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国文学界的乐土,鲁迅的晚年之所以选择留在高消费的上海,就是看中了它的文化氛围。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6岁,文学界的一颗明星瞬间陨落。

鲁迅被葬在万国公墓,送葬的人达数万人。鲁迅的母亲此时还在北平,得知儿子去世的事实后悲痛不已。鲁迅的原配朱安一直陪伴在鲁老太太身边,在北平搭设灵堂。当时不少人前去吊唁。在一声声“节哀顺变”中,朱安扶着年迈的鲁老太太不住道谢。来往的客人这时才注意起这个“鲁迅原配”来。她双眼红肿,大鲁迅两岁的她已经年近花甲,这个一生都没得到过丈夫的爱的女人,此时却难掩哀伤之情。她眼角的眼泪,不知是为死去的丈夫而流,还是为自己悲剧的人生而流。

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1)

朱安(右)与鲁老太太(左)

面对记者,朱安称,自己作为正室,按道理应该出面到上海为丈夫料理丧事,但是年迈的婆婆无人照料,自己不得不留在北平贴身陪伴。

鲁迅生前,虽然与朱安没有夫妻之情,却也一直把她当成家人看待。旧社会的女性,思想没那么开放,朱安嫁人之后,便选择了认命。她知道丈夫不爱自己,他们也没有孩子,可她还是无怨无悔地作为贴身保姆侍奉鲁迅的母亲。也许鲁迅娶的不是一个媳妇,周家却得到了一个合格的儿媳妇。

鲁迅曾每月给朱安寄送养家的费用,还保证每月给她十元零花钱。十元钱在当时的购买力是很强的,由此可见,在鲁迅生前,朱安不仅衣食无忧,还过得相当滋润。鲁迅死后,这样的待遇瞬间不复存在,这对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朱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安想起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许广平。于是他给许广平写信,希望她能来北平跟自己共同侍奉鲁老太太,同时她也愿意跟许广平一起抚养周海婴。但是,许广平受不了朱安以大房自居,所以便没给他回复。后来,许广平通过周建人给朱安传话,称自己不能回北平。

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2)

许广平

周母得知许广平不愿意来北平后,也写了一封信回复,催许广平明年春天带着周海婴来北平一家团聚。这样的催促,对于许广平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她也知道,鲁迅去世后,朱安的生计难以得到保障。鲁迅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和母亲不和,指望他出资抚养,是十分困难的。况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周作人自己也要养家糊口。三弟周建人更是清贫,根本不能帮上什么忙。

就这样,许广平成了她们的依靠,而维持她们之间关系的,只有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和许广平跟鲁迅没有名分的关系。可是,对于许广平而言,她从未跟朱安一起生活过,本来就没什么关系,自然是不想在以后跟她有什么瓜葛。

最终,许广平想要全权处理鲁迅的版权,然后利用鲁迅的版税来接济朱安和周母,希望朱安和鲁老太太能同意。面对这样的要求,二人完全同意,就这样,许广平开始给朱安寄钱。

一开始,朱安和鲁老太太依靠之前的积蓄和许广平寄来的版税,生活得还算不错。但是北平沦陷后,物价飞速上涨,积蓄也很快用完了,只靠那点版税已经难以糊口。即便如此,鲁老太太依然不肯开口向周作人求助。1939年1月,周作人给母亲送去50元钱,但这些钱只够一个人一个月的开支。

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3)

许广平

后来,周作人当上汉奸后开始大捞油水,有钱后他开始接济母亲,但是对于朱安,他一概不管。其实鲁迅去世后,朱安和周母经常会收到鲁迅生前有人的赠款。再加上周作人后来的接济,维持生活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朱安仍要四处借钱。1940年,许广平突然没能按时寄来生活费,这令她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熟悉鲁迅家庭的李霁野非常了解朱安的生活情况,她和周母请了两个佣人,四个人的吃喝就要占去大部分。即便如此,朱安依旧在用度上不知收敛,为了礼数和面子为朋友送礼。

1943年,周母去世,朱安的生活更加陷入困境。周母去世前,看着这个侍奉自己一生的儿媳,反复叮嘱周作人,将给自己的生活费转加到朱安身上,周作人答应了。一开始,周作人每月给朱安100元,后来涨到了150元,再后来,物价继续飞涨,周作人就建议朱安卖掉鲁迅的藏书。面对自己的尴尬境界,朱安接受了这个建议。

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4)

周作人

1944年8月,朱安在《新中国报》上公开登报售书,许广平得知后十分震惊,马上去信阻止。最终,朱安没能卖成书,却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许广平将朱安的销售渠道全部封死,这才放心。当时,朱安早已债台高筑,欠债达4000余元。

人们不关心朱安过得怎么样,只怕鲁迅的遗物不能妥善保存。面对人们的质问,她哀伤地说:“你们总说鲁迅的遗物要好好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要保存我啊!”

1944年10月15日,鲁迅生前好友朱紫佩去探望朱安,只见桌上摆着两碗清水一样的稀粥,碟子里只有几块酱萝卜,这就是朱安和女佣的晚餐。但是,令人不解的 是,纵使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朱安依然舍不得辞退女佣。

对于这个疑问,朱安的理由是:“我老了,身体又有病,烧饭洒扫困难,必须要雇一个女佣。”此时人们才意识到,朱安已经老了。这个女佣也是周家的老仆人,如果将她辞退,她必定没有去处,朱安既需要她,又不忍心辞退她。更何况自己年事已高,去世的时候身边总要有人,否则都没人知道。

鲁迅的妻子朱安不说话吗(晚年多次收到捐款依然债台高筑)(5)

朱安

抗战胜利后,物价飞速上涨。当时,一个人最低的生活标准维持生活都要一万多元。售书风波后,朱安得到了社会上的关注,许多人都为她捐钱,但她只收了两笔,一笔是沈兼士的一万元法币,一笔是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捐助的十万元法币。其余款项,朱安都以许广平没有同意为由捐出去了。她虽穷,但是她认为:“宁自苦,不苟取。”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平家中去世,结束了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没能跟鲁迅合葬,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甚至连被埋在哪里都无人问津,更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她。在人们的印象中,关于她,只有“鲁迅原配”几个字,仅此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