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老农完整版(正月村里请草台班儿唱二人转)

二人转老农完整版(正月村里请草台班儿唱二人转)(1)

一晃正月到了,双山村的老艺人王大眼皮组织了一个小草台班儿,那天来村里找我姨夫要求唱二人转,说是演戏不要钱,供一顿有油水的吃喝就行。姨夫和姨妈都爱看,就把他们留下了。可是父亲不给开门,说看戏破坏桌椅板凳,影响学生上课,另外,“蹦蹦”(二人转)这玩意儿有伤风化,不文明。姨夫有些恼火,说:“咱农村一年也看不着个热闹,过年了,叫大伙乐呵一下有啥不对?桌椅板凳坏了可以修,至于文明不文明,那纯粹是你们知识分子唱高调,假正经!” 父亲生气,抬手一拍桌子:“你胡扯!这怎么是假正经?你看看现在这屯风······”姨夫立刻大喊大叫:“这屯风咋的啦?杀人放火了吗?嫌不好你就走,没人请你来!”母亲也要看戏,就帮着姨夫说话:“看你这人,学校不归村上管是咋的?再说,这涉及到全村几百口子的事儿,你这么一搅和,戏演不成,那不把人都得罪啦!” 姨夫立刻威胁道:“今晚,你要是叫我下不来台,以后学校有啥事儿也别找我!”父亲一看拗不过,掏出钥匙狠狠往桌上一摔,指着姐姐和哥哥说:“哎,今晚你们谁也不准去!” 姐姐点点头,埋头看她的小说。哥哥本想去,并已获得了母亲的批准——他不爱看“蹦蹦”,但喜欢听那伴奏的小喇叭。现在听父亲一说,就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母亲,可是母亲不给他求情,他只好趴在窗台上生气。教室里点起了汽灯,雪亮雪亮的。全村几百号儿人挤了满满一屋子,你推我搡,上蹿下跳,把桌椅板凳踩得吱嘎乱响。一会儿,二人转上场了,先唱《黄爱玉上坟》,接着又唱《马寡妇开店》。

王大眼皮滑稽的表演和下流的说辞,把人们逗得哄堂大笑——王大眼皮今年已经五十挂零儿,就因为爱唱个二人转,连老婆孩子都看不上他。可他一到正月里就闲不住,非唱不可。不光过戏瘾,还为了喝点儿小酒抹个油嘴儿。母亲领着我跟姨妈和武娘坐在一起——教室的门锁是小青打开的,他抢先占了几个最好的座位。母亲没看过“蹦蹦”,有点儿不明白。武娘就絮絮叨叨地讲给她听,说黄爱玉跟人通奸,把自个儿的男人害死了。因为干得巧妙,谁也查不出来,最后刘罗锅子微服私访······武娘正讲到热闹中间,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把她怀里的老丫吓得一抖,顿时尖着嗓子嚎了起来。这一下子不要紧,台上台下,都指着周家的小百岁一片声地乱骂,原来,他把一个炮仗扔进了炉子,连炉盖都崩飞了。姨夫勃然大怒,撸着胳膊要揍他,可他妈周大胯子却横扒竖挡地护着,姨夫一气之下就把她们娘俩赶了出去。好在没有伤人,老丫也不哭了。于是台上重整旗鼓,又吹吹打打地唱了起来。姨妈摸了老丫一把,关切地说:“嫂子,这孩子八成吓着了,你还看啊?” 武娘四个儿子一个姑娘,平时把老丫心肝宝贝似地惯着,可这会儿却跟个没事人儿似的:“啧啧,一个小孩子哪那么娇气?看,接着看!”庄稼人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村里年八辈儿也不来回热闹,谁舍得看个半截就走?王大眼皮因为喝足了小酒越耍越欢,一直耍到大半夜,人们这才依依不舍地散去。小贴士:二人转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俗称“蹦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剧目繁多,曲调丰富,号称“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我以为除了京剧,没有哪个地方剧种的曲调像它那样多姿多彩。

现在有人谩骂“二人转”低俗,但这和剧种无关。因为剧种不过是个形式,你唱什么就是什么,并无俗雅之分。比如黄梅戏,在民国时期也被看做是很低俗的地方小戏。

严凤英就因为唱黄梅戏而遭到家族的迫害,只不过后来因为主演《天仙配》一炮走红,黄梅戏也就跟着高雅起来了。其实赵本山的成名之作《摔三弦》就源于二人转的拉场戏,谁能说它低俗?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江城古柳2018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