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

我国境内除却喜马拉雅山脉顶峰珠穆朗玛之外,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高峰。

其中不乏被藏族人民奉为神山的冈仁波齐、梅里雪山、亚拉雪山。

这些山峰或秀丽或壮阔的风景也吸引了无数旅客。

其中一些雪山,更是被登山者奉为攀登生涯中必将征服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位于云南德钦县的梅里雪山。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则被称为“史上第二大山难”的1991年梅里山难。

当时,这支由中日登山爱好者联合组成的登山队,一夜之间所有人神秘失踪。

当地藏族人民认为,这支登山队打扰了山神的清净,是山神给予他们的惩罚。

梅里雪山也因为此事被禁止攀登,也是国内唯一一座禁山。

那么,当年那17位攀登者究竟遇到了什么事呢?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

梅里雪山著名景观“日照金山”

小队组建

90年代初,日本兴起过一阵子登山热,许多日本登山队攀登各种雪山。

当年日本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各种登山社团,其中最出名的属京都大学的山岳会。

山岳会在日本高校生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吸引众多年轻人加入。

因为经常投稿国际自然类杂志,所以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有财团的支持。

但山岳会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对于会员的审核标准比较严格,却依旧人气高涨。

1987年,山岳会寄信给中国体委,申请组建一支中日登山队,目标是梅里雪山。

在此之前,梅里雪山虽然被无数登山者列入登山计划,却一直无人登顶。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2)

晴朗天气下的梅里雪山

为了安全考虑,中国体委邀请了地质学和气象学专家对梅里雪山进行观察和勘测。

两年之后,在国内权威气象专家夜以继日地观测后,才答应了山岳会的请求。

于是山岳会召集了不少日本登山爱好者和专业登山运动员,前往我国云南境内。

体委对这项活动极为重视,召集了宋志义等优秀国内登山运动员加入。

而日方也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气象专家井上治郎一同前往。

两方队员很快便在约定的时间在云南梅里雪山附近集结,并在雨崩村暂时驻扎。

在村内,登山队队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于山下接应,另一部分进行登顶。

登顶队伍一共17人,其中有6名是我国召集的登山队员。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3)

当时登山队员们的合影

选拔入登顶队伍的队员中,大部分都曾参与攀登高海拔山峰。

他们应对登顶时的突发状况和恶劣气候很有经验。

大家看着自己精良的装备,对这次登山活动十分期待。

梅里雪山被藏族同胞称为“卡瓦博格”,在藏族文化中被称为“盛产药材的宝地”。

这座美丽又神秘的雪山海拔6740米,在众多知名高峰中海拔不算高。

在藏文化中,这座被奉为神山的高峰是吉祥的象征,每年都有不少藏族来祈福。

梅里雪山常年云山雾绕,大部分时间都藏在云雾之中。

太阳刚好升起的时候,梅里雪山的顶峰被太阳的光芒照射,形成盛景“日照金山”。

这道风景直至现今,依旧是旅游爱好者们不惜通宵等待才得一见的奇观。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4)

梅里雪山与飞来寺

雨崩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藏族,大家对登山队队员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村民们非常朴实,将队员们视作远道而来的客人盛情招待。

在得知登山队要攀登梅里雪山之后,村民们纷纷严肃起来,劝他们不要随意攀登。

但登山队员们看着与自己仅一步之遥的梅里雪山,还是决定往雪山进发。

就在他们进入梅里雪山之后,村民们纷纷面朝雪山跪在地上磕头祈祷。

在他们眼里,登山队的行为亵渎了神山,是对神明的大不敬。

登山队启程时天还未亮,大家火热的心照亮前进的路。

很快,天色逐渐明亮起来,太阳缓缓升上天空,预示着当天是个好天气。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5)

