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

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过9月1号晚上的《开学第一课》,这一期的主题虽然是五星红旗下的新学期,但中间却涵盖了好几个小主题,其中一个便是《攀登者》。

本次开学第一课由撒贝宁和董卿主持,请来了1975年登珠穆朗玛峰的“无腿英雄”夏伯渝老人。

吴京和他的《攀登者》凭借这股东风,若是不红,估计天理都不容!

吴京又一次抓到了机遇,借势而上,肯定还能再创造一次票房奇迹。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2)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小学生们最新的口号。

而这个口号也恰好是吴京和他的影视团队一直在喊的口号。

有人说,吴京总是贩卖情怀。

可市场和我们的心里,却恰恰需要这种情怀。

这些情怀可以让我们内心激荡,这些情怀可以让孩子们心怀家国,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吴京的《攀登者》又借了《开学第一课》的东风,不爆?不存在的!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3)

01吴京和他的情怀

吴京的《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大家了解登山者的家国情怀。

《开学第一课》也以攀登者们为榜样,像孩子们讲述了封顶珠峰的艰难。

吴京,又一次抓到了机遇。

吴京的电影中总会让我们升起无限的民族自豪感。

以前的《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在利用这一点。

吴京紧紧抓住了市场的需求,也紧紧掌握了大趋势。

在这样的东风下,吴京和他的《攀登者》若是不能登顶票房冠军,基本是不可能的。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4)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演员也是豪华阵容,实力派演员胡歌,张译,章子怡,王景春,井柏然等等,就连成龙也来客串了一下,这些演员给这部电影加分不少。

距离上次的《红海行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观众对爱国题材的电影也出现了渴求的状态。

很多观众开始想念类似《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样题材的电影。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好似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部爱国题材电影的出现。

吴京在大众最需要的时候又出现了。

带着《攀登者》,带着他的爱国情怀,带着他的吴式电影,回来了。

他的归来,必定会创造下一个票房奇迹。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5)

02吴京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攀登者》讲述的是登顶珠峰的故事,属于小众群体。

有很多人曾经预言,吴京估计这次得栽了,拍这么小众的题材,肯定很多人不会看。

大家又失算了!

《攀登者》虽然是小众群体,却也说明大家对他不了解。

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是会抱有很多好奇心的。

特别是登山者这个特殊的神秘群体。

很多人知道有这群人,却对他们的行动细节毫无所知。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6)

在这次《开学第一课》的带动下,更是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对登山者怀揣了无限的好奇心,肯定渴望去了解他们。

吴京和他的《攀登者》一出,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饥渴心理,肯定会出现一批如饥似渴的观众。

《开学第一课》中通过登山者、海军、月球工作人员、机器人团队等等宣传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了解这种感觉。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7)

吴京抓住全社会的动向,在国庆期间推出自己的《攀登者》,他不火,可能吗?

在过去,普通人的民族自豪感只能通过奥运会和一些体育项目来支撑。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宣传渠道的拓展,国人能从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来感受民族自豪感。

吴京,作为一个电影人,成了民族自豪感和观众之间的传播者,让这种家国情怀在更多的地方得以体现。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8)

03攀登者的真实故事

1959年,苏联联合我国登顶珠穆朗玛峰,以此为我国10周年献礼,我国答应了这个请求。

自此开始,就着手准备登山事宜,但就在第二年,两国关系紧张,登顶珠峰的事被苏方推脱,还拒绝提供此前答应的物资。

于此同时,印度人还在一旁叫嚣:“中国人登不上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范围。”

自此开始,登顶珠峰成为一项艰巨的使命,成为国人必须完成的一件事。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9)

1960年,中国首次派出214人的登山团队登山,可惜,有人在半路受伤退出,有人因为不适应环境无法前进,也有人长眠与珠峰的地下。

最后,只有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个人携手共进,一起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插上了五星红旗。

他们从3月25号出发,经过艰苦的跋涉,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在5月25号凌晨4点25分登上了珠峰。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0)

其实,在登上珠峰之前,这个登顶的队伍应该是有4个人,还有一位无名英雄叫刘连满。

在距离珠峰北坡的8600米初,有一处30米几乎是垂直的悬崖峭壁,此处是登顶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能登顶的道路。

但若想登上此处,困难重重,需要四个人搭建“人梯”才能通过此处,登上珠峰的山顶。

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搭人梯无异于“自杀”,登山人员缺氧,一旦过度运动必然会有很强的不适感;

他们脚上穿着带钉子的登山鞋,若想搭人梯必须要脱掉鞋子,在那样寒冷的天气下,一旦脱掉保暖的鞋子,就意味着他们的双脚必定会被冻伤。

即使这样恶劣的情况,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四个人脱掉登山鞋,艰难前行,短短30米的距离,他们用了将近1个多小时。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1)

刘连满在搭建人梯的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度再无法前行,双脚冻伤落下了终身残疾。

其他三人决定先行登顶,回来时再把刘连满带回去。

就这样,其他三人终于登上珠峰,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的顶上,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让世人永远的记住了这一天。

1975年,第二代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峰进发时,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带了一架金属梯子,牢牢地固定在了这处悬崖峭壁上,为后来无数的珠峰登顶者建造了一架“中国梯”。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2)

这把梯子像全世界的人宣布着我国登山人员的勇敢、坚毅和执着,让全世界人肃然起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很多登山爱好者纷纷开始鼓起勇气挑战珠峰,这把“中国梯”也先后让一百三十多位登山爱好者收益。

1975年,在第二代登山队员中,甚至有一位37岁的女性,她的名字叫潘多,在登顶珠峰之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曾是农场工人,也成为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女性,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女性的顽强。

这次在《开学第一课》中的讲述者夏伯渝老人,在登顶珠峰时,只有26岁,他在距离珠峰峰顶只有200米的时候,因为队员中有7个冻伤的人员需要护送,他为了照顾队友,主动跟着下撤。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3)

不但错过了登顶珠峰的机会,在下撤的过程中,他更是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比自己小的队员,自己和衣而眠。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靴子根本脱不下来,才发觉双腿已经毫无知觉。下山后,他被迅速送往医院,却为时晚矣,腿部已经全部冻坏,只能截止,自此他才成了一位“无腿”的人。

类似夏伯渝老人这样的登山队员,在中国登山队中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一段悲壮的故事,让世人敬仰。

中国登山队员的悲壮,让吴京引用到了《攀登者》中,相信在它上映时,一定有很多人被中国登山队员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章子怡在《攀登者》的发布会上曾经说:“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座珠峰需要翻越。

她的这句话,不只是指的登山这一件事,同时也映射了大家的现实生活。

吴京搭档 吴京又借东风了(14)

不管是登山还是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无数次凭借自己的意志、勇气和顽强克服各种困难,才能翻越自己内心的珠峰。

在这条路上,有人因为内心不够顽强而选择逃避,有人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却选择放弃,也有人从未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登山之路,登的是山,映射的却是我们真实的人生。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来都是如此亲密,它教会我们什么是顽强,什么是坚持。

吴京,带着他的《攀登者》借着《开学第一课》的东风,一定可以大爆,可以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登山精神,什么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