了曹操的这个原则急于为关于报仇,最终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

读过《史记》的人都会留意一个细节,在司马迁描写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词句:“项王大怒、项王怒曰...”“汉王大笑,汉王大笑曰...”,你会感觉到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项羽一直在怒,而刘邦一直在笑。刘邦不是个没脾气的人,但刘邦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时常大怒的强者项羽失了天下,常常发笑的弱者刘邦最终得了天下。驾驭情绪的优势和被情绪驾驭劣势在刘邦和项羽身上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昨天我接到一个学生发来的微信说:我在临帖的时候,经常因为写不好笔画弄的自己心情很差,肿么办?

我说:老师以前和你一样,写字也是修心磨性子的过程,啥时候没脾气了,字也就写好了。

刀被石磨,人被事磨。那些动不动就义愤填膺、大发雷霆者,说到底还是见识的太少,经历的太少。

庄子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相克(庄子教你如何对付焦虑)(2)

驾驭金钱而不被金钱奴役

一位美国学者说:奴隶制从未消失,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的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被金钱所奴役。对这个观点,我是持赞同态度的。我们平常说车奴、房奴、娃怒,还衍生出了猫奴种种,表面是一句戏言,实则就是奴隶,就是被外物绑架。

在不做金钱的奴隶这件事上我不想唱高调,但有两点建议我是要说的。其一,不要把自己陷入消费负债的窘境。多数人抵挡不住几句商品广告的洗脑,大搞消费负债,这是不科学的。最多最多弄个房子的消费负债,至于车子和其他奢侈消费是完全不必要的。一个人只有从债务中把自己解脱出来,才谈得上幸福指数。其二,关于在赚钱这件事上要足够的脸厚这种言论我是持反对态度。中国一点都不缺在金钱面前丧失自我,厚颜无耻的人,但中国缺少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冷静的庄子。

庄子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相克(庄子教你如何对付焦虑)(3)

驾驭手机而不被手机绑架

把被手机绑架这件事特别罗列出来说,是因为手机已然成为制造焦虑的工具。

我有一个观点:看一个人的自律程度,就看这个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你以为你在手机上学东西,你仔细盘点一下你到底在手机上学到了什么?

你以为你在手机上开展工作,你扪心自问一下你在手机上实现过哪些业绩?

你以为你在手机上联络感情,试问哪些感情是你在手机维系出来的?

从被手机绑架的阴影下走出来其实也不难:

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放下;

和人说事的时候,把手机放下;

进会议室的时候,把手机放下;

进卧室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客厅。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驾驭手机我们能享受信息带来的乐趣,被手机驾驭,我们则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文章由「水滴国学」原创,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关于如何对付焦虑,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