当时遗留的照片

步行到据点时,阳光温暖地照耀在大地上,一切显得那么顺利。

大家稍作休息便一起在据点建立了大本营、一号营地。

建立完营地已经到下午了,天气却突然变了脸,絮絮下起了雪。

气象专家检测到这场雪会延续成暴风雪,之前推测的最佳登顶时机已经没有了。

这个消息对于满怀信心的国内登山队员和从日本赶来的队员们而言十分可惜。

大家便在大本营中商量对策,最终大家决定将原本的三个营地增加到四个。

以确保万一出现突发状况,队伍可以快速撤至营地避险。

队员们商量好原本建立的营地地址不变,并于海拔5900米处增加四号营地。

但是,在第三号营地的选址上,中日双方却发生了争执。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6)

雪山上的帐篷

日方选择将营地建立在山脊上,方便大家休整和补充体力。

而中方则选择一处离登山路线稍远,但可以有效规避危险的地方。

就这个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都不肯退让。

眼看着风雪愈大,为了不影响攀登进度,商议在两个地点中间,建立第三号营地。

但隐患往往就发生在最普通不过的地方,这个第三号营地便是灾难的开始。

当所有营地都建立完毕后,登山队便组织一支五人为一组的小队进行攀登。

虽然风雪劈头盖脸地压来,但是这支队伍却有惊无险地登上海拔6470米的高度。

看到距离顶峰不过200米,队员们非常激动,立即向大本营汇报这个好消息。

身处于大本营的其他队员收到消息之后,大家都高兴极了。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7)

当时留下的照片影像

灾难降临

小组成员们决定趁热打铁,登完这剩下的200米距离,可暴风雪突然猛烈起来。

狂风卷携着雪片呼啸着,似乎上苍在向人类宣告他的愤怒。

见此状况,队员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似乎想等待风雪小一点好继续攀登。

可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人的体能丧失得非常快。

驻扎在三号营地的队长井上治郎不停地用通信设备,命令他们撤退回来。

但暴风雪无情地阻断了后退的道路,他们凭着对生的渴望,摸索着回到三号营地。

回到营地之后,他们向待在大本营的其他队员汇报了山上的情况。

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山上的地势和环境状况,对后面的人登山有着很大的帮助。

众人在分析完数据及对气候进行预测之后,决定在第二日继续尝试登顶。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8)

中方登山队队长宋志义

但是,山上恶劣的天气似乎在跟他们作对。

第二天大家醒来之后,原本已经停下的暴风雪再次来袭。

不得已,大家只能将登山计划暂缓,等待暴风雪停止它的肆虐。

没想到暴风雪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到1月3日,营地处的积雪已经有1.2米深。

为了帐篷不被积雪淹没,大家只能不断地清理帐篷周围的积雪。

3日夜间,身处三号营地的队员和大本营取得联系。

通话中三号营地的队员汇报着山上的情况,并期望在雪停之后继续登顶。

没想到的是,这次通话竟成了三号营地最后一次与大本营取得联系。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9)

梅里山难的发生示意图

4日这天,暴风雪在众人期盼下停止,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照耀着大地。

大本营的队员们喜出望外,连忙联系三号营地的队员沟通接下来的登顶计划。

可是,通信工具那头却一直没有回应。

负责通信的队员意识到山上可能出现不测,立刻发出求助信息。

附近相关部门接到信号后,当即派出救援队上山寻找。

西藏登山队听说此事,也立即加入了搜救队伍,他们曾在1975年登顶珠峰。

面对高山上的极端气候和救援行动,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当队长拿到路线图之后才发现,攀登梅里雪山比珠穆朗玛峰要难很多。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0)

珠穆朗玛峰

梅里雪山地处怒江和澜沧江之间,山底为河谷。

这就表示梅里雪山的海拔垂直落差达5000米,算是比较险峻了。

再则,梅里雪山攀登时每行走一公里,便会上升400米的海拔。

这导致攀登队员们的体能消耗甚至要比攀登珠峰时还要多。

看完这些,救援队长决定于第二日进行搜救。

因为刚下过雪,队长便将队员划分为两队,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

一队先去探路,另一队则按照此前的登山路线进行搜索。

在走到一营地附近时,救援队发现营地早已被积雪覆盖。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1)

