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三大感觉(色香味)

喝茶的三大感觉(色香味)(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冒着火的周六下午,村姑陈穿着新买的旗袍,坐在窗前码字。

坐下来就发现胖了,腰肥了一圈。

传说中的救生圈,也有机会长在村姑陈的腰上了。

这个月吃了四次烤羊肉,满满的脂肪,就这样堆成了肥肉。

每个女人都应该买一件旗袍,订制的,自己的尺寸。

《2》

挑旗袍,先看面料,后看做工,最后看款式。

而喝茶,讲究的色、香、味,倒底从哪一个开始学起呢?

这一次,外貌协会的村姑陈,破天荒地没有讲究茶汤的颜色,而是首选茶的香气

理由很简单,闻香识佳人。

鼻子是五官里最灵敏的一官。自然界的低等动物,判断同类的基本方式,依靠的是嗅觉。

嗅一嗅,是不是自己的地盘。

嗅一嗅,是不是自己的伴侣。

嗅一嗅,是不是自己的猎物。

.......

自然界的动物,看到陌生的食物,一定不是先吃一口,一定是先闻一闻,闻过没有异味,才大快朵颐。

这是动物的本能。

人类进化经年,许多的动物性早已消退,比如动耳肌的退化,比如肉垫的退化,但嗅觉,一直没有退化过,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嗅觉反而在不停地精进。

据说,最强大的香水制造师,能分辨出几百种花香。

每每去买香水,看到介绍,前味、中味、后味分别由几十种花香组合而成,就对这大神级的制香师的鼻子,充满了景仰之情。

茶香与花香,殊途同归。

端起茶,闭上眼,暂时关闭了五官中的四官,只用鼻子去感知这杯自然界的珍馔,那是叶落在林间的轻扬,轻风送爽,燕子呢喃间花开的声音。

闻香,是一泡茶与人接触的最初方式。

喝茶的三大感觉(色香味)(2)

《3》

色,是茶汤给我们的第二感觉。

闻过了香,嗅过了气味之后,大略知道了这是什么茶,方才会认真看一看这茶的汤色。

岩茶的橙色系,白茶的金黄色系,绿茶的秋香色系,铁观音的月白色系,普洱的胭脂色系,色色不同,任是无情也动人。

晶莹的,剔透的,光柔的,轻盈的,各种颜色的茶汤,装在光洁透明的茶海里,轻轻晃动,如葡萄酒在玻璃杯中的浮沉,轻轻摇曳,便能生姿。

眼睛的感观刺激,是直达大脑的,并能刺激大脑中枢,发送出第一反射。

例如,一个登徒子看到美女,立刻两眼放光,这就是眼睛给大脑传递了最直接的条件反射。

同样,颜色鲜艳而丰富的食物,一样可以通过给予眼睛的刺激,传达给大脑“想吃”这个指令。

大脑迅即把这个指令传递给手,从而有了食指大动这个词语。

而看到美妙的茶汤之后,想喝还是不想喝,也是由眼睛传递给脑,由大脑决定 要不要喝。

看到浑浊的茶汤,不清爽的茶汤,大脑会立即做出反应,不喝!

而看到清澈的,明亮的茶汤,眼睛满意了,大脑就做出指令——喝!

是以,观色,是我们在学喝茶的路上,第二个要攻克的堡垒。

喝茶的三大感觉(色香味)(3)

《4》

然而,无论是闻香,还是观色,都只是隔靴搔痒,并非人与茶汤的直接接触。

而尝味,才是人与茶真正的亲密会晤。

如同男子与女子的交往,任你一见钟情海誓山盟,任你美颜如玉心旌摇曳,也最终要落实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上来。

再香的茶,再美丽的茶汤,最终也要尝过之后,才能决定买,或者不买。

所以,尝汤,是人与茶交会的决胜局。

而味蕾,是判断茶汤好坏的终极大法官。

茶汤会不会苦,会不会涩,有没有麻感,会不会锁喉,有没有舌苔变厚的感觉,味蕾统统会忠实地记录下来。

再传递给大脑,接着大脑就会做出买或者不买的指令。

如果把喝茶比作一场精彩的拍卖会,那前面的闻香,观色,只是落槌之前的一轮又一轮高潮迭起的叫价。

排位在最末的尝汤,才是那有决定意义的一槌。

无论香气有多好,汤色有多美,只要是滋味不好,比如白露茶没有丰富的层次感,比如肉桂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水仙又苦又涩,比如白牡丹出现了酸味。

这些茶,即使过五关斩六将才来到你面前,只要一口,就能决定它们的去留。

尝汤是最残酷的,也是最直接的。

所以把它放在喝茶程序的最后。

《5》

喝懂一泡茶的流程,村姑陈的理解是,先闻香,再观色,终尝汤。

闻香在前,它是美妙的初见。

观色在中,它是朦胧的情愫。

尝汤在尾,它是落入凡间的终章。

先闻过了香,再观过了色,体会过了这些过程中的美好,再来最实际的品尝。

如同一段荡气回肠的恋爱,邂逅,相知,相恋,无论过程中有多么甜蜜,到最终,仍要落地到婚姻里,到柴米油盐的琐碎与日常。

也许尝过之后就不会买了。也许婚姻就成了这段爱情的坟墓。

然而,我们仍然要感谢这趟旅程。

即使最终这款没有雀屏中选,我们的鼻子和耳朵,仍然经历了一段愉悦的旅途。

即使最终仍然分道扬镳,我们也要感谢那个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美好的人。

感谢上天,生出了这么多好喝的茶。

感谢上天,赐给我们一段蜜糖般的爱情。

相恋始知相忆深。

回忆一泡茶的滋味,如同回忆那个被你藏在岁月深处的,充满芳草香的人。

喝茶的三大感觉(色香味)(4)

《6》

敬告抄袭者:

村姑陈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但一直没写,因为知道你们会第一时间抄走。

我深知,对于抄袭成为习惯的你们来说,律师信,良心劝告,基本无用。

除了黑夜里套上麻袋揍成熟肉铺子之外,好像没有什么方法比较直接有效。

但是,暴力,真的不是村姑陈的风格,所以,你们至今仍然逍遥地抄袭着。

抄袭是一种瘾,就像盗窃是一种病,而卑劣则是终身治不愈的顽疾。

特别是那些一直在抄村姑陈的观点,又一直在批判村姑陈的人,广东有一句谚语——食碗面,翻碗底。意思是说,一边吃人家的又一边说人家不好,忘恩负义,吃里爬外,是极无耻的行为。

抄习惯了,就不会再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

如同温水煮青蛙,等哪一天你抄不到了,你就完蛋了。

奉劝各位,若有灵性,请早点抽身退步,不要越陷越深。

当鸟学会了飞翔,就忘记了走路。

当人学会了抄袭,就忘记了创作。

所以,你们都成了村姑陈身上的寄生虫,靠吸取村姑陈的血肉生存着。

村姑陈甩不掉你们,只能不断鞭策自己,督促自己变得更健壮,更强壮,强大到如大象一般,不怕几只小苍蝇的叮咬。

假以时日,村姑陈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你们会变得越来越依赖。

如同吸食毒品,再也戒不掉,只能任人宰割,予取予求。

村姑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点击“了解更多”获取白茶更多的知识!

版权声明:版权归小陈茶事所有,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