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卜算子咏梅)

1961年,中国面临国外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国内经济困难,灾害重重,内外交困的严峻考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1961年,中国面临国外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国内经济困难,灾害重重,内外交困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面对巨大压力,苦苦思索着中国的未来,联想到顶霜傲雪、风骨铮铮的梅花,便酝酿写一首咏梅的诗词,以鼓舞斗志。

11月6日上午,毛泽东接连三次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请他找咏梅的诗词。

第一次是早上6点,信中说:“请找宋人林逋的诗文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田家英很快将林逋的诗文找到并及时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马上翻阅了其中有关咏梅的诗。

上午8点半,毛泽东又给田家英一信:“有一首七言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更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中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信转出之后,毛泽东仍在搜索记忆:“何时何人写的?”很快,他在9点又给田家英追加一信:“家英同志:我记起来了,是否是清人高士奇写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后四句忘记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不到半天时间,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写信,可见心情十分急迫。

毛泽东要田家英找的诗其实是明人高启【梅花九首】其一,全诗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当天,毛泽东用草书写下此诗,还写了一句评语:“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毛泽东对高启的评价堪称独绝。

在这段日子里,毛泽东较为集中地读了不少诗人咏梅的诗词。

顺便介绍下信中涉及的几位诗人。

这位明初诗人高启是“吴中四杰”之一,清代名士赵翼说高启“一出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明初诗人第一”。然而,洪武七年,这样一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却在39岁时,被朱元璋腰斩于市,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明史·高启传》中说: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

有关高启死因,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高启作诗《宫女图》云:“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暗讽宫闱之事,遭到明太祖的猜忌,认为高启是在借古讽今挖苦自己,所以记恨在心。后来高启又以年少不堪重任为由,坚辞不受户部侍郎之职,朱元璋遂对其怀恨在心,认为高启不愿顺从,不肯为明朝出力。终于朱元璋借“魏观案”之机,曲解高启之《上梁文》中“龙盘虎踞”之句为赞颂以前的政敌张士诚政权之意,杀之。

信中提及的北宋林逋,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是著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因毛泽东爱梅,所以他对林逋心仪已久。

信中还提到的清人高士奇就比高启命运好多了,他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早年家贫,进入太学后被康熙看中,后进入仕途,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和康熙帝“虽为君臣,无异师友“。后在高士奇的权势发展到最为显赫之时,被郭琇以受贿罪名被参劾,但康熙帝仅让其“休致回籍”,并未深究。几年后以修书的名义奉旨入京,自此便盛宠优渥直至善终。

高士奇有关梅花的诗词也不少,摘《沁园春三首》 其一:

满径蓬蒿,四壁萧条,车骑谁来。讶瀛洲太史,退朝偶过,应门稚子,启户惊猜。

佩隐金鱼,马嘶玉勒,为问高生奚往哉。长安市,向故人索米,古寺寻梅。

情深久坐茆斋,把破卷残书手自开。笑疏狂风味,室无长物,羁栖景况,席已生埃。

微雪初晴,轻寒向晚,未忍留题凤字回。归时候,感嗣宗青眼,频顾吾侪。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平生爱梅,写咏梅的诗词在百首以上,其中最有名的是《卜算子·咏梅》一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读了这首词后,感到此词文辞虽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萌发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创作构思,于1961年11月在广州写下自己的《卜算子·咏梅》初稿: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独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月回到北京后,27日毛泽东把这首词作为文件批给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看,并将陆游原词附后,且加注说明: “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而作此词。”

十几天后,毛泽东写信给康生:“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并请送沫若一阅。外附陆游咏梅词一首。末尾的说明是我作的,我想是这样的。究竟此词何年所作,主题是什么,尚有待于考证。我不过望文生义说几句罢了。”

1963年12月,著名的《卜算子·咏梅》公开发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在词前写有小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已是悬崖百丈冰”句中的“百丈冰”原为“万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的“犹有”原为“独有”。

从以上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但借梅咏梅变低沉为激昂,而且治学态度也非常严谨,为写好一首诗词,广搜借鉴,厚积薄发,字斟句酌,多方传阅。

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1964年3月郭沫若在《“待到山花烂漫时”——评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一文中说:“我们的处境好像很困难,很孤立,不从本质上来看问题的人便容易动摇。主席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着,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

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和鼓舞下,英勇的中国人民从三年困难中走了出来!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郭沫若称他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酷爱诗词,作为业余爱好,主席的很多著名诗篇都极大鼓舞了自己斗志,打击了敌人,比如重庆谈判后发表的《沁园春·雪》,比如这首《卜算子·咏梅》,我们通过学习毛泽东对待诗词作品的严谨态度和完善过程,准确解析毛泽东对待诗词艺术的深邃见解和诗学理念,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

泱泱中华是诗的民族,诗词传统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一般称其为旧诗。“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同时,开始推崇白话诗,一般称为新诗。

早在1957年1月12日致臧克家等人的信中,毛泽东写道:“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毛泽东指出:“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旧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个性,毛泽东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但他深知旧诗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格律过严、束缚思想、不易学会、难于普及,认为旧诗要改革、要发展,主张以新诗为主体。他对新诗也并不十分满意,比如太自由、太散漫、不成型。毛泽东指明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既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吸收民歌的形式和养料,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他也从不忽略新诗形式的重要性,强调“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他认为写诗要有诗兴、诗味,要用比兴手法提升诗的境界,使意象清晰、意境高远、情趣浓厚,体现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文化兴则国兴,要写好诗,写有意义的诗,这是伟大的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值得当代诗坛好好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