攀登者们冒雪登山

经过两个小时的挖掘,救援队陆续将四顶帐篷全部清理出来。

队员们发现,一号营地内没有任何生活物品的存在,这表示他们早已离开此处。

此时天色暗了下来,救援队为了安全起见返回大本营,于第二天早晨继续救援。

次日,救援队再次出发,一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下午,大家便抵达二号营地处。

整座梅里雪山经过暴风雪的洗礼银装素裹,完全没有任何登山者的身影。

此时,暴风雪又一次袭来,众人只得再次返回,并在原一号营地驻扎等待雪停。

雪停之后已经是事发第三天,大家还抱着救回登山队员的希望。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2)

关于此次山难的报道

救援队刚离开一号营地,只听梅里雪山深处“轰隆”巨响。

有着多年攀登经验的队长急忙提醒大家:“雪崩了,大家快跑!”

所有人连忙撤回山下大本营,从大本营看向雪山,每个人心中都十分焦急。

整整两个星期的搜索,处于三号营地的登山队员们就像人间蒸发一样。

看到这样的情形,救援队不得不遗憾地宣布山上的队员们已经全体遇难。

梅里雪山默默地矗立在大地之上注视着人间,而那些队员却永远地消失在风雪中。

国家感谢并哀悼遇难队员为友好交流做出的贡献,在北京八宝山陵园举行追悼会。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3)

后来为遇难者立的碑

遇难消息公布之后,遇难队员的同学小林尚礼来到云南想要找回同学尸骨。

原本他也会是登山队中的一员,只是因为一些事耽搁了下来。

小林和同学在登山前通过电话,小林遗憾自己未能前去,就在日本为同学祈祷。

这样的结果令他内心十分痛苦,他表示想要寻找同学们的尸骨带他们回国。

但相关部门担心遇难者家属情绪失控进山,便采取了禁止措施。

因此,小林也只能陪同遇难者家属回到日本,但这件事却成了他心中的执念。

但七年后,他却得到了“寻找到遇难者”的消息。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4)

图右为小林尚礼

诡异笔记

1998年,当地一位村民赶着牛羊到梅里雪山3000米海拔的地方放牧。

趁着牛羊们正在吃草,村民便躺在草地上稍作休息。

这时他的目光扫了远处冰川上有一团团彩色的东西,好奇之下便走近去察看。

走近之后发现,这些彩色的东西是人的衣服和帐篷的碎片。

可怕的是,这些布料碎片中还有不少属于人的骨头!

村民惊骇不已,连忙返回村子对村长说了这件事。

村长立刻想起七年前那场山难,便赶紧上报给相关部门。

不久之后,搜索队再次来到梅里雪山,跟着目击村民来到发现那些衣服的地方。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5)

登山队部分人员合影

搜索队一看,立即拿出工具展开挖掘,很快大家发现了更多的东西。

遇难者使用的登山工具、照相机、笔记本、生活用品一点点呈现在众人眼前。

搜索队带着挖出来的遗骨,带给相关部门,即刻便对遗骨进行DNA比对。

很快便得到答案,他们正是七年前那些遇难人员。

体委马上联系到日本方告知这一消息,让日本的遇难人员回到自己家乡。

小林尚礼听闻这条消息后,赶忙跟着收容队来到梅里雪山。

我国搜索队共收集到20袋遇难者遗物,以供家属们带回。

小林尚礼找到友人的遗物,不禁失声痛哭。

搜寻结束后,大家都十分疑惑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6)

遇难者的部分遗物

两个国家的人都想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于是一起在遇难者遗物中寻找线索。

这些遗物大部分都是生活物品,只有一本笔记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工作人员招来翻译,翻译在看这本笔记本中记录的内容时,突然脸色一变。

其他人看到她愈发惊恐的表情时,纷纷上前询问怎么回事。

翻译没有回答其他人的话,良久才将笔记本合上,嘴里喃喃地说:

“太可怕了……简直太可怕了……”

众人看到翻译如此情状不免一头雾水,很快,笔记本上的内容被完整地翻译出来。

大家看到笔记本上的内容之后,都感到十分惊讶。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7)

当时发现的遇难者笔记

“12月28日,今天的雪依旧很大。我听到帐篷外有一个女人尖利的笑声。”

“除了女人的笑,依稀还有婴儿在哭泣……是幻听吗?”

“信号太差了,谁都联系不到。”

“今天依旧在下雪,似乎比之前更加严重。大家都看到了帐篷外的黑色影子。”

“会是谁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却没有一个人敢去确认。”

“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寺庙似的宅子,我心里衍生出一种很深刻的恐惧感。”

“1月1日,今天有人发烧了,病得很严重。她在高烧不久后开始说……”

“她就要来了,快跑!快跑!”

“发烧的队员依旧没有好转,她又说:‘她就要来了,现在还有时间,赶紧回家。’”

“‘她’是谁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中。”

“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马上就要来了,救救我,救救我……”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8)

遇难者部分遗物

有人看到这些笔记内容后,突然想到在这一带流传的谣言。

谣言传说,山神会将犯错的凡人流放,让他们为奴七年赎罪。

结合遇难者们当时无影无踪,到如今突然出现的时间正好是七年。

这事件与那则谣言不谋而合,附近藏族同胞听说后,纷纷认为是山神显灵。

当然,谣言和传说都是虚无的。

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上的信息找到一些专家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遇难者当时身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当中,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

连日的暴风雪造成的恐慌和体能逐渐流失,导致遇难者出现幻听和幻觉。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19)

登山队员们的合影

山中的风声比其他地方更大,遇难者们被困在帐篷中,心里的恐惧会被慢慢放大。

这种情绪逐渐感染到共同被困的其他遇难者心里,于是这种恐惧彻底蔓延。

群体性恐慌和补给耗尽让被困的所有人都神经紧绷起来。

于是,在雪崩发生之时,所有人都丧失了应对此意外的能力。

他们将雪崩视为幻觉中魅影重重的奇怪影像,所以会写下“救救我”这样的字眼。

一切真相大白之后,小林尚礼带着同学和友人的遗骨返回日本。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20)

小林尚礼后来出的书

但在小林心中,笔记本中记录的一切成了他心中的执念。

后来的30年里,他不止一次地来到梅里雪山,拜访梅里雪山下生活的藏族村民。

一开始,大家都不希望再有人进入梅里雪山打扰他们心中的神明。

可小林尚礼的毅力还是让他们佩服,于是小林便被允许进入雪山。

而小林尚礼也尊重着藏族村民的信仰,进入雪山却不再攀登。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21)

小林尚礼给村长拍照

禁山

这场山难爆发以后,引起许多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的关注。

秉着不畏艰辛的体育精神,依旧有无数攀登者想要挑战梅里雪山。

但是梅里雪山好像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阻止一切想要攀登顶峰的人们。

梅里雪山巍峨壮丽,却因为这件事背后所流传的传说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站在科学的角度,其实不难发现为什么会禁止人们攀登了。

首先,梅里雪山除了巨大的垂直落差之外,还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导致山上的气候非常不稳定。

再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藏族同胞们眼中梅里雪山是非常神圣的。

在这里进行攀登活动,便会无意间冒犯到藏族同胞对这座山峰的崇敬心理。

所以有关部门考虑到民族文化差异性,便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91年中日登山队遇难(17位中日登山队员遇难)(22)

梅里雪山地貌

其实,除了这场山难之外,梅里雪山还出现过几次令人感到非常怪异的事故。

20世纪90年代,去往梅里雪山的登山队有十几支,几乎都无法上山。

为了避免发生下一次的山难,便彻底禁止所有的攀登活动。

后来,梅里雪山已经成了人们只能远远驻足欣赏的风景。

那些雪山里令人心生敬畏的故事变成了传说,告诫人们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人类有多么脆弱。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座众人心中的圣母峰再无人攀登,却依然令人神往。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非常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